文化探秘影片的主题探析

    贺莉

    美国导演朗·霍华德十分热衷于将畅销作家丹·布朗笔下的有关罗伯特·蘭登教授的悬疑故事搬上银幕,从2006年的《达·芬奇密码》到2009年的《天使与魔鬼》再到最新上映的《但丁密码》,罗伯特教授系列影片在为观众展现符号与破译魅力的同时,也掀起了大众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再度关注。如果说《达·芬奇密码》着力表现罗伯特教授利用专业知识解开宗教之谜的特技,那么,在影片《但丁密码》中,罗伯特教授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用他的符号学知识帮助整个人类得以继续繁衍。本文重点阐释这两部影片在主题意蕴表达方面的共通性。

    一、 主体性精神的张扬

    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的主体性精神就成为西方思想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但人们对于自身主体性的自觉意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作为西方哲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的主体性精神的形成与凸显,经历了一个从原始社会主客混沌不分到古希腊哲学试图通过本体论的建构初步区分人与周围世界,再到近代哲学在认识的主客体关系中突出主体性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把主体性理论发挥到极致的过程。

    影片《达·芬奇密码》中,一条主要的线索即为白化病教徒塞拉斯为获取圣杯的秘密,不惜先后杀死郇山隐修会的盟主及三位大长老,而男女主人公罗伯特·兰登与索菲·奈芙正是在找寻杀人犯的过程中开始了他们的破译之旅的。所谓的圣杯的秘密,其实是指耶稣之妻抹大拉的马利亚的灵柩所在地,郇山隐修会的几位长老誓死保护圣杯不受迫害的背后却隐藏着有关信仰与权力的重大问题。自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的几百年来,耶稣的神性与人性之争成为基督教内不同派系的重要分歧点,现代教会推崇耶稣的神性至上,并宣称只有透过耶稣基督才能获得救赎,其实质则为妄图利用宗教实现对民众的统治与控制;而郇山隐修会则主张耶稣的人性大于神性,他们认为透过男女结合能够体验到神圣,并相信女人是帮助他们通往天国的神秘力量。由此,郇山隐修会对耶稣人性的推崇以及对抹大拉的马利亚之身的保护引来其他派系的不满与暗杀。在西方,宗教信仰的传统根深蒂固,成为每个人的精神之魂,但是在战乱的年代,宗教往往被邪恶势力所利用,为争取权力的集中,他们滥杀无辜,使宗教蒙上一层血腥的外衣。郇山隐修会在防止宗教权力垄断统治的同时,以张扬人的主体性精神的姿态抵制宗教神学对人的贬斥,极力推崇耶稣的人性,推崇耶稣作为凡人,其精神是可以随着血脉无限延续的,他们誓死保护圣杯的秘密,更誓死保护耶稣的每一个后代。

    影片《但丁密码》中,巨大阴谋的制造者贝特朗·佐布里斯特是个有着狂热妄想症的天才遗传学家,他把地球上的环境、生态等问题的产生及恶化,全部归于人口过剩问题,并研制了一种能够杀死全球一半人口的超级病毒,待到时机成熟便开始实施自己的“拯救计划”。尽管贝特朗将人类自身看作是《神曲》所描绘的地狱的创造者,他企图毁灭的也是人类自身,但贝特朗的整个计划无不渗透着人的主体性精神的张扬,他从当下的社会问题与环境问题出发,以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目的,在透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他并不强调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而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把握人类的整体利益,表现出颇具理性的主体性精神。另一方面,贝特朗秉持古希腊以来对人的主导地位的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他坚信自己理论的至高性与计划的完美无缺,他坚信高智商群体有能力解决地球上的各种难题,他肯定人的地位与力量,他在张扬主体性精神的同时,把人的主导作用力上升到不切实际的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控制与变更的高度。

    二、 女性崇拜的复苏

    人类在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女性逐渐丧失了话语权,其后数千年的历史一直是以父权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歧视成为社会文化的劣性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在获取一定的经济地位的同时,要求改变长久以来自身的从属地位,要求重新获得话语权及以平等的姿态与男性共同参与社会竞争。在此背景下,愈来愈多的艺术作品标榜女性崇拜的复苏的主题,它们以激进的笔法凸显女性的反叛精神。

    影片《达·芬奇密码》主要围绕寻找圣杯的所在地而展开,但从罗伯特与雷·提彬两人的讲述中,导演试图通过圣杯秘密的解开暗示女性神圣地位的回归,而影片中郇山隐修会对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忠诚与崇拜则昭示着女性尊严与地位的提升。此外,影片着重塑造了索菲·奈芙这样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现代女性形象。年幼的索菲·奈芙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亲与哥哥,祖父雅克·索尼埃成为她唯一的亲人,在祖父的悉心教导下,索菲对密码破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未知的事情则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她思想独立、个性张扬,在与罗伯特教授逃亡的路途中,总能表现出个人对待事物的独到见解与判断。如果没有索菲,罗伯特不可能进入苏黎世存托银行拿到藏密筒;如果没有苏菲,罗伯特便不可能最终破译拱心石的密码,完好无损地取出标有圣杯所在地的地图。当雷·提彬贪婪地追捧索菲作为最后一个圣杯的守护者,她可以阻止一切罪行的发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影片对独立女性的推崇与召唤。

    影片《但丁密码》中,着重塑造了正反两个女性形象,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女医生西恩娜·布鲁克斯,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高管伊丽莎白·辛斯基。西恩娜·布鲁克斯以热心善良的女医生形象出场,她不畏暴力与血腥,冒险帮助罗伯特教授逃脱于多种不明势力的追杀,在表现出自身对破译有着极大的兴趣之后,西恩娜更是深得罗伯特教授的信任,两人共同踏上“Seek and find(寻找与发现)”的探秘之路。然而,就在两人一边逃命一边解密的过程中,西恩娜在关键时刻终是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作为人类毁灭者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的挚爱,她在贝特朗死后,需要利用罗伯特教授的专业知识获取有关病毒隐藏地的信息,与其他成员一起完成贝特朗的遗愿,实现“拯救人类”的伟大计划。另一位“女强人”伊丽莎白·辛斯基则给观众留下优雅稳重的深刻印象。作为罗伯特教授多年的好友,她在危急时刻选择信任与帮助罗伯特。面对阴谋家哈里·西姆斯的威胁,她以大局为重,与西姆斯联手展开对西恩娜计划的破坏;面对西恩娜等人疯狂的“杀戮”行为,伊丽莎白不顾个人性命的安危,在水中与邪恶势力殊死搏斗。最终,在伊丽莎白的努力下,封锁病毒的隔离箱没有被打开,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的“完美计划”没能得逞,人类的生命得以继续延续下去。无论是毁灭计划的终极实施者,还是病毒隔离箱的最后守护者,影片《但丁密码》安排由两位女性担此重任,表现出一种脱离于原始的生殖崇拜的,对现代女性智慧与力量无限推崇与肯定的新女性主义观点。

    三、 现代危机意识的凸显

    在西方影视剧作中,危机意识的表达成为一个古老且重要的主题呈现。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的智慧生物,有着极强的求索自然奥秘与解释人类生存真相的本能,但是对死亡的未知,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死亡的恐惧,催生着人们潜意识中的生存危机的表达。基督教中存在关于末世论的说法,一定程度上构成西方人危机意识的文化传统,然而,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社会的多重灾难加重了人们有关危机意识的思考,核战争的威胁、恐怖主义的泛滥、生态环境的恶化、科技对传统伦理秩序的颠覆等等,都让人们深感自身在灾难面前的弱小与无奈。影片《达·芬奇密码》与《但丁密码》同样传达出一种无法消解的危机意识,加强了影片的悲剧意蕴。

    影片《达·芬奇密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剧情的推进中,影片为观众呈现了不同教派的信仰主张。例如,郇山隐修会负责保护罗马教廷在世上的权力来源,他们将古代的女性象征符号视为圣杯的标志,相信人们透过女性会通往天国;而现代教会则认为女人是阻碍人们获得救赎的邪恶力量,他们将拥有独立思想的女性视为获取统治权力的阻碍者,视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女巫。在欧洲长达三个世纪的捕获女巫的行动中,数以万计甚至百万计的女性被残忍杀害……影片《达·芬奇密碼》并非单纯地给观众普及一段宗教历史,也无意深入探索何种信仰主张更为科学更为理性,导演朗·霍华德在罗伯特教授与雷·提彬的争辩中,表达出信仰之争对于人类生命残害的荒谬,表达出由信仰危机引发的关于人类生存危机的深刻思考:对于拥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信仰密切相关,信仰构成他们终身坚定的生存理念,他们深信只有在信仰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得以实现,然而,现实中信仰主张的狭隘性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信仰同样可以作为统治的工具甚至是杀人的武器,人们不禁陷入难以排解的精神危机之中。

    影片《但丁密码》中,亿万富翁贝特朗·佐布里斯特以演讲的方式,在网络上宣传自己有关人口过剩问题的看法,他以近50年来人口增长速度为例,深度剖析之后百年人口的增长率以及计划生育控制手段的无效性,他以近乎洗脑的方式坚定自己对于毁灭人类的邪恶计划,以近似仇恨的态度“诚挚”地邀请每个人参与到争取自身生存权利的斗争中,贝特朗宣称“人类正是恶疾,地狱才是解药”,他成功地利用了西恩娜对他的迷恋以及其他组织成员对他的无限迷狂,将个人对于人口过剩问题的局限理解,对于整个人类生存的危机意识扩散到全球,他认定只有通过毁灭1/2的人口,生态环境才会日渐得到改善,生态平衡才能继续得以维持。尽管如贝特朗的极端做法只会出现在电影当中,但贝特朗幽深的危机意识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导演旨在利用反例加以警醒人们对于人类整体发展前景的关注与思考。

    结语

    相比10年前的《达·芬奇密码》,导演朗·霍华德在此次执导影片《但丁密码》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整个人类命运的挽救过程,其悬疑程度及故事进展节奏都稍有减弱,“但丁”的作用亦旨在引出《神曲》中有关地狱的建构与描述,并非如“达·芬奇”能够提供诸多的密码线索,构成故事主要的发展脉络。尽管在影片《天使与魔鬼》上映的时候,就有评论指责朗·霍华德执导悬疑惊悚片的有限功力,认为他的改编不过是对过往成功的一再复刻,但通过对《达·芬奇密码》与《但丁密码》两部影片的比较分析,依然能够体会出朗·霍华德于现代意识和独到思考中对于文化探秘类影片的深入探索及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