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绿色阅读” 收获“绿色希望”

    谢艺云

    “绿色阅读”是一种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是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阅读方式。播种“绿色阅读”就是让教师无时无刻还阅读本来的真面目,让学生的生命在“绿色阅读”中熠熠闪光!

    一、“绿色阅读”目标观:关注“三个维度”,培养阅读习惯

    现代教学论和实践证明,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现代教学目标观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现代阅读教学策略,就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在实处。其中,培养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习惯决定着阅读的品位、能力和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让阅读习惯成自然。

    二、“绿色阅读”内容观:树立大语文观,课内外走来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努力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1.课前查阅资料,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又生疏的课文,学生都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学生会尽量查找相关资料,多方阅读有关文章,并带着查找到的资料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课中穿插阅读,从课外走向课内。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课外资料充实和丰满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课后拓展阅读,从课内又走向课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这一类文本的教学,教师要利用教材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写写,把课内外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拄着课堂的“拐杖”走向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绿色阅读”途径观:把阅读融入生活,从生活走向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感。低段的学生可以从一些童趣性强、色彩丰富、喜闻乐见的图书入手,先培养阅读的兴趣;到高年级后再慢慢地去读一些名著。对小学生阅读而言,关键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要让学生把阅读融入到生活的血液中去,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部分,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幸福、快乐、精彩、高尚的人生。

    四、“绿色阅读”主体观:重视潜心阅读,追求品读感悟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阅读是为了心灵的需要,为了成长的需要,是为今后的发展奠基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屏气凝神潜心阅读,让自己的情感随文字悸动,让自己的思想随语言飞翔,情绪随主人公的命运起伏,呼吸同作者的心灵一起跳动,而且能随时在书上圈点勾画,自觉地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真正领悟文字的魅力,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交流个人的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教师要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即: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学习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理解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基本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