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应用交往教学模式

    刘承军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2

    摘 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识到以往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地探求改进措施,交往模式得到了广泛重视,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分析概述了交往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性及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交往教学 合理应用

    在体育日常教学过程中,其课业内容的设计更偏重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上的互动性。交往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严谨著称的德国,德国是众多思潮的集聚地,在此影响下其教学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先锋性,交往教学理论认为师生见的互动是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教育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师生间的协作和沟通。除此之外,这项理论倡导取消教师在教育阶段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由学生自己掌控,这种“解放式”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完善,使其自觉接受教育魅力的感染。交往理论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推广这一理论的急迫性,并把它贯彻落实到体育日常教学工作中,推动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发挥其綜合性学科职能,全面提高学生整体修养。

    一、交往教学的内容及意义

    (一)交往教学的内容

    交往教学认为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间进行交流往来、积极互动、双方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这一理念表现出人本位以及学生本位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师生同是主体地位,两者都具备独立人格价值,因此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交往过程表现出“教学相长”的真理,让相互之间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进而进化成“学习共同体”。于学生来说,交往就预示着心理状态的开放,于教师来说,交往让课堂讲授变得更加丰富,并不局限于知识的讲授,更多的是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成果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工作并不是生命的浪费,没有必要的牺牲,我们应把它视为一种生命运动、提升专业素养以及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交往教学视课堂教育活动为一种必要的交往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互动交流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创造性以及人性化过程。

    (二)交往教学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意义

    1.增加师生间的实质性交流

    在当前发展趋势下,面临着体育教育工作者缺乏某种自律性、学生三观的多样化等问题,这让教师与学生的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有些学生对教师存在敌视,并不尊重和信任教师,而一些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存在应付思想,并没有深层次的体会到职业的成就感与神圣感,这让教师与学生间时常呈现出一种利益联系。而在各高校中践行交往教学,则是为了促进体育技能培训向技能传承、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增强互动,把片面的教育过程转变为更深层次的积极关系培养,促进教学实质向方式与目标、内涵和在外形式、结果与过程相统一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关系的转变。

    2.推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发展

    与以往师生关系相比,新型关系则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二者需互相认可、尊重,形成一种相互作用、教学相长、共同促进的关系。其主要是探求师生间的一种亲密联系,提倡教师应在了解到学生实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民主教育手段进行讲授,不侵犯其民主权利、二者一起规划学习内容,探讨问题。受到这种包容、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据调查显示,当代的大学生们更多的希望与教师形成师友关系,厌恶以往的家长型关系。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单纯以学生为主体,或单纯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的教育理念,实现民主教学,尊重学生话语权,去聆听其内心的需求,更加自觉主动的去认识每一个学生,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同时,学生也要认可教师,尊重教师为其付出的辛劳,在老师对其提出有益的改进意见时虚心接受,努力学习,也可以针对老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共同为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而努力。

    3.推动师生协同发展

    交往教学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认为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素养。体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和技术方式的传授过程,亦是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互、人格精神形成共鸣交流的一个过程。

    二、交往体育教学建设的基本方向

    (一)明确发展性目标

    教学目标深刻的影响着师生间的学习活动及其发展方向,交往理论显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情况,根据学生群体当前认知状态、生理素质、运动能力、需求与兴趣明确其发展方向。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其定位,例如具有较高身体素质,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不妨以增强其运动技术水平为教学方向;反之,则要先放下方向要求,着重训练其运动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所设定的目标不能过于缥缈,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在学生努力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高度。这样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满足感,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少不了各位教师进行必要的预期准备工作,巧妙的安排教学内容,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二)采用引导性教学模式

    灵活使用体育教学措施要以借鉴交往教学模式为基础,在过程中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原则,使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充分显现,以期以体育教学为平台,让同学们充分受益。教师在灵活使用教学措施的过程中,可以创新教学模式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比方说,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方案,学生以自主预习为前提,在课上请教老师一些难懂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某些章节的自主学习要求,只讲大体,不讲具体内容,这样使学生亲自体验,利用自己的经历来归纳总结属于自己的学习模式。如果学生对于课上内容初步了解,老师就可以出面为其优缺点做出批评指教。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后得到的经验总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也为老师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必不可少

    要想使学生对于体育充分热爱,光有自我的学习独立性是远远不够的,外部的综合因素作用力也是不容小视的。值得注意的是,于学生而言,能够使她们提起兴趣的课堂,莫过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老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所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就成为了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具体来说,生动的课堂所指的,一方面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综合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以轻松,愉快的氛围来使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及时将课堂划分小组,使同学们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中共同进步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体育教学变得欢快,高效。

    (四)同学与老师之间要互相沟通

    同学和老师之间的互相沟通,指的是彼此之间要具备一定的信任和关怀,重点在于以沟通的形式从而达到目标和情感的一致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基本的独立意识观念已经形成,他们的思维观念不再是高于初高中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则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不会更好的完善,发散性思维不能很好的体现,尊师重道、友好待人的品德也不会充分形成。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秉承尊重学生自身发展,关注学生薄弱点的原则,与学生在友好互动中共同进步,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在未来的发展旅途中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五)实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通常来说,教师实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多方面益处: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识,从而加强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形成積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对学生进行鼓励措施主要是针对学生上课的表现和接受态度等,以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创设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录表,每次都如实记录学生的个体风貌,这就为最后的学习鼓励方案提供了借鉴。整套方案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成分:内容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特点为主,形式以互评,自评为主,老师点评为辅。

    体育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培养符合现代经济社会推进的实干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实现体育教学完备化的目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主体性地位的课程改革也成为了国家关注的焦点,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明显提升。采取哪种措施能够使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显现,怎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都逐渐上升为重点疑难问题。历史悠久的交往教学理论的普及化,在配合改革体育教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成为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苗旭峰.交往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2] 杨春艳.交往教学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建构[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