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德石

赖展将 李晓雪 林志浩


摘要:英德石,简称英石,是一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园林名石,在中国赏石文化与传统园林营造中一直长盛不衰,闻名中外。英石主要产自广东省英德市,形貌雄奇突兀,质地坚硬粗糙,其储量丰富,种类多样。本文主要从英石的定义、基本特点、英石的分布、分类以及主要用途等方面介绍了英石的基本概况,并总结出英石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已形成的三个基本特征:“瘦、皱、漏、透”的艺术特征、开发历史悠久和传播地域宽广的时空特征以及以英德市为产业中心的产业特征。
关键词:英石;文化特征;广东英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4-0017-04
收稿日期:2017-08-11
修回日期:2017-08-17
1概述
英德市是广东省中北部的一个县级市,南距广州140 km,北距韶关90 km,是中低山围绕的构造盆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典型,造就了中国赫赫有名的英德石。
英德市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建立县制,当时英德境内同时设立浈阳、含匡两县。公元946年(五代南汉乾和5年)浈阳县改州制,以浈阳县东部的英山盛产英石而命名英州:以后历称英德州、英德府、英德路、英德县、英德市,始终保留英石的“英”字。
英德石,简称英石,是经自然力长期作用而形成的玲珑剔透、雄奇突兀、千姿百态的石灰岩奇石,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是园林美化和制作山水盆景的上乘材料。早在宋朝,英石就列为贡品:到了清代,英石与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齐誉,被定为全国园林名石。
英石作园林景石,自古有之,今日更盛。宋代杜绾所撰的《云林石谱》中的英石篇,宋代《渔阳公石谱》中的绉云石记,明代计成《园冶》中的英石段,公元1655年英国人纽浩夫关于英石造景的游记,无不对英石园林有所记叙和赞誉。“曲江门外趁新墟,采石英州画不如。罗得六峰怀袖里,携归好伴玉蟾蜍。”清初朱彝尊这首七言绝句充分表达了对英石的赞美和珍视。“问君何事眉头皱,独立不嫌形影瘦。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甘心埋没苦终身.盛世搜罗谁肯漏。幸得硁硁磨不磷,于今颖脱出诸袖。”清人陈洪范这首七律赞颂了英石“瘦、皱、漏、透”四大特色。“瘦骨苍根各自奇,碧栏十二影参差。平章妙出诗人手,半傍书帷半墨池。”这首作者不详的七绝赞美了用英石叠成的佛山“十二石斋”是一处如诗如画的园林。
历代文人雅士以及能工巧匠对英石的喜爱和研究,使得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英石在园林中长盛不衰,闻名中外。我国宋代汴京艮岳已使用英石点景,北京故宫御花园用英石缀景。明建清修的顺德清晖园狮山和斗洞就是用英石塑成的,同一时期的番禺余荫山房假山也是英石砌的。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其主景无一不是英德石。至于国外园林,在18世纪以后,英、法、德等西欧國家的宫廷、官邸、富人花园就选用英石叠山、拱门、筑亭基、饰喷泉等。1986年中国援建澳大利亚谊园,部分园林石选用的是英德石。现在新加坡国家公园主要景点用的也是英石。
英石盆景可以说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作。邓其生教授在《岭南山石盆景风采》一文中这样论述:“英石盆景正应岭南画派之风骨。英石褶皱明快有力,脉纹变化多端,空透灵邃,疏秀道劲,竖立、横置、斜倚均可成景,独放、叠布、群列均宜,造景幅度宽广。不同摆置和组合,易于构成峰、峦、岭、峡、崖、壑、岛、矶、嶂、岫、岑、渚等山形地貌,蕴含着艺术意境构思的许多素材”。
千百年来,英石作为一种既古老又新潮的文化给英德带来无限好处,也成为英德人古今中外交流的友谊使者。
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任洽洗县尉两年,公差之余常到山溪沙坑中选择英石.珍之如宝,表现了一个外地官员对英州山川风物的无限热爱。明嘉靖年间,广西富川人周希文曾任英德县令,政绩突出,百姓拥戴,当他告老还乡时,送礼者不计其数,他却将金银财物悉数退还送礼者,唯有带去英德人民赠的一块鹿角型英石作纪念。此石与《英德石纪》碑文一并存放在广西富川周氏宗祠,作为两地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据说,明末清初,广东青年吴六奇流浪到浙江,受到当地绅士查继佐的资助。后来吴官至广东水师提督,便以自己花园内的一座英石峰(绉云峰)赠给恩师查氏,聊报知遇之恩。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这座绉云峰被安置在杭州西湖畔的江南名石苑,成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苏东坡、黄庭坚等高官当年都是玩藏英石的行家。凡岭北人莅粤,走时势必携英石而归。
今天英石进一步发挥了使者的作用,不断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1986年,广东省代表中国政府援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谊园”的部分园林石景就是从英德望埠运去的正宗英石。同年广东省外事部门挑选一块上乘的英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赠送给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礼物。1987年,广东省代表团访美,把一座中昌工艺厂生产的现代英石盆景赠给沙拉姆皮博迪博物馆。1996年11月,受广东外事部门委托,英德市人民政府挑选了一块优质英石(命名鸣弦石)作为广东省礼物赠给日本神户国际和平石雕公园,从此,这块英石与其他国家的名石一起成为该公园的“和平之珠”。
2英石的定义
英石是石灰岩经内部碳酸钙分化和外部风化、溶蚀等自然力作用而成的天然赏石;产地广东英德:功能很多,可作园林景石,又可制成假山、盆景,还可作清供石。英石的特点是“瘦、皱、漏、透”。英石的硬度为4~6度,低于4度或高于6度的英石极少。
3英石的基本特点
英石与太湖石、灵璧石基本上属于同一类的赏石,共同特点都是米芾定下的“瘦、皱、漏、透”。英石有阳石、阴石两大类,阳石暴露于地面,“瘦、皱、漏、透”者为佳品,一般都突出“瘦”和“皱”,这就是传统上所谓的英石。阴石埋在地下,巨型的居多,一般突出“漏”和“透”,传统上归入太湖石一类,或直接叫太湖石,或冠上地名叫广东太湖石。因此,英石当中有太湖石,太湖石当中没有英石。阴石类较太湖石和灵璧石有明显的石英脉,石英脉呈网状,颜色为白的居多,亦有黄色、红色,当地叫“石筋”。
根据英石的特点,传统英石(即英石中的阳石)坚硬,多皱褶,锋棱突兀,故往往是好看不好摸,很棘手,像玫瑰花一样,美丽却长刺。太湖石类的英石(即英石中的阴石),由于深埋地下,且有石筋,需挖掘、切、割、钻方可得手,故必有一面带上伤痕:就算有一些不用切割的大型英石,但有一面座底,风化不好,很呆板,且呈块状。所以,如果一件英石是“瘦、皱、漏、透”俱全、峰棱钝角可以摩玩、四面中看的,就可能是极品。
4英石的分布、分类和用途
4.1英石的分布
英德市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域,幅员5 671 km2,其中喀斯特地貌面积达5.33万hm2,英石储量625亿t以上,资源非常丰富。位于市区北部13 km处的望埠镇(镇政府治所),往东约走10 km便是盛产英石的英山,它是英石的宗源,方圓140 km2,呈南北走向,往北至冬瓜铺青溪一带,往南至莲塘都蕴藏着优等、种类多样的英石资源。近年来,在英山东部的大镇、青塘发现有虾肉色、黑褐色(牛角质)的英石,市区的北、西、南部还有人采到幼花英石,虽然硬度较低,但北部发现的黑白相间的英石和西部发现的白里透绿的英石都为人喜欢。横石塘共耕村山溪里有人开采出为数不多的“龙骨”石,表面灰白色,敲之发出金属声,清脆悦耳:用酸泡则能变色,首先变成米黄色,再泡可变成绿色,如果是薄片则绿得透明。石牯塘尧山存在一种质地黑得发亮、面有白筋、满身手指纹痕的英石,知道它的人并不多。大湾的斧劈石,石灰铺的横纹石,仙桥一带的叠石等质量都不错。岩背、冬瓜铺等地发现有伴生性英石,尤其是英石里面长有海生物(珊瑚、贝、鱼、藻等类)化石。莲塘村背后的蛇窦窝可谓英石大全之地,几乎都有所有的英石石种。此外,洽洗、青坑、波罗、西牛、九龙、黄花等地都有英石,甚至好的白英石。
4.2英石的分类
英德市境外的同类观赏石亦称英石.不过近年来有的地方为了当地出名直接叫“××石”。根据英德市英石目前的石种和传统称呼,英石分类有几种情况。
1)阴阳说
裸露地表的英石叫阳石:埋在地下的英石叫阴石。
2)大小说
即连体石称为大英石:散落无根者叫小英石。
3)两器两件说
1.5 m以上的英石为大器,约1m的为中器,用于堆砌盆景假山的英石叫构件,摆设在几案书架上的清供石叫小件。
4)民间流传说
英德地区石农和玩石者都认同英石(特别是阳类英石)分为直纹石(含斧劈石)、横纹石、叠石、大花石、小花石、雨点石等。近年来人们根据颜色又细分为黑英石、白英石、红英石、黄英石、彩英石等。纹理直线条为直纹石,纹理错乱为横纹石,石英脉多为大花石,层叠状的为叠石,雨滴流痕状的为雨点石,三种颜色以上的为彩英石(图1~2)。
大小说、阴阳说来自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他认为“自英德至阳山,数百里相望不绝”的石峰为“大英石”;“无根”“散布”的为“小英石”,出土者为“阳石”,入土者为“阴石”,“凡以皱、瘦、透、秀四者具备为良”。
第三种说法,比较倾向于阴阳说加民间流传说。民间流传的称呼说得具体形象,阴阳说避免了入土的英石叫作太湖石。所以,采用了阴阳说、民间流传说合二为一的分类法。
4.3英石的用途
英石的用途很广,古今中外,名城、名园、名人无不与英石结缘,到处都有英石的倩影。
现行英德市早在汉武帝时就设浈阳、洽涯两县。英州因英山盛产英石而得名,以后建制变迁,都会保留“英”字。英的原意是什么?根据《辞源》的解释,英的本义为“花”“花片”。《诗经》“有女同行,颜如舜英”,《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里的“英”即花或花片的意思。英山上的英石,“瘦、皱、漏、透”,嶙岣奇巧,晶莹剔透,实在是名副其实的石花。宋徽宗于公元1111年筹建皇家园林“寿山艮岳”,派官员在江南设应奉局,挑选名花、异卉、奇石,英山的英石再不能沉睡地下,应运而生,进贡朝廷,英石开发从此掀起高潮,同时使得浈阳县升级为州。清朝曾一度掀起园林之热,岭南四大名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都用英石点景。归纳起来,英石的功能有如下几种(图3~4):
4.3.1园林景石
英石大器,可以独立成景,在公园、庭院、街头“置”上一件或几件巨型英石,立即使环境增添几分秀气。
4.3.2清供石
挑选一些有意境、有寓意、象形的英石小件或小品,配上几座、几架,摆放在案头或博古架上,会使厅堂、书房增添许多文化气息。
4.3.3假山、盆景构件
平原地区往往用英石构件制作假山、埋伏坡地、构筑湖堤和沟堤等。盆景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用英石构件制作成山水自然盆景、树桩盆景、雾化盆景。
4.3.4装饰配件
别出心裁地用一些小巧玲珑、晶莹剔透的英石小件,特别是叠石小件筑拱门、镶墙壁、垫柱基、饰喷泉、托瀑布、引飞流等。此时此景,妙趣横生。
5英石文化的三大特征
英石文化的三个基本特征便是艺术特征、时空特征和产业特征。其中艺术特征是前提、基础,时空特征和产业特征是其表现和延伸。
5.1英石的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是英石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特征——瘦、皱、漏、透。“瘦”指英石的形体美,轮廓苗条、清晰,嶙岣奇巧,突显风骨;“皱”指英石的纹理美,表面满布褶皱,纵横之皱,雨点之皱,井然有序;“漏”指英石表面的滴漏,较大的滴痕和流痕,是更深刻的纹理美:“透”指英石造型富于变化,孔、眼、洞相互通达,玲珑峻峭,空透灵邃,是英石的美中之美。欣赏英石追求本质的自然美,是东方文化的体现,是道德观念的演绎。当然,按常理艺术是需要创作的,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瘦、皱、漏、透”的天人合一的英石比人工的雕塑更难,因此发现更是一门精湛的艺术。用英石构件制作成的假山、盆景,被人们誉为“立体的画,无言的诗”。
5.2英石的时空特征
时空特征是指英石开发历史悠久和传播地域宽广的特征,这个特征是英石较其他石种更具优势的特征。根据有关文字记载,英石至少在宋朝就被开发利用了,宋朝的三部赏石专著《渔阳石谱》《云林石谱》《老学庵笔记》都表述了英石这一石种。宋朝英石列为贡品,“绉云峰”是北运京城时在苏浙一带流失的“花石纲”遗石。宋朝浈阳县建立州制,因当时英山开发的英石出名而命名英州。因此英石的开发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岭南文化被融进中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一部分。早在18世纪起英石就传到西欧的英、法、德等国,现在又遍及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美国,这些西方国家欣赏着中国英石,兼容东方文化。古今中外,英石都备受人们青睐。这些是英石文化的时空特征。
5.3英石的产业特征
产业特征指英石从古到今不仅仅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且是一个文化产业。宋朝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清代《清稗类钞》都记述了当时英德地区英石经营盛况。
目前,英德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园林景石集散地:同心村、莲塘村、冬瓜铺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村,望埠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民间艺术(英石)之乡。市区一百多人收藏英石精品,文化局设有英石园林和英石馆,不少协会会员设有家庭英石馆,茶园路逐渐发展为赏石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