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有“度” 以生为本

    于水生

    通常情况下,提出退学要求的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暗示心理,班主任要设法找到打破沉默的契机,当学生不愿意讲话时,班主任可以提问简单的问题,先让对方开口,启发其做出肯定回答,再逐步深入了解。同时,注意采用正确的对话方式,如果学生对某个话题兴趣盎然时,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或截其话头,更不能强行把话题转移到退学上,对他愿意向班主任讲述的一些隐私(如早恋、家庭变故等),不要过度反应——这时的谈话应该是以师朋身份而非单纯的班主任身份进行。

    劝导要有角度。班主任劝导学生放弃退学的念头,应该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爱护学生,而不是一味劝其放弃退学。如果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不明确,学生学习就没有主动性,就不容易看到继续读书后的出路和希望。班主任可以启发、诱导学生从自己的最初理想出发,把大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有时间节点的具体目标,在实现一个小目标后,用自我鼓励的办法去追求下一个小目标……

    劝导要有温度。劝导学生切忌泛泛而谈,脱离学生实际。班主任从学生人生规划出发,从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出发,发挥团队合作优势,利用学校、科任教师和好友的力量,与之进行开诚布公的交流。如果学生是因学习中遇到问题,师生则可以制定提高学习效果的具体措施;如果是家庭经济困难,班主任可与家长协商,同时向学校说明原因,利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各种助学金和奖学金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果是情感问题,在分别进行一对一交流取得一定效果的情况下,大家把事情摊开,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无效,班主任还可考慮将家长的亲情作用融入劝说中来。

    劝导要适度。俗话说,人各有志。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比较有主见的高中生经过深思熟虑,把退学的利弊、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可能面临的困难都考虑得非常清楚了,并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方案。此时,无论是家长还是班主任的规劝都已经不再起作用。这时大家不妨各退一步,与学生达成共识和协议,先让其办理休学手续,给学生一个缓冲的空间和时间,待其冷静和与现实接触后,再作最后选择。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中国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学校教育是大多数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事实也证明,这是最可能成功的道路之一,但人各有志,不可一味强求。如果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退学决心已定,这时的班主任与其苦口婆心继续做无谓的努力,还不如放手让他们去闯一闯。这时,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真诚祝福他心想事成。当然,也会有一些学生经历社会磨难后,会再次选择回到学校,重新学习,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张开双臂迎接他们。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