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索

    摘? ?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优秀人才,必然要对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在实际生活之中。文章主要论述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因素,并提出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建议,期望大学生积极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在学习与工作中予以践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編号:1002-4107(2020)10-005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表现,它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追求融为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追求的升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它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将进一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可见对他们进行这一价值观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在变化的社会思潮中极大程度影响着人们价值意识的形成。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价值意识也在不断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价值思维意识的重要内容,它是新时代产物。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新和扩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内延与外伸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融入这一内容,使大学生接受最新的价值思维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2],陈旧的教育方式、手段根本不可能使这一价值理念在教育中予以体现,远远达不到教育目的,这要求从多个方面、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这一人生价值观教育,同时要求在内容、教育方式等各个方面予以完善与发展。理解这一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内涵,需要在课堂加深讲解,在社会实践中予以体现,进而使大学生切实领会其内涵,对其认知,并把它体现在社会生活中,这样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培育大学生这一价值意向,并将其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意向、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见,两者教育的目的和针对的对象是一致的。总之,它们具有紧密的联系、内在的统一性。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因素

    (一)高校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者无论是在教育活动,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对受教育者具有很大影响。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包括专职教师、辅导员等。他们在教学、现实活动中都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思维意识形成,尤其是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的树立。在教学实践中得知,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价值思维意识形成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它会在无形中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教育,如教育主体具有魅力人格、高尚道德,大学生才会对其认可并消化其所讲内容,反之教育主体道德败坏、人格低下,受教育者将会对其所讲内容予以怀疑、排斥。教育者知识水平高低与教育态度端正与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只有教育者深深了解它、知其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不带有任何牵强附会的迹象。但现实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内涵没有深深理解,对大学生只是进行书面的讲解,没有以责任意识学习理解其内涵,且没有与现实紧密联系并切实地应用到教学之中。

    (二)教育方法与载体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变化与发展,对教育的方法、方式、手段的要求越来越多。若不是以学生喜欢和认可的教育方法将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起反作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在现实中有很多高校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接触交流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比较单调,比较注重理论化,与现实结合甚少,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学习仅为应付考试,并不是要提高自己道德素养,这直接影响大学生形成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教育载体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要积极传播教育内容、信息。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教育载体予以传播和宣传。在高校教育大学生形成这一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载体较单一,并且与现实结合甚少,这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大学时期对具有时代意义的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其实就是各种教育载体渗透其内涵的过程。行之有效的教育载体将使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宣传更有利、优化更及时,更能使大学生接受、认可、学习。教育载体行之有效的运用方式直接关系到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成效。

    (三)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主要是在校园环境下进行,校园环境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树立价值观的成效。教育环境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制约着教育手段、方式的有效运用。高校使大学生树立这一时代意义价值观的环境如何呢?经调查,发现57%的大学生认为他们所处的校园环境不是他们所期望的教育环境,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发现,校园实体环境和人文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但校园人文环境起着主要作用。较差的校园人文环境直接制约着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之将会起到理想教育效果。如在有益校园环境中大学生不但专业知识掌握较好,而且也促使他们培育和践行这一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建议

    (一)从教育者方面增强培育效果

    新时代新环境,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意向也在发生变化。高校承担这一任务的教育者的理念要与社会环境一样不断发展变化,尤其在践行这一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切实安排好学习时间,适时把握学习进度,积极搜集最新教育信息,将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最新信息切实有效地在教育载体中予以体现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外在形象,努力挖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場,自身政治意识要强、素养要高。同时,作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也起着很大作用,这会在无形中感染大学生,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他们的知识水平要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教育者要改变教育态度,与学生完全处于平等地位,充分认识教育对象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载体

    教育方法能否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效。高校教育者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了解他们喜欢并认可的教学方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学生广泛交流,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结合新环境运用学生喜欢的教育方法。当今是网络社会要积极运用网络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如广泛运用雨课堂、课堂派、腾讯会议等方式进行教学,广泛地与学生互动会达到令人欣慰的教育效果。大学生价值意识的形成需要隐形教育方式[3],因此,必须采用隐形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如运用情感陶冶法、感情认知法等。要经常聘请一些践行这一正确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优秀人士对大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这样不但创新了教育方法,而且也拓展了教育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学习强国”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在社会实践中感知这一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重要性是树立这一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展开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用,如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等。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把他们的社会实践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见闻拍成微视频,在学校进行展示,这样不仅是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拓展了培育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载体。大学生树立这一正确人生价值观要拓展教育平台,并且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如利用文化、管理、活动等新载体培育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营造有益的校园人文培育环境

    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校园人文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所以各学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同时还要在营造人文环境时与自己院校的专业紧密结合,并且渗入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内涵。在营造有益的校园人文环境时,也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他们喜爱、积极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知这一具有时代意义价值观的内涵,并予以践行。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价值理念形成[4],可见高校让大学生树立这一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加大力度。在实体上建设具有浓厚文化特色的校园建筑,使大学生通过这些实物在无形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积极有益的人际环境能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思维,我们要重视利用大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理念教育,同时,高校应重视建立示范群体,并且要确立合理的群体规范,这样会塑造健康的群体心理,进而促进正确价值理念的确立。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切实体现这一时代意义的价值观不单单是在学校,也需要他们的家庭予以配合,因此将培育这一价值观应融入家庭生活中,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4-05-05)[2019-12-27].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20.html.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

    [3][4]李奎刚.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 高? ?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