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刘成荫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农村电商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数字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农村电商的持续发展,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电商人才回流、助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产业振兴。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的发展关联,明确农村电商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机制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要求适应性差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着重提升农村电商发展创新水平,继而助力农村电商可持续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围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农村特色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等一系列目标的农村产业建设为农村经济模式转变提供了新动能。在这一背景下,农村电商作为互联网+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形式,通过电商拓宽农产品销路、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电商的选址多在县域内,以淘宝村为例,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共有4350个淘宝村、1200余个淘宝镇,淘宝村镇的分布也已由江浙沿海地区扩大到众多内陆省份。特别是在《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支持下,诸如农村电商产业园、农产品流通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空间,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模式优化具有积极意义。而在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小农经济”和“家庭经营”模式的影响,农村电商规模有限、经营的专业化水平不足,难以全面融入现代农产品产业链,使得农村电商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匹配乡村振兴需求的能力不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商的发展情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此推动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乡村振兴与农村电商发展关联研究

    (一)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电商的发展与农民产业经济意识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完善及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情况总体向好,从农村电商发展的产业基础来看,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网民规模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网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9亿,其中农村网民数达到2.5亿,农村网民占比上升至28%,农村网民数量不断上升为健全农村互联网络生态、促进农村数字化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从农村电商网络零售规模层面来看,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影响下,农村电商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配套日益完善,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络零售发展报告》,2019年全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3679.4亿元,占全国网上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5.2%。从农村电商主体培育情况来看,农村电商交易平台规范化、商业化,除京东、苏宁等传统零售平台外,区域性农村电商主体如四川的“赶场小站”、贵州的“贵农园”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也在稳步上升。

    (二)乡村振兴对农村电商的影响分析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赋能传统农业生产,实现了现代化農业产业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乡村振兴对农村电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乡村振兴助力农村电商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是“互联网+农业”的重要实践途径,在乡村振兴政策指引下,农户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与销售过程的连接,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及对需求信息不敏感的问题。在对农村电商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电商+农村特色产业”及“特产电商+新型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思路成为农村产业振兴的关键。

    其次,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电商产业模式高级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电商在农产品供应方面由单一的网络零售向网络零售与批发并重转变;从传统的平台电商向社交电商和社区电商转变;从单一的线上零售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农户深度参与农产品供应链重塑使得农业产业和市场需求更加对称,从而推动农村传统农业生产向订单化、定制化生产转变,建立更加高级化的产业模式。

    三、农村电商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参与机制不完善

    农村电商参与乡村振兴需要在匹配乡村振兴政策需求、提高自身参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电商经营效益。而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电商网络建设和交通建设基本只达到县域一级,村镇电商尚未全面融入农村电商产业体系,暴露出农村电商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不完善问题。“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但在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方面尚未对农村电商标准化发展及农产品标准化体制建设进行政策安排。从目前农村电商经营来看,“标准化”筛选和农产品分级制度的制定往往由电商平台主导,缺乏宏观的制度约束,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和新兴的农村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品质和质量的认定主观性差异较大,导致经常出现低质量农产品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给农村电商产业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人才储备不足

    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环节便是农村电商人才的进入和留驻,在互联网知识经济时代下,农村电商人才是带领农村电商实现产业化、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起到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路径、明确农村电商经营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当地农村产业特色的电商经营战略的作用。但受到城镇化建设导致的高素质人才外流的影响,农村地区人才储备不足,同时基层农村在在实际引才和用才过程中同样存在随意性,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占比不高,与乡村特色化产业经济发展、建设有关的农技人员、管理人员仍有较大缺口,特别是农村电商就业及创业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的引导和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电商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

    (三)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适应性差

    乡村振兴要求农村产业化发展,而实现产业化的过程要求将以往零散、单一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全面市场化的要求进行重组,以适应日益多样的消费市场需求。虽然目前农村电商规模逐渐增加,但农村电商产业化并未真正落实到基层农村,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品牌杂乱、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导致只能以农村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为依托提高农产品销量,但在终端市场中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化认同。因此无法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对农村产业建设的要求。

    四、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创新

    (一)提高制度完备性,构建良性参与机制

    制度是引领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提高乡村振兴制度与农村产业的匹配度,为农村电商发展设计相应的制度引导机制,实现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要求的紧密结合,促进农户参与农村电商机制不断完善,继而提升农村电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需要从完善乡村振兴下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入手,加强电商机制建设。以规范农村电商行业标准、创新机制、人员培训、资金管理等方面为抓手,提高政府引导下的农村电商现代化运作水平。其次,完善农村电商品牌扶持和认证制度,加强农村电商氛围营造。政府在制定区域农村电商发展制度时要重视农村电商的系统化特性,在实践过程中要以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为基础制定“产业兴农”政策。同时要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外包和风险兜底保障,扶持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村电商品牌,使得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通过电商规模化、品牌化运作深入人心。

    (二)创新乡村人才援助,提高人才匹配度

    构建乡村人才留住流入机制。制定市场准入、用电、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畅通乡村人才流入渠道。设立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基金,完善创业就业人员的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留住机制。在此基础上,实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育苗计划。采取“基地+人才”的定向培育模式,对接农村特色产业和电商平台,定向输入人才進行培养,结合特产电商运营和物流体系建设等构建电商教育体系,实现人才专业技能丰富化。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农民的知识化改造,可实施乡村电商人才锻造计划,开办“农技小课堂”和“农民夜校”,从农民队伍中壮大基层农业服务人才规模,提高农户的电商就业创业热情。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村电商现代化

    提高农村电商现代化发展水平,布局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需要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通过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提高农户参与农村电商经营的积极性。从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完善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外运效率的同时也解决农村物流的通达度,助力农村与城镇间的供需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农村电商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农村电商主要经营鲜活的农产品,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完善农村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的畅通,落实免收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提高鲜活农产品配送环节整体效率。在技术应用方面,需要针对农村电商交易、物流、售后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应用,继而确保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应用。

    五、结语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电商创新发展需要在明确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提升,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旨在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提升农村电商产业经济达到现代化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