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技出版社数码印刷之思考

    徐辉 范铮

    摘 要:本文以傳统科技出版单位为例,结合行业特点,分析行业政策、发展痛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就数码印刷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提出具体实施的可行性方案,建议相关单位从全流程数字化的融合出版目标出发,考量综合效益,积极思考数码印刷问题。

    数码印刷是指印刷技术的数码化,泛指全流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数码化。数码印刷的特点包括省去了传统印刷的出片、晒版、打样、审验、改晒版等环节,一张起印,立等可取,即时纠错,可变印刷,按需印刷等。数码印刷是以电子文本为载体,没有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传递给各地数码印刷设备,实现直接印刷。随着近年来数码印刷系统的蓬勃发展,在短版印刷领域,数码印刷以价格、周期、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对出版单位的生产和商业模式改革,降低综合出版成本,增加销售利润,实现出版单位零库存概念,发挥了新技术、新手段的强劲作用,很好地满足了市场上的绝版、断版和长尾图书的需求。

    传统科技出版单位一般具有图书印数较少、销售周期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大生产、大发货、大库存、大退货、大报废的产销难题,需要紧跟融合发展的步伐推行数码印刷。

    一、传统科技出版社数码印刷的必要性

    新闻出版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全流程数字化呼声不断加强。对于传统科技出版社而言,数码印刷服务备受关注。

    1.政策推动出版单位业务的融合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也是各出版单位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根据融合发展“坚持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理念观念、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方式创新;坚持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实现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等”基本原则,对内彻底解决传统出版、新兴出版在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等方面的有效整合。需要根据融合发展“坚持正确处理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关系,以传统出版为根基实现并行并重、优势互补、此长彼长”的基本原则,利用新技术彻底解决实际中大生产、大发货、大库存、大退货、大报废的产销难题,使出版单位实现专业出版从粗放式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提高出版业务投资回报率,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为我国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和专业出版经营模式创新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自身业务发展迫切需要传统科技出版单位应用数码印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二维码、数字技术、互联网等的飞速发展,各传统科技出版单位纷纷利用传统出版的品牌、资源、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探索数字化升级,提升出版单位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整合数据能力、市场响应能力、敏捷制造能力,建立起用户需求驱动的专业出版新型增长模式。例如:传统科技出版单位的印制环节与发行环节在数据的融合利用、在市场能力响应方面需要来改善;部分出版单位开展了数字出版工作,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工作发展相对独立,资源无法实现有效聚合与利用,在资源、成本、时间等多方面消耗较为严重。

    以上都需要出版单位进行全流程数字化改革,实现各环节融合融通。需要出版单位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模式,需要做好新生产模式与传统生产模式的融合,做实印制环节的创新,继而强化服务编辑,助力图书销售。印制环节的数字化工作也是出版单位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数据流和文件流等必需基础性工作。而图书印制环节应用数码印刷又是实现印制环节数字化的必需。例如,数码印刷可实现异地印制,短距离发货;可利用可变数据技术,实现一书一码的二维码技术,推动扫码技术的营销工作等。

    二、传统科技出版单位数码印刷的现状

    数码印刷发展至今,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模式也呈多样化。

    (一)数码印刷市场现状

    国外数码印刷起步较早,技术先进且模式完善。国内数码印刷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实现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图书出版发行机构投身按需出版业务,是开展按需出版印刷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欧美一些大型图书出版机构,如泰勒&弗朗西斯公司(Taylor & Francis)、西蒙&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等,早已开展了按需出版印刷业务。在日本,三菱书房等8家出版单位合作,将部分绝版书通过“书王”网上书店以POD方式出版发行。美国最大的发行商英格拉姆公司(Ingram)投资成立按需数码印刷公司与全球320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传统图书出版单位、按需出版机构、书店和图书馆提供按需印制和发行服务。著名网络公司亚马逊专门提供按需出版印刷服务。美国最大的书店集团之一鲍德斯(Borders Group)在部分连锁店中提供按需出版印刷服务。

    近年来,我国出版产业面临改革,出版机构开始出版多品种、印量少的图书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并增加营业规模。凤凰出版集团旗下的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于2011年率先构建亚洲第一条图书POD按需印刷生产线,打造“凤凰印”云计算中心,以“零距离”的数字印刷系统为推手,有序实施从理念、技术、构架到营销模式等多层面的变革。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等单位先后引进先进的喷墨印刷技术设备,与国外的按需印刷服务商展开合作,为国内外出版单位提供按需印刷服务。最近几年,按需出版做得比较好的是科学出版社,堪称充分利用数码印刷的典范。该社于2014年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印刷部门,同时加大对编辑使用数码印刷的奖励力度,大力推进按需出版,出版单位库存从2014年的6.7亿元下降到2017年的4亿元。人民邮电出版社近些年也积极推动按需出版的建设,不仅自己投入数码印刷设备,更结合大数据应用,用两年时间打造完成“基于大数据的专业出版经营模式创新示范项目”,显著提升了库存周转率,从2016年的2.36次提高到2017年的3.14次。

    可见数码工艺流程和生产模式历经多年被逐渐探索和实践之后,出版单位进行数码印刷无疑是恰逢时机。

    (二)主要的图书印刷工艺

    传统胶片印刷由于环保问题已是即将淘汰工艺,本文不再讨论,现有的主要的图书印数工艺有传统CTP印刷、碳粉数码印刷和喷墨轮转数码印刷三种。表1简单列举三种图书出版生产型印刷全系统(含装订)特点(按一般情况简单估算,准确数据要以各出版单位具体情况及出版单位和各印刷企业议定的具体价格定),供参考。

    表1 ?图书印刷工艺特点对比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传统CTP印刷适合印数较大图书。由于传统CTP印刷市场成熟度高,各工艺配套也相对齐全。碳粉数码印刷适合印数较小图书,具有投资较少、灵活、快捷的特点。

    喷墨轮转数码印刷设备要充分发挥最优效果,单系统需要一次性投资。如国内较大上线喷墨轮转数码印刷系统的印刷企业一次性投资都几千万元甚至几个亿。由于喷墨轮转数码印刷系统的巨额投资和设备高速全连线特性,以及尚未完全解决封面与正文匹配问题,决定了其适合纸张品种集中、适量印数、无特殊工艺的图书。

    (三)出版单位数码印刷可采取的几种模式及分析

    数码印刷是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现阶段还没有一套适用所有出版单位的完备方案,各出版单位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数码印刷系统模式方案,下面简单探讨几种模式。

    1.自建数码印刷系统

    出版单位出书品种较大(适合数码印刷的新书加重印约1000种以上),有场地和人员可以自办数码印刷系统,但一定要把自办数码印刷系统和外协数码印刷系统及传统CTP印刷系统融合使用,实现效益和服务最优化。

    当然在一定条件下的中小型出版单位也可考虑自办数码印刷系统,解决库存和营销等问题,实现综合效益提升。

    该方案的优点是:完全自主可控,易于融入全流程数字化;易于实现社厂一体化、厂库一体化或社厂库一体化,无论实现哪个一体化都大大降低管理难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任务饱满时可实现利润最大化;服务保障性好。缺点是:需要出版单位投资和参与,鉴于印刷行业有其运营的独特规律,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和配套的机制;出版单位和印刷部门关注点不同,容易相互干扰;出版单位业务不足时,可能造成生产能力冗余,单就数码印数系统来说可能很难盈利。

    2.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合作建数码印刷系统

    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合作办数码印刷系统方案,适用情况为,出版单位出书品种较大,愿意投资(或申请到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又信誉好、有场地,对合作数码印刷有兴趣的传统印刷企业或数码印刷企业。

    该方案的优点是:合作顺利时形成优势互补;自主可控;易于融入全流程数字化;任务饱满时可实现利润较大;服务保障性好。缺点是:出版单位需要投资和参与工作;合作不顺利时存在各种风险。

    3.全权委托数码印刷企业

    全权委托数码印刷企业生产方案适合各类型科技出版单位。

    该方案的优点是:出版单位不用投资;可以专注自身出版业务发展;可灵活选择数码印刷企业;自动享受印刷企业升级成果。缺点是:出版单位不能实现自主可控;不易于全流程数字化;需被动对接印刷企业系统;印刷成本会加大;生产高峰期服务保障性差。

    三、传统科技出版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传统科技出版单位具体情况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科技图书实际需求的不稳定、不确定和需求面窄,传统科技出版单位的大部分图书都存在印数小、销售周期长等特点。近年来部分大型出版单位(如中国标准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利用数码印刷技术有效解决营销和库存问题。大多数科技出版单位都突出存在产销难题和大库存病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利用数码印刷来解决问题。

    (一)传统科技出版单位存在的产销难题和大库存病问题

    传统科技出版单位在原有品种规模型增长模式下,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同的问题。

    1.传统科技出版单位的产销难题

    传统科技出版单位在缺少有效数据情况下,难以把握市场的特点、用户的需求,而秉持“以生产为中心,试错式出版”的经营思路带来极低的库存周转率以及极高的报废率。由于很多科技图书市场销售预测较难,实际工作中为了防止小批量重印带来的浪费和服务不及时,出版社都是按较大印数预估生产,再全面铺货销售。为了保障供货,每个品种都保留足够库存而导致库房逐年增大,全面铺货导致不适销对路的书大量退货,大库房病导致退货回库难,为减速扩大库房需定期进行大量报废。即使保有大品种库房,依然在部分滞销图书(定量稍大于库存和微小定数)及断版图书的服务上面临难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尴尬。

    2.传统科技出版单位的大库存病

    库房面积过大导致配书和退货回位复杂性和强度加大,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滞销图书已倒库到偏远库位,这类图书往往订数很小,配书可能性下降(库房配书人员为一两本图书到偏远库位取书,配书效率极低),如不配上,进一步导致该图书库存数得不到减少,购买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出版单位在读者和作者方面的声誉,同时因为数据显示有订货,还影响报废决策,导致图书品种越集越多,库房面积逐年扩大。同理,图书退货的部分库位偏远,图书也可能得不到有效归库位,进而影响库房整体数据的不准确。同时还存在面积和库存过大导致库存管理复杂度逐年增大,管理成本也逐年增多。

    (二)按需数码印刷解决方案

    解决传统科技出版单位的产销难题和大库房病首先就是从首印数和日常库存数抓起。融合利用现有的传统CTP印刷、碳粉数码印刷和喷墨轮转数码印刷三种系统,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印刷。依据出版单位图书具体情况、库房物流情况等,并结合各类设备特点,融合利用传统和数码设備,力求实现全社综合效益提升。

    热销的长版图书可以采用传统印刷。如这类图书量较少且偶发(如季节性的),可采用托管(物流公司或印刷企业)方式,解决库存问题。

    绝版、断版图书经过适度改造(去除特殊工艺、特殊用纸等),变为适合数码印刷的产品(如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简书)后,采用数码印刷实现(因日常定数较少,建议使用数码碳粉印刷机系统),这部分图书就是实行零库存管理。当然此类图书也可利用现有的解决方案(如虎彩公司与京东网合作的按需印刷项目),全权委托第三方解决绝版、断版图书服务问题。

    日常中短版图书采用短库存概念解决库存与营销问题。短库存是利用数码印刷小批量、多印次带来的试错成本低、可快速补货、尾库存小等优势,解决大生产、大发货、大库存、大退货、大报废的产销难题。中短版图书运作时选择短库存模式,每次生产时保持一定的印数,出版单位进行小批量的备货。

    在首印(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传统印刷)合理印数并进行一段时间销售后,后期图书按设定的“保留库存数”(依情况可实时调整)存库。再依据定单及时进行数码印制补货,保持“保留库存数”,当库存数低于设定的“最小库存数”时,自动产生补货需求,补货到“保留库存数”。日常或定期依据营销数据分析将滞销图书转为断版书,销毁库存,转入断版书流程。

    后期图书不再按照传统的方法库存,而是采用立体二维码货架的方式存放,将使库房的面积大幅减少,小区域集中库房管理效率将大大提升。

    这类图书主体建议使用喷墨轮转数码印刷系统,发挥其快速、低价等特点。面对喷墨轮转数码印刷现实情况,考虑到数码印刷企业生产产能配套和效率问题,有一定库存即可及时发货,生产环节也可以进行适度错峰印制。这种短库存模式为降低工价、保障供货提供了基础,是符合现实市场环境的,能实现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的互利共赢,良性共生发展。

    四、数码印刷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科技出版单位数码印刷改革会在营销和库房方面带来实实在在的变革和提升,也会推进出版单位全系统数字化进程,但作为需要过硬信息技术支撑的复杂系统改革,其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数码印刷需要综合考量和施策

    首先,国内出版界、印刷界借助各种资金的扶植快速上马大而全的数码印刷设备,其发展规模虽快而大,但数码印刷相对传统印刷其经营模式及创收盈利不容乐观。这也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比如,出版单位的文件不一定合规,还需要做毛样审定;出版单位还按传统图书那样设计,包含许多不适合数码印刷的“非标设计”,导致数码印刷机不能发挥正常生产优势造成效率低下。数码印刷方案改革需要出版单位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如资金情况、场地情况、库房情况,精确计算改革前后各项成本的增减数,考量改革后带来的业务和服务水平的升降,选择全社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行性方案。

    其次,数码印刷涉及全社和全流程一盘棋改革。除了为实现全流程数字化,保障印刷电子文件和相关各项数据准确流畅外,还要改变出版单位形成的一些传统的规则,从产生印刷文件的源头做起。例如,规范图书的标准,如纸张、图书规格等,减少印刷过程中被称为“非标”的品种,这将便于印装设备全程连线,自动化程度高,改善和提高数码印刷效率,实现全流程综合效益提升。

    再者,绝版、断版图书销售注意著作权问题。出版的本质是生产知识资源,图书只是其中一种具体形式。现阶段各出版社在与作者协商著作权合同时,都已考虑到相关衍生数字产品的授权。但数码印刷后的绝版、断版图书销售,由于部分图书没有授权或授权过期,需要与作者补签著作权协议。

    2.数码印刷需要分阶段推进

    当下多数科技出版单位数码印刷应用情况是,在价格平衡点以下印数的图书印刷选择数码印刷,这虽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码印刷,但已能实现电子印刷文件单位间的安全传递。进一步全面有效地推进数码印刷需要分阶段实施,建议按如下三个阶段实施数码印刷。

    数码印刷第一阶段(资源和技术准备阶段):数码印刷第一步要实现图书印刷文件的规范化,首先是图书原始排版、印刷文件的规范化收缴或上传,再利用配套软件技术手段检查印刷文件的完整性、通用性、规范性,使印刷文件达到国际通用标准,能适应各类数码印刷设备和传统CTP印刷;建设有效的、完整准确的图书电子资源库,配套软件实现图书电子资源库可动态准确修改等维护功能(这阶段工作本身也是出版单位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准确、完备的图书排版、印刷文件资源库是出版单位进一步进行多媒体融合出版的基础);通过加工出版单位原有图书电子文档,进行图书的按需印刷改造,陆续实现部分绝版、断版图书的销售服务(也可交由虎彩公司和京东电商等第三方实现);按一定原则进行断版书确认,同时报废多余图书达到减库存和清库效果;确定各种库存图书的“保留库存数”和“最小库存数”;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间的数据和文件连通,实现通过网络直接下印单印刷功能。

    数码印刷第二阶段(实施和常态化运营阶段):实现全部可销售绝版、断版图书的销售服务;库房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全面减少库存,大幅减少库房面积;实现依据需要实现异地印刷点直接配送业务接口功能;实现一书一码等增值应用。

    数码印刷第三阶段(升级融通阶段):在出版单位实现全流程数字过程中积极融入,实现出版单位纸质媒体的智能化数码印刷。

    对出版單位而言,融合出版改革要求各项业务的融合发展和数字化升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必将大大提升出版单位竞争力,推动全行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新兴出版业改革。按需数码印刷是出版单位利用新技术推动经营模式转变的一项工作,更是融合出版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部分。总体上说,数码印刷较为复杂,涉及资金及人员较多,需要调整及协调的制度和事物较多。各出版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从全流程数字化的融合出版目标出发,长远规划,考量其带来的综合效益提升,积极思考数码印刷问题。

    参考文献:

    [1]沈延伟.河南新华智能化按需印刷探索与应用[J].数字印刷,2018(11).

    [2]王京涛.编辑视角的馆配会及其发展新动向[J].中国出版,2017(18):57-59.

    [3]陈黎鸥.虎彩:变革创新 跃迁成长[J].印刷技术,2019(3).

    [4]印小毕.按需印刷在出版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J].广东印刷,2018(12).

    (作者单位系国防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