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育学术出版的突破与创新

    张璞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生态,对传统出版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对以纸质出版为主的教育学术出版的影响更是巨大。面对新时代的多重挑战,教育学术出版必须抓住传统优势,以优质内容资源为核心,占据知识产权高地;以高素质人员队伍为依靠,培育新思维适应新常态;以新技术为动力,创新阅读体验,服务读者多元阅读需求;以全媒体传播为渠道,建立立体多样的营销模式。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其核心要素是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具有移动性、即时性、便捷性、共享性等特点,彻底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类生活。就出版业而言,最为明显的就是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多样化的阅读媒介、阅读工具成为可能,电子书、听书、讲书等网站和APP层出不穷,并渐成发展之势,大大挤占了纸质图书的市场空间,对传统出版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对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的教育学术出版的影响更是深远。明晰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找准方向才能立意长远,本文就从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学术出版产生的影响开始,结合互联网时代以及教育学术出版的特点,试图为教育学术出版在新时代的发展找出一条突破和创新之路。

    一、互联网时代对教育学术出版的影响

    教育学术出版是具有高度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并充分体现社会责任和使命情怀的出版板块。它集中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是教育思想和实践创新的最直接体现,对教育科研繁荣和文化传承意义重大。教育学术著作属于专业阅读的范畴,需要读者深入、细致和反复阅读,因此与纸质图书的特点和捆绑更为紧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对教育学术出版的影响长远而深入,同时具有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

    1.阅读新生态——“分流”的读者和“衰落”的纸书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是和纸质图书联系在一起的,“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手捧书香,余韵芬芳”,简单的话语中道出了纸书与阅读长久以来密不可分的一种依存关系。然而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阅读的概念和方式被大大地拓展延伸,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是阅读,使用方便携带、随身随手的手机、平板、iPad等信息工具的也是阅读,更是涌现出了海量的网络和电子阅读资源。于现时代阅读而言,毫无疑问,无论是阅读方式还是阅读内容,读者都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8年,包括纸质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0.8%,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其中以网络、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媒介为主要形式的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为76.2%,比2017年的73.0%上升了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成年读者纸质书报刊的阅读时长有所下降。[1]在整个学术出版的框架下,教育学术出版被限定在“教育”领域,读者对象相对窄化,大中专院校教育学领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和学生是其主体读者,较为通俗的图书可延伸至基层校长、教师和一线工作者,以及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在当下所形成的阅读新生态中,教育学术出版直接面临的是读者被“分流”的局面:一是读者人群被分流,该领域的读者也有可能选择新的阅读方式和网络以及数字阅读资源,直接带来的就是纸书的“衰落”;二是读者的时间被分割,在一个人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当中,因为有了非常丰富的可选择的阅读资源,并且也有非常方便阅览的阅读工具,这就非常容易影响读者、吸引读者并改变读者,这部分人群也可能逐步转移为新型阅读群体,这也会带来纸书市场的萎缩。在教育学术出版本已面临读者小众、市场乏力、盈利艰难等问题的情况下,如此的阅读新生态无疑使教育学术出版板块面临更大的挑战,此为消极的一面。

    2.出版新机遇——“多业态”出版与“黏性”的读者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教育学术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最为明显的就是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以纸质图书出版为主的出版业升级为融合文字、音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的知识服务。据统计,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的收入规模约10亿元。这就是互联网在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给我们带来的機会。伴随新技术应用日益成熟,多业态出版成为可能,给读者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此外,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背景下,“企业是同互联网上的生活者共同生活在数字生活空间之中”“在这个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空间的界限消失了,也就是说,所有人相聚在没有距离感的同一个空间中”[2]。这就拉近了企业和读者的距离,通过建立社群互动及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得到来自读者、社会各界等多方声音,并精准地获取他们对出版内容的反馈以及了解阅读的实际需求等,从而能够不断创新产品开发思路,以便更好地服务读者的需求,增加读者黏性。近年来大火的“得到”系列APP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与读者建立强黏性的案例。得到系列APP主打知识服务,用户通过订阅专栏、付费音频、电子书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内容。同时,这些APP带有互动社群的性质,将一批有着相同爱好的用户聚在一起,针对同一内容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提高了用户活跃度与用户黏性,而用户生成内容也给得到APP提供有效反馈,督促产品不断优化内容质量,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质量。这种以新的业态、新的方式来增加读者黏性的做法非常有可借鉴意义,也为教育学术出版的突破创造了机会。

    二、教育学术出版在新时代的突破与创新之路

    既然身处一个变化的时代,就必须适应并在变化中占领先机。结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新生态和出版新机遇,教育学术出版可以在内容、人员、技术、渠道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寻求突破与创新。

    1.以优质内容资源为核心,占据知识产权高地

    纸质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获得专业化知识、系统化知识的基本手段。即便电子书已经铺天盖地、琳琅满目,“刷屏”“读屏”也越来越普及,不可改变的是,纸质图书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看到,一方面,我们获得的信息与知识似乎越来越多,可选择和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阅读视角似乎更加广阔,但实际上却是越来越碎片化,多平台、宽泛化的信息捕捉,大大地影响了人们通过系统化阅读对专业化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虽然互联网资源和内容繁多,更新快,阅读方式也较为便捷,但是却也需要从海量的资源里去粗取精,阅读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正如数字出版专家冯宏声所说:“互联网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内容在获取渠道、呈现形态和互动方式上的多样化,但是信源真实性和价值性得不到保障。这给掌握大量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机构很好的机会。”[3]

    尤其是对像教育学术著作这样的专业阅读而言,非常适合通过纸质图书进行“深读”“精读”和“细读”,长久以来也以纸质出版为主,拥有很多经过编辑规范化、深度化加工而成的优质资源,奠定了很丰富的内容基础。对于出版行业而言,内容为王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内容品质永远都是第一要素,因此,要想在教育学术出版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就必须思考如何用好已有的内容资源,同时持续开发更具价值的精品内容,形成精品和优质内容的集聚效应,占据集群性的内容优势和该领域的知识产权高地,如此自然也会集聚相关领域读者的持续关注,不会轻易被其他因素所影响和淹没。

    2.以高素质人员队伍为依靠,培育新思维适应新常态

    无论是何种业态的出版,编辑人员的工作都格外重要。互联网数字化时代所带来的一系列改变,要求传统出版企业进行数字化的再造和重构,从单一的图书出版商转变为专业的知识服务供应商,这就对传统以内容生产加工为主要工作的编辑人员的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依靠人才才能推动创新,新时代编辑要注重培育服务化思维和互联网新思维,以适应新常态下的出版业变革。

    服务化思维是基于人和人直接的需求匹配、直接的信息交流,它不是企业利用大众媒体和各种营销工具广而告之的一种生产和运营的方式。过去,一旦谈到服务很难规模化,互联网现在最大的变革是解决了一个规模化的个性化的问题,既有规模化也有个性化。也就是说,服务化思维是一种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体验和服务的一种思维模式。聚焦教育学术出版,也要求编辑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服务能力,更加了解教育前沿,了解市场用户需求,唯有如此,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的策划和产品的多业态打造。互联网思维是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它要求编辑人员从对产品内容的挖掘和生产加工的角色转换为从产品研发到后期传播推广、读者消费服务在内的知识服务供应者的角色。编辑人员只有运用服务化思维和互联网新思维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将内容优势转化为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增值服务,实现更多价值创新。

    3.以新技术为动力,创新阅读体验,服务读者专业阅读需求

    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时代,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纸质图书出版的同时推出电子版。新型的数字阅读方式,不仅给了读者更多的选择,带给读者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大大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并继续保持上行的发展态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VR、AR、音视频等形式的结合,以及多场景、多功能的应用链接都赋予传统阅读产品新的生命。

    因此,在这个时代强调教育学术出版的内容深耕,不仅仅是指内容有深度、有价值,更需要将优质内容以用户更喜欢、更需要的方式予以呈现。充分考虑并利用好新技术,与内容资源合理建设匹配使之功能价值最大化,是教育学术出版必须考虑的方向之一。一是可以转化为电子书,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图书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章节单独成书,或是摘取整本书每部分的精华所在,形成差异化、多样性的知识供给。二是可以将内容分门别类,做成不同主题的线上资源库,更加方便信息提取,再加上内容权威,非常有利于有需求的读者阅读和深入学习。三是充分挖掘图书內容的附属价值。如通过二维码建立社群,让相同领域的人在其中交流思想,开展对话,分享专业信息等,以此增加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黏性等。

    4.以全媒体传播为渠道,建立立体多样的营销模式

    数字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全媒体、多介质,信息分享速度快、接受信息渠道多成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为传统出版打通了渠道屏障,提供了营销拓展的新机会和新思路;用户习惯和需求的改变,也对新时代的营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学术出版板块必须以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思维为支撑,以用户为中心,在产品研发、品牌建立、互动体验、客户服务等方面着力,形成纸媒与数媒、活动与服务紧密结合,立体多元的全媒体现代传播和营销模式,不断扩大用户认知度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逐步凝聚起庞大的用户资源。

    教育学术出版的文化传承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在任何年代都是需要的,也是应该努力做好的。尤其是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已经成为对文化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育学术出版工作者,必当扛起责任,深扎理论研究,注重实践调研,加强新技术学习,以更多精品力作的出版和推广为新时代出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路艳霞.手机刷屏多了,毁了深度阅读[N].北京日报,2019-04-17(12).

    [2]陈刚,沈虹,马澈,等.创意传播管理——数字时代的营销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2.

    [3]宋宇,左怡兵.“内容+服务”打造出版新体验 升级版 乐享听问聊(互联网前沿追踪)[N].人民日报,2018-08-02.

    (作者单位系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