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姐精神的时代特质

    陈莎

    [摘要]江姐用她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了革命理想与民族独立而艰苦卓绝、无私无畏的壮丽人生篇章。其革命精神主要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竭诚牺牲精神;团结奋斗,共同抗敌的慨然担当精神,以及真挚暖人的母爱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必要将江姐精神继承与发扬下去,使之成为共创美好明天的重要精神支撑。

    [关键词]江姐;精神;要义

    [作者简介]陈莎(1987-),女,汉族,四川什邡人,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自贡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期江姐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研究”(项目编号:2017D0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6-0010-0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国共达成的“双十协定”,发动内战,中国笼罩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中,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前仆后继,始终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坚决斗争,其中有这样一位女性,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人们亲切地尊称她为“江姐”,她的事迹在舞台上、荧幕中被不断传颂,形象深入人心,她用坚毅的信念、坚定的行为与反革命力量进行顽强斗争,追求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甚至用生命来阐释与践行着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江姐精神正是在这种血色斗争中不断淬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江姐全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幼年时期跟着母亲在织袜厂当过童工,以获取微薄收入帮助母亲减轻家庭压力。12岁时,她因舅舅的帮助,进入到了教会孤儿院上小学。1936年秋,考入南岸中学。1939年,进入重庆的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书,读书期间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的地下秘密工作者。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以后,新四军遭受到国民党的重创,根据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重庆市委做出了调整重庆地下党,紧缩党员数量的决定。时为重庆地下党员的江姐并不甘心“隐蔽”,她向组织表明坚决的态度:“我要到解放区去!”①。1946年,江姐完成学业后返回重庆地区,投身于学生运动中。在中共重庆市委大力推动下,《挺进报》顺利发行,江姐在校对和整理电讯稿以及报纸发行跟进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引起反革命势力的高度重视与极大恐慌。1948年4月,伪装特务悄悄潜入《挺进报》发行机构获取重要信息,并以此为线索打击了中共重庆市委,同年六月,江姐不幸被捕。后来江姐被押送至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到老虎凳、吊索等诸多酷刑的折磨,却始终坚守信念,保守党的秘密,与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不断激励监狱中的战友坚决同敌人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9年11月14日,江姐被特务秘密枪杀,年仅29岁。

    在江姐短暂的一生当中,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了革命理想与民族独立而艰苦卓绝、无私无畏的壮丽人生篇章,并用自身实际行动书写了极不平凡的一生。以江姐为代表的红岩精神犹如傲雪红梅,坚毅品质永远根植在世人的心中。

    一、坚定理想信念,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经历过苦难童年的江姐,从小便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坚毅,读小学时成绩优越,连跳三级,也在这时期受到老师的教育和启蒙萌生了追求真理的渴望。1939年,经中共党员戴克宇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对未来不再迷茫,她有了人生的理想信念,就是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她开启了坚定的革命之路,走向光明之路,并且迅速投身到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中。1946年4月,为了更好地开展地下组织工作,江姐顾全大家而舍弃了小家,在其儿子彭云出生时便要求医生为其做绝育手术,以便能够轻装上阵参加革命工作。不久江姐又将其唯一的爱子托付给了重庆的亲戚家,自己前往外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作为一名母亲,能够舍下年幼的孩子去外地开展革命工作,这是一种为了革命事业而展现出的大公无私。1948年,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敌人更是极其残忍地将其人头悬挂在了城墙上。江姐知晓后悲痛不已。但是在痛心之余,她依然没有忘却自身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她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战斗当中。她说:“下川东这条线的各种关系只有我熟悉了,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②

    位于重庆的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着一封弥足珍贵的信件,这封信是用筷子磨尖做成的笔、以旧棉絮烧成灰做成墨写在粗糙的毛边纸上,信只有巴掌大小,这封源自江姐牺牲前给家人的托孤遗书(后被称为《红色遗书》)展现了江姐作为一位母亲的侠骨柔肠,既饱含着对孩子深切厚爱和殷切希望,也体现了江姐毕生为之付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到:“……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跡,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③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是伟大的革命信仰、党的事业、新中国的解放、独立、富强,她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寄托于后人,希望下一代也能继承毕生之遗志,她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激励广大人民为国家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前进。

    二、不畏强权,英勇不屈的竭诚牺牲精神

    江姐被叛徒出卖后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妄图通过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从其口中套出重庆地下党组织的相关人员名单,却丝毫未能撼动江姐的革命意志。同样身处囹圄的渣滓洞的难友们被江姐的坚贞不屈所震撼,革命志士何雪松就曾写过一首赞扬江姐的诗——《灵魂颂》,诗中写到:“……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你又带着镣铐回来了,毒刑仍没有屈服你的坚贞;许多同志,因你的坚贞而安全了。革命工作,因你的坚贞而更展开飞腾,……”。④难友们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女英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的“苏菲亚”来表达对江姐的尊敬和钦佩。为了保全党和同志们的安全,在强权面前,江姐始终面不改色,未曾流露出一丝畏惧,而是誓死保守党的秘密、捍卫共产主义事业,同敌人奋战到底。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面临着对革命事业与个人利益乃至个人生命之间做出取舍时,江姐始终秉持着对革命、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将革命事业摆在了第一位。江姐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对党的誓言,她的这种信仰至上、无私无畏、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值得世人铭记。

    三、团结奋斗,共同抗敌的慨然担当精神

    人们对年轻的“江竹筠”为何尊称为“江姐”?青年时期的江姐就勇敢的参加革命斗争,并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成熟、稳重、任劳任怨、顾全大局、考虑问题周全、照顾同志感受、勇于担当等诸多优点,受到了同志们的肯定和尊敬,也就在她20来岁时,“江姐”的尊称即在同志们中間传开。在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便始终致力于党的事业。江姐所负责的《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除了让民众了解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消息以外,更是在无形之中带给了敌人以恐惧与压力,使得敌人惊惶与动摇,江姐用行动很好地诠释了身为一名共产党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江姐在被捕入狱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和反动势力的斗争,据后来活着的难友们回忆,江姐凭借着其超群的记忆力,在狱中背诵和默写下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以及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供狱中同志们共同学习。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江姐慨然担当着一名共产党人的本份,与狱中的战友们团结一心,共患危难,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不忘革命事业。

    四、真挚暖人的母爱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的女人,江姐也有着自己的儿女情长,在丈夫眼中,她是温柔贤惠的妻子;在母亲的眼中,她是懂事孝顺的女儿;在孩子眼中她是慈爱可敬的母亲。她克己、自爱、自立、自强,并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她最为思念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江姐给家中写的几封家书中,都表现出了对孩子的牵挂与思念,她在信中写到:“现在我非常担心云儿,他将是我唯一的孩子,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我想念他,但是我不能把他带在我身边,现在在生活上我不能照顾他,连我自己我都不能照顾,你最近去看过他吧,他还好吧。”(《自万县致谭竹安书信》1948年3月)。1948的4月,她又在信中提到:“……云儿也成了我时刻惦记的对象。……可是,我不愿意他过多的耗费你们的金钱和时间,吃的饱,穿的暖足也,可别骄养。但是需特别注意他的病痛,春天来了,需预防脑膜炎。”(《自万县致谭竹安书信》1948年4月)信中无不充满了舐犊之情。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更是希望下一代“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更是将这种母爱之精神体现的真切而深刻,她把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毕生之革命追求寄托在孩子身上,也给后来者祈愿。

    江姐身上所闪现的革命精神与人格魅力,不仅是对独立、自由、和平与正义的渴望与执着追求,同时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应有的气节和本色,集中展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将江姐精神继承与发扬下去,使之成为一股坚实的精神力量,共创美好明天。

    [注释]

    ①江竹筠.我要到解放区去[Z].

    ②丁少颖.江姐真实家族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65.

    ③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临刑寄语——巴渝革命烈士书信选[M].重庆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84.

    ④何雪松.灵魂颂[Z].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