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七步诗》的演唱分析

    李朋

    [摘??要]随着现代流行文化的发展,古风的潮流也逐渐为现代的发展所关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也被改编为歌曲,例如,作曲家谷建芬就曾为《静夜思》《春晓》谱曲将其改编成少儿歌曲,这样的少儿歌曲也被很多学校进行了推广。谷建芬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还是一位桃李遍天下的优秀导师,为我国的艺术界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就古诗词改编歌曲而言,虽然偏向于儿童歌曲的大方向,音乐形式、创作深度等并不能在艺术水准方面达到古诗词二次创作的艺术高度,但是这些改编歌曲朗朗上口、质朴优美,在中小学中传播流行,这也对我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对《七步诗》这首被谷建芬先生改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七步诗》

    新学堂歌指的是20世纪初在我国流行的一些歌曲,这些歌曲在学校中广泛传颂,同时也作为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学堂歌的歌曲曲调一般来自其他国家,由作曲家创新,根据曲调进行创作填词。简单地说,就是在国外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用我国的文学诗歌作品进行重新加工創作。在我国,新学堂歌的创作代表人物包括李叔同、沈心工等,知名的代表作品包括《登鹳雀楼》《春游》等。新学堂歌的出现对于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为我国古诗词艺术的发展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了优秀的素材,可以说,新学堂歌是我国“近代音乐史”的开端。[1]

    《新学堂歌》就是谷建芬老师创作的用来促进中小学音乐课程与我国古文化融合的产物,意在提升中小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兴趣。学堂乐歌运用了其他地区的曲子进行填词,而《新学堂歌》则是运用了古诗词作为词,进行新的谱曲。对于中小学而言,《新学堂歌》一定程度上对语文课程和音乐课程进行了融合,这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因为对方的优点而互相吸引,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并且这也印证了素质教育对于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谷建芬先生作为中国歌曲创作界的重要人物,其根据中国古诗词创作的新学堂歌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歌曲的旋律中感悟诗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对其艺术作品《七步诗》进行研究分析,以期能推动更多优秀作曲家创作出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发展创新这种艺术形式。[2]

    一、作者简介

    谷建芬于20世纪30年代出生在日本,祖籍山东威海,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作曲家。谷建芬老师的父母早年间在日本生存,其全家回到国内的契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此之后谷建芬全家定居于大连。谷建芬从小就对音乐和歌声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她的脑海中,音乐有一种朦朦胧胧的美感,歌声非常的美好,同时歌声又是优雅而神秘的,会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忧伤,音乐好像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正因如此,长大后的谷建芬走向音乐并钻研音乐,长久地投身于热爱的音乐行业。

    在20世纪50年代,谷建芬进入旅大文工团并且负责团内的钢琴伴奏,之后两年,求学于东北音专。毕业后从事舞蹈音乐的创作。在此后50多年的时间里,谷建芬一直默默耕耘,育人无数,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默默做贡献。2015年,谷建芬被授予了“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的称号。

    2006年《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学堂歌》发表。20篇优秀的古诗词被收录进《新学堂歌》,其中由张宏光编曲,谷建芬作曲,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中华优秀传统古诗词改编成古诗词艺术歌曲,为孩子们学习古诗词作品提供了优秀的素材,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古诗词知识和乐感。《新学堂歌》既可以用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应用,都是极好的教育素材。谷建芬老师也将《新学堂歌》中的20首作品视为其最为宝贵的创作作品,是她职业生涯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

    诗词与音乐的发展相辅相成,都是我国艺术界的结晶,二者皆在我国古代壮丽发展,音乐的优美旋律与诗词的抑扬顿挫能够充分融合,这是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洋音乐形式、作曲风格、演唱技巧等进入我国。我国的古诗词以及音乐在历史的累积下,底蕴与风格是十分醇厚的,因此,发扬流行乐曲以及艺术表达时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长久累积,继承和发扬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以及古代乐曲风格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种必然的使命。[3]

    《诗经》的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椒女,君子好逑”,代表着这本著作的风格,独特的音韵节奏、简洁的口语化用句,这一句词被长久地流传下来,这种传统诗词的格调是许多的诗词曲作者多年累积创作中形成的,它兼具汉语平仄的语言特征与诗词的表现形式。如果以此为根基进行创作,则会有很好的效果。[4]

    在新的流行音乐的发展形势下,运用流行的音乐曲调配合经典的古诗词句,将古诗词本身的平仄韵脚与流行曲调配合,这正是我国流行乐曲发展的机会,将平常的流行文化与古文化进行结合,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升华。[5]

    三、《七步诗》情感把握

    当下发展的古诗词歌曲将古代的诗词作为歌曲的内涵,将当下的流行曲调作为形式,二者合一,相互融合。诗词、曲调、人声三者融合,十分具有感染力、律动感、文化内涵。

    (一)诗词背景的准确把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在进行古诗词歌曲创作时,由于诗词本身是带有时代的特征以及自身的情感,所以要求创作者要进行准确地把握。仅针对创作背景来讲,可以分为宏观的背景和微观的背景,宏观的背景指的是诗词创作所处的朝代、历史环境,微观背景指的是作者的心境以及当时的处境。

    在《七步诗》中,用豆萁比作兄弟,兄弟本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养,就像是豆和萁都是同根生。但是豆萁中的萁煎豆,让豆受煎熬,就比作曹丕残害其兄弟。这首诗通过豆萁生动地反映出曹丕与曹植众兄弟间相互残杀的残酷事实,诗歌的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又点名了作者的意思,作者的语气沉重,诗中既有诉说自己背痛之意,也隐含了规劝的意图。[6]诗中的前四句描述的生活现象,豆萁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一种食物,用这一常见的事物来比作自己和哥哥曹植,“泣”字展现出自己被哥哥残害的痛苦与悲伤的心情。“煮豆”的含义是将豆子熬成豆汁,而“萁”是煮豆的燃料,豆萁燃烧煮豆,比喻曹丕残害同根生的兄弟,曹丕残害手足,有违人伦,是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全诗后两句的意思是“我跟你本来是同根生的兄弟,为什么要相互残害,苦苦相逼呢?”这两句展现出曹植对曹丕行为的不满,也展现出封建社会统治者之间相互斗争,争权夺利的残酷真相,表达了自己处境艰难,朝不保夕的现状,表达出作者悲伤沉痛的思想感情。

    (二)音乐特征与情感体验的统一

    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要对古诗词的思想情感有一个深入地理解,重视对古诗词文学性的把握,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导致古诗丧失了原有的艺术性。在音乐旋律上,作曲家会对音乐特征和古诗的思想情感进行细致的打磨,借鉴古代传统音乐的技法特征,把握古诗词的情调,使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和意蕴与现代音调和曲式完美融合。首先,《七步诗》这首歌曲艺术作品的前半段用较为简单的音乐旋律塑造出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歌曲曲调的塑造上,每一句都用向下的旋律展现出低沉的气氛,恰到好处的展现出诗人沉郁的感情和悲痛的心境。[7]

    四、《七步诗》音乐本体的创作特点

    (一)旋律简单,易学易唱

    《七步诗》的旋律较为简单,适合低龄的儿童吟唱学习,全曲采用一字配一音的创作手法,音乐范围较窄,易于传唱,与《七步诗》创作手法相似的作品还有《一字诗》和《江南》。从音域角度看,《七步诗》的最低音为小字组sol,la是最高音,旋律以级进为主,即使有跳进也是四度音程的小跳。

    (二)节奏具有诗词格律韵味

    吟诵音乐形态是新学堂歌所采用的诗词格律,他的节奏很有規律,符合诗词格律,规律的平仄交替变化,紧密的节奏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朗朗上口。

    中国古诗词本身就具有声律,古诗词一般两个汉字为一个声律,用以体现古诗词的韵律美。谷建芬古诗词儿童歌曲中的古诗词一般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节律的划分依据是音律。以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为例,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型一般作为五言诗的节律。在研究谷建芬古诗词儿童歌曲作品后笔者发现谷建芬古诗词儿童歌曲中典型的节奏类型都是3/4或者4/4拍,使乐句更为流畅的表达,节奏型相对容易掌握,便于儿童学唱。这些节奏型多表现情绪的稳定,多为平白直叙的表达。

    (三)歌词的特点

    谷建芬古诗词儿童歌曲选用的歌词为古诗词,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作品,谷建芬运用词曲结合使每一个儿童了解中国文化,走进古诗词、走进音乐。《七步诗》作为教科书中的古诗词,便于古诗词歌曲的传唱和加深儿童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衬词是在歌曲的歌词中,属于歌词的一部分,可以更加完整的表达音乐的情感。在歌曲结束前的衬词。使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贯彻到底,在音乐结构上与歌词内容相互呼应。在歌曲结束前,谷建芬使用了“依”字为衬词,曹植艰难的处境就跃然纸上了,作者本人的情感深化了歌曲的主题。[8]

    (四)曲式结构的特点

    一首好的歌曲,除了优美的旋律、明确的主题和适宜的节奏,还需要根据歌词来选择恰当的曲式结构。谷建芬创作的这首《七步诗》歌曲,曲式结构为带扩展的二段体曲式,分别为A段(1—8小节)、B段(9—16小节)和扩展部。A乐段和B乐段两个部分的音乐材料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A乐段的旋律舒缓、主要采用反复的同音,以中高音区为主,节奏稳定,音乐没有很大的起伏,讲述了曹植面对当时七步成诗情景的心境与无奈。B乐段的旋律音区升高,节奏紧凑,出现了合唱声部,增强了音乐感染力,起伏较大的旋律线是以切分音为主导节奏型的特点,情感丰富而深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艰难的处境以及悲愤的心境。与A乐段所对比,B乐段的音区、节奏、旋律线上的特点更加突出。

    (五)演唱分析

    咬字归韵向来重要,在中国音乐歌曲作品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声歌曲中只有“a、e、i、o、u”五个元音字母,而中国字在咬字发音讲究“字正腔圆”。特别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时既要把握古诗词自身的韵味,又要演唱出歌曲风格特点。笔者在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实习时发现,在儿童的歌唱学习中,儿童容易出现歌曲的歌词在咬字时表述不清晰、歌词归韵不准确等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儿童没有掌握古诗词歌曲歌词的咬字归韵。歌曲在咬字上规定每个字的头、腹、尾要交代清楚,得做到字头有喷口,字腹要圆润,字尾要准确利落,这就叫“字正腔圆”。以《七步诗》为例,足以见其咬字的特点。在歌词的第二句“豆在釜中泣”其中“豆”的发音为“dou”,它是歌词第二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在歌曲中也出现在强拍上。所以在演唱“豆”这个字时要迅速发声并清晰咬住元音“o”,这之后的尾音做好归韵处理。“相煎何太急”中的“煎”字出现在小节中第二拍处于弱拍且只有半拍,发这个字的字头“j”时,舌尖抵住上部的牙齿,迅速地将字腹归韵。归根结底,咬字要遵循依字行腔才能使歌词达到字正腔圆。

    结??语

    中国现代儿童歌曲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从学堂乐歌选用外国的曲调添加词到自主作曲和作词,儿童歌曲悄无声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有属于自己的“儿童专属”歌曲,他们传递着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本文对谷建芬先生的古诗词歌曲作品《七步诗》进行深入解读,对其情感把握、音乐本体创作特点、歌词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七步诗》艺术歌曲表达了作者的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同时,这首艺术歌曲旋律简单,易学易唱,节奏具有诗词格律韵味,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音乐教学素材。谷建芬先生创作的《七步诗》作为经典的古诗词演唱作品,也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注释:

    [1]徐倩倩.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1(01):82—83.

    [2]孙??琳,王海州.试论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以《满江红》为例[J].当代音乐,2020(12):10

    —14.

    [3]穆慧琼,崔焕珍.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作品分析[J].黄河之声,2020(20):30—31.

    [4]高雅倩.艺术歌曲《关雎》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J].文化产业,2020(30):78—79.

    [5]刘玉生,令狐青.歌曲《越人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0(25):80—82.

    [6]袁??彤.和美之曲——《关雎》音乐演唱分析研究[J].黄河之声,2020(15):10—11.

    [7]刘小娜.古诗词艺术歌曲《钗头凤》的演唱分析[J].戏剧之家,2020(22):91—92.

    [8]张??妮.试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特征与传承策略[J].黄河之声,2020(14):36—38.

    [收稿日期]2020-12-23

    [作者简介]李??朋(1996—??),男,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沈阳??110818)

    (责任编辑:刘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