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理论在编辑“师带徒”培养机制中的应用

    刘思思

    摘 要:“师带徒”培养模式在培养青年编辑人才、建设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本文旨在将PDCA循环这一经典管理学模型引入青年编辑“师带徒”培养之中,为提高和巩固编辑“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PDCA循环 师带徒 人才培养

    “师带徒”培养模式是出版企业培养青年编辑人才的重要方法和良好途径[1]。“师带徒”培养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对新入职和转岗编辑全面学习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适应工作环境,对青年编辑人才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完成新老编辑间传承和职位交替,对企业人才储备和增强核心竞争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PDCA 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四个持续改进、不断学习和循环反复的步骤,主要包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其最大特点就是阶梯式上升,每循环一次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水平上升一个台阶[2]。将其应用到研究编辑人才培养过程中,使整个编辑“师带徒”培养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同时利用其循环上升的特点,能够使整个培训体系更加完善。

    一、编辑“师带徒”培养的现实困境与PDCA的应用概述

    “师带徒”培养模式是众多出版企业最常用的人才培养方式,然而当下许多出版企业为图短期利益,编辑入职即上岗,“师带徒”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和人事部门健全完善的制度是营造“师带徒”培养模式良好环境的基础;其次,编辑的成长需要较长时间,“师带徒”模式周期长、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与出版业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现实语境形成矛盾;再次,出版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考核任务重,导师工作日益繁忙,又无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无暇顾及“师带徒”工作;最后,“80、90后”青年编辑大多学历高、专业知识水平高,但对编辑业务不熟悉,缺乏对新行业和职业的了解和认同。

    PDCA循环理论模型是一个有效改进、提高质量的闭环,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矛盾与困境,不失为一种推动青年编辑人才“师带徒”培养机制良性发展的好方法、新途径。具体来讲就是由人事部门作为管理者制订编辑人才培养计划大纲和相关考核管理体系,由“导师”与“徒弟”共同参与制定具体培训方案,包括出版行业理论基础、编辑业务实操、职业素养和行业规范等内容;“导师”与“徒弟”共同执行该培训方案;进而根据执行情况通过青年编辑技能水平检查、导师满意度反馈以及对不足之处的总结与分析,形成具体解决方案,不断改进;同时,在每一个执行阶段又可以通过小范围的PDCA循环进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的完善,以此达到及时修正培训计划和执行方案的目的。

    二、PDCA在编辑“师带徒”培养的具体实施

    1.计划(Plan)

    明确人事部门在编辑人才“师带徒”培养中组织和管理地位。一是要制定师带徒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导师入选标准、徒弟出师标准等;制定“师徒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利。二是制定“师带徒效果评价量表”等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三是制订培养计划大纲,包括培养整体周期、主要内容、时间安排、预期的培训效果和目标。

    在人事部门培养计划大纲的基础上,具体学习计划由导师和青年编辑共同参与制订。策加一体化背景下,编辑人才培养整体原则是根据青年编辑的教育程度、学习能力、性格特质等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通识培养能够加工、管理稿件,策划图书稿件的编辑匠人,并选拔培养优秀的策划编辑人才。

    2.执行(Do)

    (1)青年编辑培训的组织工作

    由人事部门组织,公开选拔品德高尚、专业过硬、操作规范的导师,充分尊重其意愿,选择主观上爱教、善教的导师。其次,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授一定的带教方法,因材施教;并准备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资料。最后,积极搭建学习平台,为参与“师带徒”培训的导师与青年编辑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学习计划的具体实施

    按照师徒双方共同制订的学习计划,进行专业理论和实操学习、职业素养的培训、应对突发事件的培训等。第一阶段主要以出版相关知识培训为主。包括编印发等出版相关内容;并从理论层面全面地讲解有关书稿编辑加工、出版流程、选题策划、图书成本核算、图书营销策划等具体而必要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学习。以把握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图书科学性、政治性、实用性为核心,进行图书编校实操层面的学习,将行业规范、职业素养、突发事件应对等内容融入其中。第三阶段,在实际工作中青年编辑尝试独立进行选题策划、项目管理;导师多指导、多讲解,营造良好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工作氛围,从而提升青年编辑创新创造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四阶段,优秀策划编辑人才选拔。在能够独立完成图书出版工作的基础上需要熟练应用选题策划的方法、与作者沟通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优质图书策划,并保证图书双效益,以此作为优秀青年编辑人才的选拔基础。

    3.检查(Check)

    青年编辑培训成果质量检查是编辑“师带徒”培养计划和执行情况的重要考量,应由人事部门专人负责,按照时间和考核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层考核。

    (1)人事部门的双方面考核

    人事部门按照年中、年底和四个培训阶段为时间节点,分别对导师和青年編辑进行检查和考核,也可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导师而言,主要是对培训质量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应广泛收集导师各个培训阶段的教授内容、质量,提取评价结果;青年编辑导师满意度调查表。对青年编辑而言,采取考试、编辑业务比赛、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其技能掌握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并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

    (2)导师对青年编辑的综合考核

    导师对青年编辑在整个培养中全面指导、跟踪和评价,收集其编辑理论、实操学习情况以及业务完成情况,对编辑业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完成度、创新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进行整体评价。如是否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工作情况,参与编辑部日常的工作情况如何等。

    4.处理(Act)

    (1)查摆培训问题,总结培训经验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在处理阶段不仅能够解决计划、执行和检查阶段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还能为新一个PDCA循环计划制订提供依据。一方面将完成PDCA循环培养任务的师徒对子的经验和方法纳入培训大纲和培养模式,方便今后编辑培训工作常规化的执行。如是否有新的培訓形式可以融入下一轮培训计划?当下图书市场情况分析是否应该加入此阶段的学习?此外,对培训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分析原因,如青年编辑业务能力提高速度慢,是因为培训计划不合理,或是因为导师疏于管理,还是因为青年编辑主观上不努力造成?由此制定新的解决方案,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2)对优秀师徒对子进行奖励

    “师带徒”培养制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不与编辑职称晋升、绩效考核挂钩,许多出版企业不重视此项工作,也不对导师和徒弟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想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对带教导师给予一定带教补贴,认可“师带徒”工作是编辑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其次,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优秀的“师带徒”对子,在年终编辑大会上给予表彰;再次,“师带徒”培训作为编辑岗位竞聘、职称晋升、考核评优、人才推荐的评价依据。

    三、结语

    青年编辑人才是出版企业人才资源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也是国家文化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支柱力量,青年编辑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出版企业的未来[3]。将PDCA管理学理论模型融入“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青年编辑专业素质和职业成就感,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发现、调整和完善,形成“师带徒,徒变师”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代明刚,王森林,廖玲玲.“师带徒”是培养青年人才的有效途径[J].企业文化,2013(2):134-135.

    2.刘振宇.基于PDCA循环的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4(1):120-121.

    3.左浚茹.专业出版社青年编辑的职业发展[J].科技资讯,2018(1):234-235.

    (作者单位系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