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

    戴君英 马勇军 姜雪青

    

    

    

    [摘 要]教育研究范式是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教育科研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近十年来的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展开研究。经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中思辨研究范式占比较高,实证研究范式次之,行动研究范式占比最少,同时不同来源期刊、不同学者、不同地域机构、不同基金支持和研究内容在教育研究范式使用方面有所差异。为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纵深发展,提高教育研究的质量,今后应加强语文教育研究的范式意识,提高范式研究水平;推进思辨研究深度,提升语文教育研究质量;持续推进实证研究,促进语文教育研究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提高行动研究精致度,创造性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研究;鼓励范式融合应用,突破学科教学研究束缚。这样,不仅能使语文教育研究更上一层楼,而且有效促进一线教师和其他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研究范式;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4-0013-06

    教育研究范式是上位于教育研究方法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在探索教育问题时遵循的一套公认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操作过程,是促进教育教学科学化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教育科研质量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教育研究范式的类型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研究却鲜有关注。基于此,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0-2019年转载的相关学术论文研究范式运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梳理出近十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运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转载文献,其汇聚了国内公开发表的人文社科类期刊中学术研究的精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十年来(2010-2019)“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样本,人工剔除“访谈实录”“观点摘编”“相关摘录”等无效文献后,共检索出1834篇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目前,教育研究范式的较为明确的分类是思辨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和行动研究范式,其中实证研究范式又可以分为质性、量化和混合三种亚范式。若某研究涉及两种及以上的范式类型,则称之为交叉范式。目前已有研究设计了分析量表,对教育类期刊文章进行了分析。[4]借鉴该研究,并基于语文学科教育研究特点改进后,形成本文内容分析量表(表1)。但在分析中发现,有17篇文献内容不属于典型的教育类研究,仅是对语文教材或习题某个知识点的解析梳理。因此,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将此类文献界定为语文学科研究,而非语文教育研究,因而不属于任何一种研究范式。

    该分析量表经过评分员信度法的检验与改进,随后依据各类研究范式的界定,对1817篇小学语文教育类文献(除访谈实录、观点摘要、学科研究等文章)逐篇进行人工分析。

    二、近10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结果分析

    (一)近10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整体情况

    我们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整体运用情况进行具体的梳理(表2)。从表中可知,在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领域,思辨研究范式运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实证研究范式,其中质性研究占比远高于量化和混合研究的使用频率;行动研究范式占比约为总体的五分之一。仅有2.09%的文献运用交叉研究范式,且多为两种范式的交叉使用。

    (二)近10年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发展趋势

    在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整体运用情况进行具体梳理之后,我们对它运用变化的情况进行总结,如图1、图2。图1反映了2010年至2019年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历程。其中,思辨研究范式自2012年开始发文量逐年减少,至2015年达到低谷,随后有明显回升状态,直至2018年达到近几年发文的顶峰,但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实证研究在2011年出现小高峰后,数量有所下降,自2015年起虽有所波动,但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2015年全国首届实证教育研究论坛的举行有关。实证研究增长态势较思辨研究更明显,两者呈交叉发展的趋势。行动研究范式则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体经历缓慢上升——缓慢下降两个阶段,2015年发文量最多(60篇)。交叉研究范式整体变化较为稳定。

    图2统计了近10年来实证研究范式及其三种亚范式的发展趋势。其中,质性研究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与实证研究范式整体发展趋势相似,呈锯齿形,有略微下降趋势;量化研究呈上升发展态势,混合研究发展相对平缓。

    (三)原发期刊与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

    原发期刊是指经“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文献最初刊载的期刊。《小学语文教与学》近10年转载的1817篇教育类文献来自国内公开发行的217个原发期刊,转载文献来源之丰富、样本之多,能够充分反映我国10年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整体情况,对转载量排名前5(含并列)的原发期刊与其相应文献使用的研究范式进行统计,得到表3。

    以上6本期刊总和约占总转载量的31.98%,具有一定的学术权威性和代表性,但转载文献研究范式运用略有差异。其中,《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江苏教育研究》和《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思辨研究范式的运用,实证研究次之,最后是行动研究。《语文教学通讯》在6本期刊中行动研究运用占比最少;《小学语文》青睐量化研究和交叉研究范式的运用;《教学月刊(小学版)》以实证研究范式为主,其中质性研究占比最大,这可能与此刊尤为重视教材研究和课例的解读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会刊)》思辨研究范式和实证研究范式比例相差最小,且相对而言倾向于行动研究范式的运用。期刊对研究内容类型的倾向,影响着期刊对于研究范式运用的喜好,也影响着期刊的研究风格。

    (四)不同身份作者的教育研究范式使用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作者身份对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的影响,笔者将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归为基础教育,将教研室、教体局研究所、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发展中心归为教研单位,经统计得到下表(表4)。

    基础教育单位是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主阵地。身处一线的作者不仅擅长运用思辨研究范式,而且在行动研究范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这可能与一线教师主要进行的经验总结类研究、描述式教育教学研究有关。发文量第二的教研单位表现出对实证研究范式的倾向性,尤其是实证研究下的混合研究。高校研究者发文以实证研究为主,其中量化研究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单位,这可能与高校学者更关注研究方法的训练有关,因此更擅长以数据为基础的相关研究。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行动研究占比较少,这也反映出高校研究者的研究特点。

    (五)论文第一作者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

    我们还对论文第一作者的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如表5。表5表明,以第一作者发文10篇及以上的核心作者共有6位。通过统计,发现这些核心作者对范式的倾向各有不同。高校的吴忠豪教授善于運用实证研究,在思辨研究方面也有涉猎;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老师在思辨和实证研究的运用上较均衡;教研单位的傅登顺老师更倾向于使用思辨研究;教研单位的何捷老师和一线教师的吴勇老师,虽然身份不同,但对行动研究较为关注;高校的王崧舟老师对三种范式均有涉及,但更倾向于思辨研究范式的运用。虽然上述作者来自不同单位,但是可以发现作者对研究范式运用倾向一方面可能与个人喜爱的研究内容、擅长的研究方法有关,另一方面与岗位性质、单位性质也有关系。

    (六)发文地区教育研究范式使用情况

    纵观10年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文献的发文地区,共涉及我国31个省份和地区,但省份之间的发文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多的是江苏省,共649篇,最少的省份仅有1篇文章被转载。表6统计了发文量大于50篇的地区的研究范式使用情况。

    不同省份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选取存在着一定差异。转载量排名前三的省市思辨研究类文章占比均排首位,其中江苏省尤为突出,高于全国平均比例(39.41%);上海、广东、福建和山东四省以实证研究范式下的质性研究为主。相比较而言,上海较倾向于量化研究,福建混合研究运用较为突出。排名前7的省份中,有5个省的行动研究占比高于平均比例(21.46%),表现出了对行动研究范式发展的关注,其中福建最甚。广东省在交叉研究范式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

    (七)不同研究范式基金支持情况

    经过筛选,1817篇小学语文教育类文献中共有171篇是某项或某几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最高支持课题分为国家级课题(如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教育部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课题(包括其他部委设立课题、省社科基金、省教育规划课题等)和其他课题(省级以下设立的课题等)四大类,各研究范式基金支持情况见表7。

    由表7可以发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领域中,省级课题得到的基金支持力度最大,国家级课题次之,最后是其他课题。整体来看,实证类文章受到各类基金支持比例最高,但不同基金类型也表现出了对范式的支持倾向。相较于其他课题,省级课题对思辨研究类文章支持力度较大,高于总体平均比例(32.75%)。在实证研究范式上,各课题支持的质性研究占比较为突出,教育部级课题对实证量化研究较为关注,国家级课题对混合研究的支持力度较为突出。在行动研究范式上,省级及其他课题表现出一定的优势,这可能与省级及以下级别课题更关注教育研究在相应地区的实践效果有关。

    (八)语文教育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

    基于期刊所转载学术文献的基本属性,我们将其划分为语文教学、语文教材、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养培养、考试与评价、语文课程和其他七个维度(表8),然后将其与研究范式进行交叉分析(表9)。

    由表9的语文教育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式统计表分析可知,语文教育研究的各个维度对四种研究范式的运用均有体现,但不同研究内容对研究范式的运用有所侧重。语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核心主题,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在研究范式的运用上,语文教育研究者更多运用思辨研究范式来探讨语文教学理论,倾向于运用行动研究范式探索语文教学实践,致力于通过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语文教材和考试与评价研究中,注重实证研究,尤其是质性研究的使用,这可能与学者倾向于深入分析教材与试题有关,同时不乏通过量化来对语文教材的客观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素养培养研究在实证量化范式运用方面更明显。但是,教师专业发展更关注相关理论的研究,因此思辨研究范式运用频率较高;而学生素养培养侧重于实证质性研究的使用。语文课程研究三种研究范式的运用频率相对均衡,既注重运用思辨研究范式对课程理论进行相关探讨,又强调采用质性研究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客观分析,也不乏运用行动研究范式进行有关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可见,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内容的性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研究者对教育研究范式的选择。

    三、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展望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表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思辨研究占比最高,实证研究次之,行动研究占比最少,而在实证研究中质性研究占比明显高于量化和混合研究。就发展趋势来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近十年来呈现出思辨研究下降,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上升的趋势。同时,不同地域也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各类课题都较倾向于对实证研究的支持,核心作者也大都表现出对实证研究的喜爱。被转载较多的几本语文教育领域期刊对不同研究范式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也影响着期刊风格的形成。语文教育研究内容的不同,对教育研究范式的运用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基于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运用情况和发展趋势,针对未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发展的需要,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增强思辨研究深度,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质量

    与科学研究有所不同,思辨研究是我国当代教育学建立的基石,始终处于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主流地位。思辨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通过深度思考,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切实起到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对把握语文教育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思辨研究仍停留在主观性的思辨和应然性的畅想阶段。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语文教育研究中思辨类文章大都停留在主观感悟与经验层面,对相关研究主题缺乏深度探究和创新,部分描述性的文章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设计,有时很难将它明确归入思辨研究还是实证质性研究。因此,思辨研究不仅要保持理性和逻辑,而且要坚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取归纳教育理论的研究取向,还要避免理论的形而上学;同时,要开拓思辨研究的视野,积极汲取国际语言类学科教育领域的新理念、新思想,结合我国语文教育研究发展特点,真正从深度和广度提高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思辨质量。

    (二)重视实证研究规范,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自1904年语文正式作为独立学科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代性”是语文教育价值的百年诉求。在这种现代性诉求的背后是对科学化、学科化进程的探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年来,全国实证教育研究大会的多次举行,也体现了教育研究者对实证研究的关注,人们将教育研究回归到事实本身,而数字就是事实最直接的反映。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借助数理统计的力量。整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仍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质性研究缺乏规范性,量化研究设计较为简单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加强实证研究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研究领域要特别关注的问题。研究者既要掌握基本的语文教育研究的实证方法,如一般评测、深度访谈、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也要借助心理学等成熟科学的帮助,展开更多的田野研究。一方面要克服实证研究片面学习国外现有研究框架和研究工具,导致缺乏话语创新性的弊端;另一方面语文教育研究者要提高实证研究的精致度,真正地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相结合,把研究扎根于中国大地,为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创新服务。

    (三)提高行动研究精致度,创新性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实践研究

    近年来行动研究受到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是通过分析发现,教育行动研究普遍存在概念滥用、教育行动与教育行动研究混淆、行动研究去理论化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我国行动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研究主力的一线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行动研究这一基本内涵,重视理论和理论思维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细节,基于自身经验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其次,应与教研人员加强合作,展开行动研究,细化研究设计,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创新小学语文行动研究开展的形式。语文教育类期刊也可以设置行动研究的文章专栏,通过期刊载文对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范式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鼓励范式融合运用,突破学科教学研究束缚

    三种研究范式在语文教育研究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既相互渗透又相辅相成,在语文教育研究过程中提供保障。语文教育研究一直存在着视角固化的问题,即始终以语文的眼光看待语文、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研究。这种基于“学派立场”的研究观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的研究视野。郭戈指出:“在进行教育研究时既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学风,也要坚持将研究方法多样化和独特性结合。”这对语文教育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的语文教育研究问题,单一的研究范式有时无法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这时多种范式的交叉融合既能弥补单一范式的弱势,也能在使用过程中增加交叉性优势,提高教育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这需要我们给予研究机制和体制方面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关注语文教育研究者的跨学科融合、注重研究团队建设;明确重要语文教育研究期刊的范式导向作用;关注课题立项对研究范式的导向作用;有效吸收传统语文教育研究中的积极因素,将新时代语文教育研究立足于传统并加以优化。

    (五)加强研究范式意识,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研究水平

    提高语文教育研究水平,促进语文教育研究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育研究者的共同愿望,如何科学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合理运用教育研究范式也成为影响语文教育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学科教育领域中,研究者往往将视角转向教育研究内容,而忽视对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反思。虽然,当前大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意识,但是对研究范式的关注仍然不足。身处一线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主体,拥有较为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有条件发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绝大多数教师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科研训练,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在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对教育研究范式的培训也常常被忽视,教育研究范式意识和研究方法方面训练的薄弱,也会对青年学者教育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水平造成影响。

    因此,要持续提高我国语文教育研究质量,对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而言,不仅要正确认识各类教育研究范式特点,鉴别教育研究范式的本质,而且要积极思考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范式运用意识。对各类教育研究单位而言,加强交流合作能够为语文教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中小学能够为教研单位和高校提供教育实践的场所,而教研单位和高校专家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语文教育研讨活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指导。通过专家的指导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一线教师能够对研究方法和范式理解更加深入,避免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走上弯路。语文教育学术组织也要高度重视对研究范式的鼓励与支持,吸纳优秀的青年学者,鼓励不同学术背景和研究倾向的学者进行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红.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范式的回溯与前瞻[J].中国高教研究,2011(09).

    [2] 姜雪青,马勇军.近20年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国内五本教育核心期刊的内容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9(15).

    [3] 马勇军,姜雪青,杨进中.思辨、实证与行动:教育研究的三维空间[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19(05).

    [4] 姚计海.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式问题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

    [5] 岳欣云.应然、实然与必然——关于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思考[D].郑州:河南大学,2002.

    [6]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 陆根书,刘萍,陈晨,刘琰.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0).

    [8] 袁振国. 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

    [9] 钱蓉,周序,谭旭,张磊. 我国教育研究的分析与展望——基于近两年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摘编论文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3(03).

    [10] 刘正伟. 现代性:语文教育的百年价值诉求[J]. 教育研究,2008(01).

    [11] 蔡明. 请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J]. 语文教学通讯,2010(04).

    [12] 卢立涛,井祥贵.教育行动研究在中国:审视与反思[J].教育学报,2012(01).

    [13] 杨启亮. 教学论视野中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学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2000(18).

    [14]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5] 卞玉婷. 基础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8(31).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