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职校生心理问题及积极教育策略

    汪慧慧 崔景贵

    【摘 要】促进和引导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为后疫情时代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疫情期间,职校生易出现学习倦怠感、人际孤独感、就业焦虑感、缺失安全感等心理问题。职校教师应秉持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践行积极心理教育策略,运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对职校生的学习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能力教育、生命教育。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职校生;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6-0048-03

    【作者简介】1.汪慧慧,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2.崔景贵,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校长、党委副书记,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后疫情时代职校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一)突发学习倦怠感

    职校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心态消极的心理状态。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缺乏教师的实际指导,职校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更易出现学习懈怠。复课之后,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更易突发学习倦怠心理。

    (二)易生人际孤独感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职校生接触到的只有家人,长时间远离人际交往,导致职校生内心孤独感增加,排斥群体交往。复课之后,学校作为一个大集体,需要所有同学共同维护,陷入人际交往困境的职校生更易产生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对人际交往的抵触,进而长期陷入孤独之中。

    (三)陡增就业焦虑感

    与普通中学生相比,职校生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比同龄人更早面临就业压力,情绪两极性更明显。疫情期间职业院校实验课、实训课无法开展,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受到影响。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一些产业陷入停滞,必然会对职校生的就业和实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职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陷入困境,对未来发展充满迷茫,易产生较严重的焦虑与不安。

    (四)缺失生命安全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着极强的传染性和未知性,一度使人们陷入恐慌。复课之后,是否需要一直戴口罩?是否普通感冒、发烧就得隔离治疗?是否需要限制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这一系列问题使得职校生对自己的生命安全产生担忧。在疫情中,有普通群众不幸离世,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人民警察牺牲,职校生能否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后疫情时代职校教育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后疫情时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策略

    后疫情时代职校生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和消极心理倾向,从多方面表明职校生群体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也揭示了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扎实推动积极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优化职校生学习力教育

    1.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积极职业教育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面对复课之后学生可能出现的懈怠、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学习问题,职校教师更要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创新学习。为此,职校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上多采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多采用行動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坚定学习的信心,发现学习的乐趣。

    2.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积极心理学强调以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潜能。职校教师应消除问题偏见,着重挖掘学生身上的优势与潜能,引导学生从疫情期间的学习倦怠中走出来,重拾学习的信心。如可以通过班会课、板报等形式,开展“疫情期间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3.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迅速发展,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职业院校应该积极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发展“双线教学”。这有助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和复课之后线下学习的良好过渡,提升学生对相关学习模式的适应性。

    (二)强化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积极幸福的心理环境。

    从积极教育的角度来说,积极的环境会增加个人的积极体验,塑造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从而提升个体的幸福感。职业教育应关注学生在职校生活中是否获得了幸福感,职业院校应改变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从偏重对职校生技能的培养转移到注重职校生积极人格的养成。复课之后,应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发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核心督导作用,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幸福的校园环境、积极的社会环境,缓解职校生复课之后对人际交往产生的适应不良状况。

    2.开展多元立体的心理辅导。

    职业学校应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发展性的心理辅导,提升职校生的心理素质。为此,职校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活动,将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融入日常教学和实践中,深入学生食堂、宿舍,仔细观察和了解复课之后学生的日常行为、心理状态,通过及时的心理辅导、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打造师生之间良好交往的“立交桥”。

    3.创设多样有趣的集体活动。

    积极职业教育主张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和团体,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疫情期间职校生足不出户,复课之后又是相对封闭管理,极大地影响了职校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为此,职校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群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拉近班级同学的关系,引导职校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深化职校生就业能力教育

    1.重视就业创业的指导。

    职业院校是学生与社会交流的窗口。首先,职业院校需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招聘。其次,职业院校应组建专业指导团队,针对毕业生关心的话题,如职业信息搜集、求职信、职业选择、面谈面试技巧等,提供团体和个体指导。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话热线等方式,进一步改善职校生就业创业的心理服务质量。

    2.着重就业能力的开发提升。

    疫情期间,职校生的实践教学较为缺乏,顶岗实习等相关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后疫情时代也不能忽略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为此,职校教师应做好学生职业倾向测试工作,促进学生职业兴趣的发展,引导职校生做出理性的求职择业决策,提高职校生就业创业能力,更好地应对疫情期间的就业挑战。

    3.加强就业创业的服务工作。

    首先,国家应保证职业院校教学资金的投入,确定从大规模扩张到高质量转变的职业标准;其次,职业院校应做好职校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指导、职业心理测评、职业问题咨询、职业选择指导、职业技能训练、就业潜能开发、创业指导等工作。

    (四)注重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

    1.匡正对突发事件的理性认识。

    后疫情时代,职业院校需要针对学生复课之后的恐慌心理,制定积极的工作预案,引导职校生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和防疫要求,做好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指导学生科学防控、积极配合。为此,职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防疫知识宣讲活动、组织观看防疫视频等,幫助学生消除对疫情的畏惧,正确认识疫情发展的现状和可能的趋势,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安全感,提高职校生自我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2.把握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

    积极生命教育强调借助积极心理学,根据职校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树立人本化、整合化、立体化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积极生命情感教育、积极生命品质教育、积极生命关系教育以及积极生命意义教育。复课之后,职校教师需积极引导职校生肯定并珍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尊重、关怀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生命。

    3.发掘自我生命的价值意义。

    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活出生命的精彩。疫情期间,不仅有坚守前线的医护人员、加强防控的人民警察,更有各行业中坚守岗位的普通工作者,每一个人都发挥着各自的价值。为了让职校生在进入工作岗位面对改革、应对危机、帮助他人时能够有能力、有责任、有信心,必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为此,职校教师应加强职校生工匠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校生从这次伟大战“疫”中深刻感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