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师生互动过程,目的是通过主题引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内化知识结构。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融入了新思想,为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的效率,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之一。为实现这一目的,文章就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重要构成也是较为困难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效率,还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享受阅读体验,作为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坚持教学原则,把握科学方法,开展多种活动,注重教材拓展,以此来实现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创新,最终让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综合素养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题,主要包括:第一,小学生读书时间少、读书量远远不够;第二,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思想内容、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的分析与指导,讲问过多,忽略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第三,小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学生的阅读处于杂乱无章、浅尝辄止;第四,阅读教学中还是过多重知识,轻情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生成和发展的需要;第五,老师阅读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以教材内容分析为主,学生的课堂学习还沉浸在传统听记为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阅读的内容、方法、数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弱化,人文精神的缺失乃至民族文化的退化,而在语文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历史的传承、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呼唤,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二、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相关概述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变革,提倡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变革也是信息化背景下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也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从过去的注重书本知识向阅读内容主题化、阅读方法科学化和阅读途径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是在主题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文章核心内容作为主题线索,将阅读与主题结合起来开展主题学习,同时将课外阅读有效地串联起来,通过一篇带多篇的方式来改变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如何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关键在语文主题教学设计是否高效、科学和可操作,因此在进行语文主题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如下几点。

    (一)把握科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第一,建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部编新版语文教科书就有意识改变了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因此在进行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时,对教材中精读课文不要面面俱到,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少,教师要抓住每课的中心设计问题,在研读重点段落上下功夫,并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技巧、修辞手段、抒情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深入探究,让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文体特点与写作要求、学习方法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在教学时要教给学生掌握阅读基本技能和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阅读习惯,为拓展的多篇自主阅读文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坚持“一多三少”的教学方式。在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一多三少,即多读书,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因为读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是否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所以通过多读,让学生从口中读出感觉,从眼中读出画面,从心中读出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

    第三,遵循“整体性”的教学原则。主题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阅读教学,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采用“1+X”阅读方法。部编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倡导阅读教学采用“1+X”方法。所谓“1+X”,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弄懂了,从而使原本干瘪枯燥的单篇课文变得有血有肉起来,丰富立体了起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和丰富小学生阅读量,也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那种教学习惯。

    (二)开展多种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第一,引导自读。传统的语文教学,绝大多数老师都局限于精读精讲,而且讲授的目的都是围绕写作开展,讲完课文讲写作、练写作,忽略了学生的情感生成、素养培养和能力提升。而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老师不仅要精读精讲,关键是还要交给学生各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比如快读、浏览、跳读、猜读、群读,还有非连续文本阅读,检索阅读等等。每课时用15-20分钟学习课文内容,20-25分钟交流学习部分主题阅读材料。特别欣喜地看到部编新版语文在不同文体的阅读,以及多种读书方法的教学方面,开始做一些尝试。比如在进行探究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独特的导入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自由阅读。高效的阅读课程导入要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课程文本上,能够自主地进行兴趣阅读,这种自由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学生的习惯、兴趣、特征进行开展,如朗读、默读等。在进行自由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阅读,也能够使学生以自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文本阅读的感受,在发挥学生想象力及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引导。

    第二,课内外结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老师要根据阅读主題,加强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效衔接,在课堂内外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真正让阅读“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阅读分享。通过主题单元若干篇文章的学习之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主题内容,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开展阅读感受和体会交流,与全班同学分享。比如开展“快乐读书吧”课,每学期一两次,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比如,儿童故事、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这个栏目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老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但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孩子自己找书来读。

    (三)注重教材拓展,升华学习内容

    第一,拓展教材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并打破教材作为唯一的教材资源的神话。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要立足于教材本身,尽可能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但是同时还要超越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从而能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自行搜集。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定的主题,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充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搜集资料,让各个小组围绕着主题展示搜集的资料,并进行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对主题进一步进行学习,老师在交流过程中起到调节及引导的作用。

    第二,拓展实践活动。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不仅重视课堂和课外的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实践,从而强化学生主题阅读的技巧。比如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了全校性读书活动,通过晨读、暮省及睡前阅读,指导学生进行主题阅读、学科阅读,在书声琅琅、书香萦绕中凸显“书香校园”的格调。开展了“春晖”读书节系列活动,其中一二年级的绘本墙“师生共绘”“生生同绘”活动、三四年级的读书手抄报评比活动,五年级的《中国诗词大会》,六年级的“观名著、写读后感”竞赛,定格成了读书节的特殊记忆。

    (四)坚持教学原则,丰富课堂内涵

    第一,坚持自主发展的原则。在进行语文主题教学设计时,老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多一份关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坚持合作探究性原则。“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语文主题阅读强调在主题的引领下,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自主阅读,开展合作、交流和展示学习,对主题下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创造,从而更深入地探究问题,形成新的知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总之,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是对特定的主题进行的阅读教学,力图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语文教学方式,减少教师烦琐讲解和低效率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静文.小学语文单篇课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2]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阅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陆芳芳.面向复杂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吴梦玉,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曙光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