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

    王志强 杨雪莹 韩丹丹 辛雪莲 聂海亮 闫宏远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01.017

    在高校的学校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1]。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再局限于思政课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构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2~3]。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医学生的教育普遍存在轻视专业课中人文修养、道德品行和思政教育的现象,在育人过程中容易导致医学生的敬业精神不够、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等问题,医学生的思政素质有待提升。因此,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化改革是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

    1?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4]和《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5]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食品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食品营养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检验、食品卫生监测与监督、食品安全与人群健康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食品卫生与影响人群健康各因素间关联性的能力,培养能胜任食品质量监测与监督相关岗位工作的卫生检验人才,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作为承担培养新时代卫生检验工作者的院校,应积极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理化检验专业课程中,在教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思政素质的培养,落实医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卫生检验人才。

    2?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因此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学院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的思政考核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加强教师教学的过程管理,让教师从根本上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转变“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关系不大”的错误观念;其次,学院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时事政治等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再次,学院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思政”课堂教学大赛,以赛促教,敦促教师努力夯实专业基础,拓展专业视野,深入思考,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而推动课程的思政改革;最后,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方法,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背景和水平不同,各位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筛选出适合该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案例,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能力。

    2.2?准确把握时政方针,实现专业知识与时政要点的结合

    时政案例是专业知识点传授的重要补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准挖掘实证案例,但又不喧宾夺主,使课堂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巧妙结合,传递育人理念。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2019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健康中国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思政元素,可以凸显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又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方面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增加了中国对许多非洲国家的援助建设。在讲到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部分时,可以介绍中国改善非洲贫困国家温饱问题的情况:2019年4月,中国政府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对非洲五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用以改善非洲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的问题。通过向学生介绍课程中蕴含的“一带一路”思政元素,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唤起学生的民族文化骄傲和认同,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再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在讲解食品中有害有机物和有害金属元素测定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向学生说明环境污染将导致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累积,继而威胁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和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

    2.3?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实现课程思政的情感教育

    典型人物及案例往往能够以情动人,激发人们的正确动机。在食品理化检验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典型事件和典型代表人物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正确把握专业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食品安全问题中被提到最多的一点就是“诚信缺失”。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讲解食品安全性分析部分时,可以引用河北省保定市80后“油条哥”刘洪安的事迹:“油条哥”刘洪安创业秉承着“不用复炸油、诚信经营”的理念,坚持“不忘初心”,做一辈子的良心餐饮。通过介绍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将“不忘初心”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树立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另外,食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例如,在讲解食品营养成分检验和有毒有害物质检验部分时,向学生介绍“三聚氰胺奶粉”“镉大米”“红心鸭蛋”“瘦肉精”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及近几年被广泛关注的“料理包外卖”“僵尸肉”和校园周边的“五毛零食”等食品安全事件案例,让同学清楚地认识到食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感受到食品理化检验课程的重要性,继而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说到底,食品是用来给人吃的,这就要求必须将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6]。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和2018年进行了两次修正,被各界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网络食品交易、食品添加剂等当前食品监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都有涉及,让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商家承擔连带责任,再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说明党和国家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讲解食品营养成分检验和有毒有害物质检验部分时,将国家的政策法规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作为思政元素,以案例的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责任感的德育目的。

    2.4?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课程思政改革不仅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要充分结合各种线下讲座、实地参观、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内容,利用课外实践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育人和课堂外实践育人相结合的协同效应机制,解决课程思政改革中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例如,邀请北京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教授,聚焦于世界卫生健康发展趋势、中国卫生健康国情、医疗卫生工作者成长历程和自我修养等方面,打开学生专业视野,拓展学生科学前沿知识,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相结合。再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河北新希望天香乳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了解食品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全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另外,举办一些公益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与学校学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开展“全民营养周宣传”活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与有关企业合作,组建校园“营养与健康”博士宣讲团,开展“食育教育进课堂”活动,深入到保定市小学课堂中,开展“均衡营养、食物多样”的讲座,为小学生树立营养健康意识。通过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以及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思政素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强化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3?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估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对于学生学习起着引领作用,也是反馈教学信息和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通过在期末考试中设置思政案例分析题的方法作为学生终结性评价手段,并通过学生参与公益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作为形成性评价手段,最后两种评价相结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最终评定结果。以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为例,班级课程思政平均成绩为74.15分,获90分以上的同学比例为17.5%,获80分以上的同学比例为47.5%。以成绩结果来看,食品理化检验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4?结语

    专业课程思政化是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路径。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开展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有利于落实医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输送符合时代要求的卫生检验人才。本文以食品理化检验为例,阐述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即深入发掘与梳理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通过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加强专业知识与时政要点的结合、利用典型人物事迹及典型案例感染学生、组织加强实践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思政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旭生,王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构建高校“大思政”全育人格局的思考[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73-76.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中国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R/OL]. [2017-12-0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4]?中共中央,國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R/OL].[2016-10-25]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N/OL].人民日报,2019-07-16(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9156617329779020&wfr=spider&for=pc.

    [6]?毕井泉.用“四个最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J].行政管理改革,2015(9):17-22.

    (收稿日期:2020-11-09?修回日期:2020-12-15)

    (编辑:潘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