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胡金焱

    

    摘 要:青岛大学针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着力探索“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推动育人工作从“有形”到“无形”、从“物理”到“化学”、从“育人”到“兴校”实现新转变。在实践层面,从党建导航、文化引领、队伍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系统推进,将“育人”理念具象化为具有内在系统活性的育人生态。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人体系;创新;路径

    高等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基本职能。大学要回归和践行高等教育基本职能,这是大学的本分,也是大学的追求。五大基本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青岛大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积极探索育人新方法新实践,创新构建“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推动育人工作实现实践新转变。

    一、时代背景

    1.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看人才培养。分析国际经济中心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我们不难发现,凡是经济发达地区,必定是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原因在于,一流的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基石。历史上,从荷兰到英国、德国、日本再到美国,都呈现出人才与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同步转移的突出特点。这是由人才与经济的内在关系规律决定的。从今天来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中美为代表的新型大国关系博弈日趋激烈,“知识、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全球性流动与区域集聚并行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世界高等教育格局的重造”[2]。人才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的第一培养地、聚集地、创新地,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谁抓住高等教育,谁就能率先抓住人才重要抓手,谁就能站在新一轮发展的风口,获得持久不断的发展动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3]。

    2.从民族复兴之全局看人才培养。放眼国内,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毛入学率持续提升,截止到201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大学生总规模达4002万人,毛入学率为51.6%(见图1)。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系统推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育人机制,教育面貌也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4]。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5]。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1]。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时指出,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6]。同时,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陆续召开,一切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部署。我国高等教育应在把握世界发展“变局”和民族复兴“全局”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办学治校实践中探索育人新体系。

    二、“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的内涵和逻辑

    “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是青岛大学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核心思想和精髓要义探索构建的特色育人体系,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一种有效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创新。“一”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体系的核心。“二”即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是育人体系的两翼支撑,是育人的重要抓手。“三”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育人途径。“四”即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四温”教育,是育人方法。“五”即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的“五成”教育,是育人目标。

    “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总遵循,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将知识教育和人格教育视同两律,既教学生本领,帮助学生习得知识、获得经验、涵养智慧,又教学生做人,帮助学生培育人格、启迪灵魂、掌握真理;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用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四温”教育,塑造学生诚信、关爱、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自律、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良好人格,实现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的“五成”教育目标。“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是立德树人的工作体系,是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方法体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心中有爱、腹中有墨、手中有艺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推动育人工作创新

    1.从“有形”到“无形”,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的“变”与“不变”。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正深刻改变高等教育,高校育人工作必须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传统的“有形”的高校是不变的,载体是高校系统的、基本的、基础的专业知识教育及其体系,体现在高校的学业指导、耳提面命的传道授业解惑,体现在高校的人格教育、成人教育、立德树人教育,体现在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气质对学生的影响和培育。同时,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出现没有围墙等新的变化,“无形”的教育正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新特征。“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既强调本分回归,又注重突破创新。本分是做好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重构课程体系,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做到夯实基礎、突出特色、强化融合、与时俱进。重整专业模式,优化专业布局,通过关停并转、结构调整,推荐专业优化和转型升级。重塑教学模式,打造“金课”,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回归课堂,让教师回归教育教学,让学院回归人才培养,让学校回归教育事业。创新是走向创新型、开放型教育,围绕人文素养的熏陶、科学精神的训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形成,将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真理的把握,不断涵养学生的精神品格。兼容并蓄、守正出奇,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2.从“物理”到“化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体现在其作为一条“生命线”,拉伸时间维度,拓展空间广度,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统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生入学前,实施前置育人,聚焦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推荐学习书目,制定任务清单,开展学前教育。学业中阶段,聚焦学生学业成长指导,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导航教育和和成才服务。毕业后阶段,持续提供就业追踪与服务,参与培养,助力校友成功,让育人无时不在,实现时间轴上的“协同”育人。一个空间坐标,把焦距调广,将育人工作放在空间坐标上去谋划,拓展育人工作在不同维度的覆盖,构建教学、科研、实践、文化、网络、组织、管理、服务、资助、心理“十位一体”全方位育人格局,让育人无处不在,实现空间坐标的“协同”育人。“协同”是“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的核心理念,学校围绕这个理念办学,学院围绕这个理念育才,教师围绕这个理念教学,学生围绕这个理念求学,“协同”唤醒各支力量,营造出互联互通、生态共建的育人环境,产生“1+1>2”的育人效果,推动育人工作从机械的物理叠加向协同的化学反应转变。

    3.从“育人”到“兴校”,以育人成果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4]。“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体系创新构建的逻辑起点、作为检验育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是把好立德树人的育人生命线、完善高校育人体系、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准确把握时代烙印,坚持与时俱进,主动转变教育方法、内容和路径,让育人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教育方法上,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聚焦情势发展,把握工作时机,进行答疑解惑;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国情教育为核心,注重融会贯通,强调内化于心;教育路径上,提倡知行合一,强调落地生根。“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放大工作格局,坚持开放办思政,开放和吸纳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育人资源,营造协同育人生态圈。在政策推进上,特别强调育人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考核,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育人工作从单一的“校方管理”向学生参与、校院齐抓共管的模式转变,以育人成果、人才成长助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四、“一二三四五”育人體系的路径构建

    构建“一二三四五”育人体系,应遵循育人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聚焦需求、凝练特色,注重培育系统性的育人生态。在育人实践层面,应着重从党建导航、文化引领、队伍互动、资源共享等方面系统推进。

    1.党建导航,融合育人理念,构建“定向”育人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建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定向导航、引领发展的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高效的育人工作机制。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重点来抓,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抓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校院协同、党政协同的育人责任机制。推进实施党建育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做好党建育人工作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培育创建。抓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务实型、服务型、和谐型、效率型机关和学习型、研究型、谋划型、实干型干部队伍,营造良好的育人风气和育人环境。

    2.文化引领,整合育人功能,实现“双重”育人教育。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办学特色和学术传统。育人工作要推进文化创新,打造党建文化育人、精神文化育人、学术文化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文化育人、制度文化育人、行为文化育人、网络文化育人、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和校友文化育人十大文化育人体系,实现“显性引领”和“隐形引领”的双重育人。“显性引领”关注学生的共性文化需求,“隐形引领”关注学生的个性文化需求。共性方面,大力繁荣校园文化,以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为目标,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教育作用,进一步凝练大学精神、丰富文化育人内涵。构建融媒体网络矩阵,推进易班、校园集结号等网络信息化载体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方面,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推进“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竞赛”建设。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转变理念,用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有温馨的“四温”教育,做学生的人生知心友、成长贴心人、青春领路者,施以有感染力的教育、感动人的教育、爱的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育人目标。

    3.队伍融合,凝聚育人力量,建立“联动”育人团队。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不是学工队伍的“独角戏”,更不是学工部门的“独奏曲”,而应该是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党政管理干部、教辅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校友和学生自身的同台“合奏曲”。强化队伍互动,实现同向同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协同性“联动”育人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实行“学校+”体系,构建学校加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格局。建立“校院齐抓、家校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鼓励党政干部、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教学名师加入育人队伍,打造“书记讲入学第一课”“书记下午茶”“校长午餐会”“教师早餐会”思政品牌活动,让育人工作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完善学生校长助理体系,创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育人机制,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服务育人功能。推进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加强校企联动、校地合作,充分利用优秀校友、道德模范等先进事迹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形成社会、基地与学校协同育人。

    4.资源共享,汇聚育人元素,组建“思政”育人大平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建设科教、管服、实践、关爱育人平台。一是建设科教协同育人平台,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推动“思政课程”创新,实施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学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三位一体”科研育人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建设管服协同育人平台,着力推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和导向作用,提升管理育人水平。建立校院两级学生发展中心,建设学生事务办理“一站式”服务大厅,针对性开展学生生涯指导,为学生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咨询、指导和帮扶,推进服务工作由供给向需求转变,提高服务育人质量。三是建设实践立行育人平台,着力推进实践育人、组织育人。强化实践教学,充分依托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实习实践平台建设。强化组织育人,发挥群团组织凝聚、引导、服务作用。四是建设关爱学子育人平台,着力推进心理育人、资助育人。改善办学条件,设立党员服务站、朋辈学业辅导室、心理咨询室等社区功能室,定期举办工作坊和专题沙龙,将校园打造成育人综合体。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构建危机干预保底线、个体咨询化困境、实践活动促发展、课堂教学传知识、生命教育树意识“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坚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构建“物质上帮助—能力上提升—心灵上关爱—精神上激励”四轮驱动型资助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 吴朝晖.让高校在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教育先行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20(12).

    [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2).

    [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 习近平考察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EB/OL]. 人民网,(2020-01-21)[2021-03-08].http://www.gov.cn/xinwen/

    2020-01/21/content_5471226.htm.

    [责任编辑:杨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