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及政治安全意识培育研究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政治安全意识 培育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YC2019-S3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涂仙琦,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248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国家安全是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政治安全为国家总体安全提供稳固的政治根基。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能有效地维护总体国家安全,也是保证社会主义接班人质量的必然要求。一、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培育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本领、境界和政治定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正处于个体社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时,面临着大学生政治安全、政治责任感和政治鉴别力方面的挑战。

    (一)大学生政治安全信仰面临的挑战

    政治信仰是政治思想在信仰层面的体现,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世界。熊英认为政治信仰“作为一种政治价值取向,它为个体或群体信仰者提供了一套政治价值标准” ,且能规范政治行为和提供精神动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部分大学生意识形态认识不明确,误认为经济利益是最高追求,造成了政治信仰的淡化现象。

    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正确导向是坚定不移马克思主义信仰,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据全国7个地区不同层次的12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44.4%的大学生强烈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6.0%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不大。来自中东部、西北部地区20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26.36%的大学生将入党动机实用化和功利化。总的来看,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容易受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影响,无法持久地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给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安全带来一定程度的挑战。

    (二)大学生政治责任感面临的挑战

    政治责任感体现了政治行为主体在参与社会政治实践时,自觉履行政治义务和对国家政治制度和价值高度认同的政治情感。科学扎实的政治责任认知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政治责任感,引导大学生规范社会政治行为。

    据樊玉箫,廖燕薇等学者对某高校的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显示 ,政治责任认知64.45分,在五个维度中处于最低。吉林省3所高校的调查显示 ,60%以上的学生将国家政治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机关的活动。在社会政治实践方面,当被以短信或网络邀请参加罢课类活动时,只有13.9%的学生会坚决反对并迅速举报,15.8%的大学生会以有利自己的利益为主去判断是否实践,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和责任感仍待提高。

    (三)大学生政治鉴别力面临的挑战

    政治鉴别力是政治参与主体的辨别正确的政治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政治参与主体的实践,间接影响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立场。大学生正处于需不断加强政治鉴别力的学习阶段,在政治实践前应对繁杂的政治信息理性思考,深入理解,汲取正确的政治信息,避免冲动地进行政治实践。

    由于部分大学生看待政治问题和政治现象时,无法通过政治现象分析其本质,容易被误导。吉林省3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 ,41.8%的学生表示会有选择性地接受“网络中的西方反华言论”,41.2%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罢课类似的行为只是为了争取个人利益,并未触犯政治,陕西省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只有17.12%的大学生对“西方自由、民主、人权是普世价值”这一论断持反对态度。政治认知的局限和理性思考能力影响大学生对政治现象本质的理解,进而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培育面临挑战的原因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政治安全意识的关联性不强和西方政治文化的输出影响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总体提高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日趋广泛,但“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 ,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

    新时代大學生在发展不均衡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和个人消费观念不同,有着不同层次的现实需求。部分大学生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会受市场经济的物役性和消费主义的影响,迷失于现实需求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中,将现实物质需求放在第一位,使理想朝着现实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大学生的理想被物质支配,为了满足现实物质需求会不择手段,政治价值观也以物欲为主,政治安全意识也在被日趋瓦解,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政治安全意识的关联性不强

    新时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时,非法学类专业的大学生不够重视和关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法制教育课程,课后也未能自觉丰富政治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制类课程与自己的现实利益无关,懈怠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与政治安全相关的法律观念上模糊不清,混淆权与法的关系,缺失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导致政治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失衡,不利于政治安全意识的稳固。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部分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由于现代法治的理性认识不足,产生了偏激的政治认知,认为权高于法,社会政治实践只是获取巨额利益的一种捷径。质疑法律的权威与价值,政治安全意识逐渐被削弱,失去了政治行为规范的警戒线,容易采取冲动采取暴力的手段进行社会政治实践。

    (三)西方政治文化的输出影响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图与中国争夺时代新人的国外敌对势力,抓住了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这一特点,将其对社会主义全盘否定的政治思想包装成新奇的文化产品,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潜移默化地通过网络输出偏激的政治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文化渗透。西方不良政治文化侵袭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意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与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影响大学生政治立场的坚定,弱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认同和关注。三、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培育的路径

    大学生站在新时代的接续点上,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对于维护总体国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社会和高校应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构建科学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内容体系、加强法制意识与政治安全意识的关联性教育和推动文化自信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加强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

    (一)构建科学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内容体系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培育,应将国家安全教育、政治安全观教育、政治认同教育等丰富其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安全的基础理论教育,丰富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加深内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任,牢固政治理论认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在丰富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旗帜鲜明地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教师应适当将与大学生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可能会出现的现实矛盾案例带入课堂,引导大学生正确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矛盾的实质,使大学生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现实需求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坚定政治立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自觉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去奋斗。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安全意识培育,最关键的是引导大学生规范政治行为。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接触不够深入,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仍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在牢固大学生政治认同,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时,应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教育,加强其政治鉴别力,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社会政治热点与政治现象,汲取正确的政治信息,使政治参与实践规范化、理性化。

    (二)加强法制意识与政治安全意识的关联性教育

    政治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密切相关,法律意识为政治安全意识筑起权威的红线,警戒政治行为主体坚定政治立场,稳固政治安全意识。“法律作为他律的成文规范是社会意志、国家意志的刚性体现” ,大学生在加强政治安全意识时丰富相应的法律意识,使二者相辅相成,促进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法律观念,将法律权威意识与政治安全意识紧密结合,对不法政治行为的诱惑拒而远之。

    在进行大学生政治基础理论教育时,应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选取与大学生政治安全密切相关的现实案例,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去对大学生进行政治安全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内化为权威的红线,增强政治责任感,规范政治行为。

    (三)推动文化自信融入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繁杂的新事物、政治思潮等也随之涌入中国。在西方多种政治思潮中,有对自由的追求,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有对社会主义的全盘否定,而这些思潮大都是以文化的方式输出给大学生。

    大学生正处于树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通过推动文化自信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潜移默化以文化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青年。通过新媒体与课堂,将优秀的中国特色文化作品和先进文化带入大学生身边,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开展正能量的文化熏陶活动,如“经典咏流传”“青年宣讲团”和“红色家书”等,引导大学生走出迷雾,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明确人生奋斗方向,自觉担起使命,在新征程中不负韶华,不负梦想。

    总之,新时代对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也面临着更深层次的考验。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和西方政治文化的输出影响等都影响着政治安全意识的培育,国家、高校等应联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体系,结合时代的发展,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安全意识培育。

    注释:

    中共中央宣传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69,96,254.

    熊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编.当代青年信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0,53.

    褚照楠,林希玲.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社科纵横,2019,34(8):137.

    樊玉箫,林希玲,马速.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责任认知培养建议[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2):121.

    李忠军.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