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单位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问题研究

    陈为

    

    摘要:施工单位的项目部由发包人、承包人和分包人等多方单位共同建立,和现场管理、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有直接关联。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仅为当前项目运行提供人力支撑,还对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然而实际施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管理效能下降。文章从分析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入手,寻找问题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完善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促进项目用工合法化,强化文化管理等方法,以期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效能,为施工项目高质高效完成提供坚强保证。

    关键词: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施工单位项目部是由多方主体参与管理,并且内部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应当具有极强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整体提高项目运行效率,降低项目运行风险,控制项目成本,保障工程如期交付。但与此同时,项目部的多主体性也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对人员的招聘、使用和激励等各个管理环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一、施工单位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失衡

    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充沛的、与岗位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而现实中的项目管理出现人力资源素质结构失衡的局面,即现有人员的技能结构和岗位要求不符,缺少通晓一线业务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如,有些施工经验较丰富的技术人员,因不具备管理知识,无法通过技术路线走向管理岗位;而具有管理学学历的人员又缺少技术经验,不仅不利于开展工作,而且无法服众。除此之外,虽然企业进行技能培训,但由于有些施工项目的工作环境恶劣,导致人员流动率较大,尤其是基础技术工种,如焊工和钢筋工等頻繁进出,造成了岗位需求和现有人力供给之间的矛盾,不利于项目部的施工管理的长期发展。

    (二)薪酬设计不合理

    施工单位的薪酬设计不合理,不仅失去对市场人才的吸引性,还损害了内部公平,降低人才留存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多数的施工单位薪酬结构包括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但由于薪酬等级构建难度较大,岗位工资不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同时,绩效工资的发放标准过于主观,也不能真正衡量劳动者的付出,反而出现了平均主义,无法起到激励和考核的作用。其次,施工单位存在大量的劳务人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由劳务派遣单位发放,虽然与单位正式员工从事体量相同的工作,但薪酬水平并不一致,造成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若合作的劳务派遣单位管理不善,出现薪酬拖欠问题,还会对施工单位的社会形象造成影响。最后,施工企业薪酬管理动态调整机制缺失,在较长的时间段内与市场水平相脱节,失去对新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利于老员工的忠诚度培养,给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三)劳动用工形式不规范

    由于施工单位的用人需求量较大,且常常处于时间紧、任务重的状态,因此在用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用工形式不规范,甚至违法的状况。

    一是加班现象严重。为了赶工期,现场工人连轴转,超过合同规定的工作小时数,甚至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加班,而单位不及时安排补休、调休或工资补偿。为了迎合劳动监察部门检查,一线管理人员可能会通过伪造考勤记录等方式规避风险。

    二是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多流往施工企业,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强,且从事的大多为低技能岗位的工作。因此,施工单位并不注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在薪酬发放、社会保险福利等方面损害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三是劳务用工形式也使施工单位游走在法律边缘。按照法律规定,劳务派遣人员不得超过用工单位员工总量的10%,并且要为劳务人员提供同等的劳动安全条件,但在现实中由于人员需求量大,施工单位的劳务人员比例远远超过10%,劳动安全环境也常常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这些都为施工单位用工带来法律风险。

    (四)激励措施单一

    如前文所提到的,施工单位的薪酬主要是由岗位和绩效两部分构成,缺少津贴、劳动分红和福利等其它薪酬形式,而这些薪酬激励形式却恰恰是企业表示对员工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除了物质方面的激励,施工单位忽略了员工在归属感、成就感方面的精神需要,相对应的在培训、晋升、职业规划、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激励也出现了缺失,使员工看不到在本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和希望,因而对团队及企业的忠诚度较低。这不仅对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对施工单位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人力资源隐患,可能会出现后备不足的问题。

    (五)文化管理缺失

    施工单位人员较强的流动性以及工作的分散性,给项目运行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施工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不能仅依靠制度规范,必须要通过文化软实力来从员工的认知层面进行影响。而现实中,施工单位内部的文化管理长期缺位。员工在上级管理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双重打击之下,往往对施工单位的认同度不高,彼此价值观不一致,精神松散,甚至出现原则性矛盾。除此之外,施工单位所招聘录用的体力劳动者由于知识技能水平不高,也加大了文化管理的难度。员工不注重学习和成长,更倾向谋取短期利益,较少考虑工程质量是否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即使发现问题或漏洞,也鲜少主动汇报或付出额外精力进行改善,不利于个人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施工单位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当加强顶层设计,根据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以及项目实际状况,制定相配备的人力资源战略。

    首先,优化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明确制度规范。依据项目特点和施工方式,设置项目经理、总工、设计,质量、安全、商务、生产等管理岗位,并设计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明确制定岗位要求和工作职责规范,择优录取,按照规则严格管理,为项目日常运行提供支撑作用。其次,为岗位匹配技能素质相符的人才,并提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从招聘环节开始,按照既定的发展规划和岗位要求,提高招聘人员的素质,为施工单位注入新鲜活力。与此同时,加强对单位内部人员培训,确保现有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为项目后续运营和企业长期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二)优化内部薪酬福利制度

    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当定期考察,结合项目工作量和劳动力市场价格,合理提升本单位薪酬福利水平,并形成薪酬动态增长机制,增强对外部人才的吸引力,提高本单位员工的满意度。咨询专业的薪酬专家对施工单位的薪酬结构进行设计,合理设置岗位薪酬等级和薪酬宽带。与此同时,丰富薪酬发放方式,在重要的时间节点或法定节假日,集中采购员工所需物品进行奖励,以体现单位对每个员工的关怀。若遇到恶劣天气,增加额外的津贴,作为员工付出额外精力和体力的补偿,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三)改善绩效评价制度

    绩效考核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明确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内容。明确且可量化的指标不仅是员工努力的方向标,还是管理员工、激励员工的有效手段。

    一方面,根据员工类型、施工阶段和作业类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比如,针对管理人员采用经营责任制考核办法,强调年度经营指标的完成;而一线施工班组可以采用岗位责任制和劳动定额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月度施工计划和价值贡献开展量化考核。以考核标准体系的动态性,确保绩效考核始终起到激励效果。

    另一方面,在绩效考核的全程渗透权责利对等原则,综合考察绩效体系的合理性,确保每个岗位可行使的权限、承担的责任、可获得的利益两两匹配,否则绩效难以达标。在此基础上,强化绩效反馈,增强项目部对人力资源整体的把控力,促进绩效考核模式不断优化。

    (四)劳动用工合法化

    规范考勤管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安排休息休假。若需要加班,及时为加班人员安排补休或者经济补偿,并及时扩充人力资源队伍,保障正常排班运行,避免产生员工过劳现象。除此之外,增强对临时性工作人员及农民工等群体的权益保障,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增强对合作劳务派遣公司的资质筛选,确保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和社会保险符合市场正常水平,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劳务用工信息,包括派遣协议、派遣劳动者情况等。与此同时,加强对劳务用工形式的管理,确保劳务人员不超过用工总量的10%,并安置在临时性、辅助性及替代性的岗位上。定期检查现场安全条件,为全体员工提供符合劳动安全标准的工作环境。

    (五)激励方式多样化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追求生存、医疗等基本需要,还存在社交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三种更高层次需要。五个层次的需要是依次出现的,只有当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更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从需求层次论出发,反思施工单位项目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启发管理人员,仅依靠薪酬激励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员工的情感归属和自我实现两方面使激励方式多样化。

    首先,为工作人员减压,增加休息和娱乐时间,确保员工有正常社交时间,并在工作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增加人文关怀,打造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增强员工归属感。其次,为员工职业发展增加助力,培养员工忠诚度。通过增加轮岗、培训、职业规划指导、晋升机会等方式,激励员工和企业同步发展。最后,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超额完成工作的员工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鼓励员工提出技术问题或改善工作流程的建议。发现磨洋工、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开展谈话并作出相应处罚,避免造成不良工作风气。

    (六)强化企业文化管理

    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强调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背景下,管理人员要擅长利用文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内部凝聚力。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文化管理对劳动密集型的施工单位来说是一只无形的手,可以引导劳动者规范个人行为,同时文化建设也会对单位形象带来有利影响,可以展示给社会良好的精神风貌。

    首先,文化建设绝非照抄照搬,需要具备本单位特色,根据工作内容和企业使命进行个性化打造,广泛征集员工意见,并在单位内部进行宣传,才能够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其次,要强化文化价值理念的落实,将其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对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进行表彰,或者树立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利用榜样作用带动更多员工在集体工作和生活中认真投入。最后,利用文化管理强化内部学习风气,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强调以共同发展愿景为目标,鼓励员工发挥创造性,形成有机、扁平的、人性化的项目,符合施工企业各种类型的作业团队,有利于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实现创新突破,提高工程质量。

    三、结语

    施工单位的工作特点有其特殊性,项目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强化项目部的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顶层设计,逐步克服在劳动力素质结构、薪酬设计与用工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在组织内营造起良好的工作氛围,为项目顺利运行提供人才支撑。因此,管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更新管理手段,重新审视各个环节的合理性,从组织制度规范的硬性支撑到文化的软性引导,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仲秋芹.基于项目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0):66+103.

    [2]刘旭.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0):111-112.

    [3]袁泉.淺析市政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18):180-181.

    [4]李紫绿.试论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华建设,2018(06):70-71.

    (作者单位: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港航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