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配合下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白涛

    摘? 要:儿童创造力即儿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个人能力,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潜力和创造人格。对于3 ~ 6岁的儿童来说,其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要依靠学校科学而系统的基础教育,更离不开家庭良好的养成教育。在培养儿童创造力的过程中,传统的学校教育容易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家庭教育也会因为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父母培养意识薄弱、认知存在偏差等因素阻碍其发展。为此,有必要给学校和家长分别提出建议共同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力;家校合作;培养策略

    一、家校教育与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關系

    1. 家校教育是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基础

    一方面,良好的家校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基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渗透于养育过程之中,家庭为儿童创造力发展提供的是启蒙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经验。在儿童3岁之后,以学校为主体的诸多教育机构则成为儿童创造力培养的主要动力,他们为儿童提供的是基础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两者都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2. 家校教育在儿童创造力培养中起关键作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贯穿于儿童的整个成长期,两者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最明显的是施教不受时间、场地的约束,且教育针对性较强。学校教育则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系统性、专业性的指导。尤其对于3 ~ 6岁的儿童来说,任何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敏感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则很难弥补。因此,家校教育在儿童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二、家校教育在儿童创造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局限性

    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未从重理论、轻实践的误区中脱离出来,课堂上还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我们不否认文化知识对于儿童创造力的重要影响,但是创造力的培养更需要实践经验。传统的课堂教育不易调动儿童探索发现的欲望,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儿童的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开发,进而导致儿童的创造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传统教育中,儿童容易受到“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的固化影响,导致想象力受限。加之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力有限,不能因材施教或者机智教学,导致儿童的一些特长得不到发挥,这些因素都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2. 家庭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认知偏差

    第一,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难以使儿童体会创造的乐趣。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利性,导致其更多地看中教育结果而非教育过程。一方面,造成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盲目跟风和攀比,减弱了儿童的创造动机;另一方面,家长会只追求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其他品质。家长这样做会有意无意地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内心的生命活力被无形地压制,逐渐失去活泼的本性,进而导致创造动机日渐减弱。

    第二,很多家长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完全放手交给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机构,导致错过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敏感期。敏感期是指某些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儿童在3 ~ 10岁处于创造力发展的敏感期,家长或因自己缺乏专业教育知识而信心不足,或没有精力和时间深入教育孩子,而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这是典型的完全将学校和教师认作教育主体的错误观念。

    第三,家长的对创造力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家长意识不到儿童的创造潜质,且难以根据儿童的外在表现挖掘其创造力。多数家长所理解的创造力只是狭义上的创造力。事实上,儿童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潜力等多方面。在儿童阶段尝试发展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基础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三、家校教育中儿童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1. 营造丰富多彩的氛围,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环境支持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儿童快乐成长的先决条件,同时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还包括精神环境。

    对学校来说,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指学校公共区域的环境布置及教室室内区域定位和使用;对家庭来说,物质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客厅与卧室的布置,儿童玩具的挑选、儿童活动空间的布局等。游戏活动是3 ~ 6岁儿童各种能力发展极为有效的手段。玩具是游戏的灵魂,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给儿童挑选玩具时切不可盲目,一方面,要注重种类的齐全;另一方面,要注重玩具的价值,在玩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儿童绘本书籍的选择也要做到科学有效,家长可以上网搜索相关内容,也可以与教育专家联系寻求建议与指导。

    与此同时,精神环境的创设也不容忽视。教师要做到温文尔雅、善解人心、以德传道、循序渐进;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与孩子保持平等对话,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性和行为空间,而不能专制独裁、霸王条款。学校与家庭保持一致,能最大程度上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和消极情绪,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只有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内心才会产生安全感,进而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在与儿童的民主互动中,多鼓励儿童,从精神和行动上多多给予儿童支持。

    2. 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最初认知世界是通过感性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不断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儿童的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儿童的感知越频繁感受越深,日积月累,储存于儿童头脑中的感性认识也就越多,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就越有利。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的专注力等会得到锻炼,儿童的好奇心也会得到激发。好奇是创造之源,也是儿童最为重要的行为特征之一,好奇心会激发儿童的兴趣,进而提升儿童的专注力,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就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的根基。儿童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调皮的阶段,有些儿童的行为似乎不能被理解。实际上,这是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和家长都不应急于制止,反而可以利用这种表现对儿童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儿童的探索创造更多的条件。例如,可以多带儿童去科技馆、主题公园等有意义的场所。儿童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在以后的成长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境,他们就会形成认知迁移,调取各种已有经验,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时甚至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3. 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修正对儿童创造力的认知

    对学校而言,应该努力改变唯分数论的发展倾向,以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为宗旨;对教师而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尽可能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对家长而言,要摒弃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要求和任务,多陪伴孩子,不断学习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技能。

    儿童的创造力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能力是与多种综合能力共同作用的。与儿童创造力相关的还包括智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等。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对儿童负责。不同的教育场所,对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明显的是学校对儿童智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尤为关键,家庭对儿童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作用更大。但不能因此就简单的把智力的提升划归为是学校的教学任务,把想象力的培养完全交给家长,这样只能割裂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是不合理的做法。家庭要弥补学校无法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家长要尽量提供各种有利条件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与孩子共同成长;学校要弥补家庭中无法给儿童带来专业化、系统化、正规化教育的缺憾,让儿童在学校接受科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以便在日后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理论为支撑。

    参考文献:

    [1]胡凌燕,王洪宾,李建伟.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家庭途径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2008(4).

    [2]刘福才. 家庭教育要注重儿童创造力发展[J]. 教育导刊(儿童教育),2000(5).

    [3]张立忠. 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影响[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0(2).

    [4]唐敏. 浅谈儿童创造力的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19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