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研究

    【摘要】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大多集中在宏观理论或教学理念的引领上,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从大处着眼,立足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小处着手,注重挖掘教材的自身价值。探讨小学中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与发展的重要链接点,尝试揭示出一些由学习到运用的能力转化的相关规律,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优势与困难,从而提炼并总结出优质经验背后的学理依据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6-0121-02

    【本文著录格式】陈艳颖.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16):121-12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社会的语言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语言文字成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表达能力对于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学习及生活情境中所有的听、说、读、写活动及其综合运用。”课程标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明确定位,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对培养并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

    一、读写结合训练的意义研究

    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思想源远流长。古代学者对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经验性的描述,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无法讲话。引申为,不学语言的精华,就不能形象而准确地说话。韩愈的《进学解》中:“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以此阐明了读与写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同时进行学习才会有长进。杜甫也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古代学者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语文界开始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北京市第三女中语文教研组首开先河,在1954年率先进行了读写结合的教学实验,从此全国很多地区的一线教师开始了尝试。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怎样阅读》中指出:“我以为要研究语言文字的法则,该注重于精读。分量不必多,要精细地读,好比临帖,我们临某种帖,目的在笔意结合。”明确了研究语言文字的法则是解读表达方法,以便像临帖那样仿照。叶圣陶在《读和写》一文中谈道:“读和写是学好语文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读不写是不行的,其结果是眼高手低……可是只写不读更不行,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不懂得写作技巧,想写出好文章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多读多写,并且把读写密切结合起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这一时期的研究已经开始将读写结合的思想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其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迁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此后,在1978、1979、1980、1986、1988、1992年大纲背景下的教材都延续了读写结合的编排体系,语言表达训练的形式和内容得以丰富。纵观语言表达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可以说其具有广泛的认可性与重视度。

    二、读写结合训练的选材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本娜教授指出,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还必须读写结合。阅读教学既要教学生读书, 又要教学生习作, 关键还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发挥语言的魅力。从阅读与表达的关系上看,要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阅读教学本身。阅读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其语言表达更生动;阅读教学能为表达提供必要的情境,使其语言表达更丰满;阅读教学中课文的表达形式为学生表达技巧的习得提供了“例子”,使学生有所参照,有法可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的自身价值,合理利用教材,有助于学生领悟表达方法,提升表达能力。

    (一)合理挖掘教材资源——精选仿写范例

    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进行仿写训练,是目前较受一线教师推崇的、促进学生课堂表达的一个重要策略。内容分析式的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对文章中重点词、句、段的分析,但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内容和更深刻地理解主题,所有的分析都是为了得“意”。而基于语言运用架构的语文课堂,不仅仅关注内容,更多地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在教学中抓住那些表达典型且易于模仿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仿写。

    词语是学生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单位,教学时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抓住那些富有特点的词语,如叠词、近反义词、比喻词、成语等,进行仿写练习,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例如《小镇的早晨》一课,课文中多次出现“悄悄”“轻轻”等叠词,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比理解,积累运用。再如文中出现的一些像“鲜嫩嫩”“水灵灵”这样的形容词,也是很好的仿写例子,教师可抓住其形式(ABB)特点,安排相应的训练。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时不是写不出来,而是写不好。其实,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可谓是语言的典范,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去发现语言的特点,并尝试着进行模仿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在仿句训练中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典型的句例设计练习,如排比句、比喻句、反问句、感叹句等。在《海底世界》一课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在打鼾。” 教师可根据这样的例句设计练习,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说一句话,试着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

    教材中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段落。它们或条理清晰,或表达有法,有的重在抒情,有的奇在描写,有的妙在对话,有的趣在用典,有的秘在修辞……抓住文中有特色的段落导读,引导学生读中悟写,悟中练写。例如《小镇的早晨》。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二、三、四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式。在教学《小镇的早晨》一课时,可根据它的段落特点,结合其中一个自然段,着重训练学生围绕中心句将内容写清楚、写具体。

    (二)合理挖掘教材资源——洞察补白之处

    除此之外,在研究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许多文学作品的特点是含蓄的,有些文章在叙述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空白。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空白,进行语言训练。

    课中情景补白。在叙事类作品中,教师可根据需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补白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形象等描写。例如《普罗米修斯》一课,文中在写普罗米修斯被囚禁在高加索山上时,只用“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这样简单的叙述概述其忍受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应抓住这一空白,通过观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承受了怎样的痛苦,他会想到些什么,做些什么”。及时对人物的心理、神态进行补白,使学生透过文字形象感知人物精神,实现言意兼得。

    课后结局补白。不少文章在省略号处、结尾处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回味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适当的补白,延伸故事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冰心的《一只小鸟》,结尾没有明确地写出小鸟的结局,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设计结尾的补白,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想象,续写小鸟的结局,使学生在想象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练习写作,在写作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对于课堂上如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是否可以更多地尝试“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通过课堂观察和效果对比,寻找出更多的规律性的东西。是否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在加强前测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后测内容等等。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研究学生,研读文本,大胆构思,传承创造,巧妙设计读写结合。让课堂中的语言训练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插上翅膀,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开启写作的金色童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燕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阙勋吾等译注,陈蒲清校订.古文观止[M].长沙:岳麓书社,1988.

    [4]程稀.夏丏尊与现代语文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0.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6]苏武德.读写结合又一春[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3(4).

    [7]田本娜.阅读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J].小学教学研究,2008(1).

    作者简介:陈艳颖,女,1982年生,北京人,教育硕士,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一线教学工作,专注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多次获得全国、市区级评优课一等奖,海淀区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