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评述及启示

    【摘要】反馈是第二语言写作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及时科学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们及时发现自身写作问题与不足,实现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的协同发展,进而为二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语言学习的写作反馈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纠正性反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式,教师围绕学生写作成果的错误展开反馈输入,为学生们的自我修改提供参考信信息,这也是二语写作教育与学习中最常用的反馈方式。国内外众多专家与学者围绕纠正反馈效能展开了理论与实践研究,结果显示纠正反馈能够改进语言学习者的目标语言认知水平,改善语言习得效果。此次采用文献资料法与定性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究国内外教师纠正性语言反馈应用现状,为二语写作教学的有序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内外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二语写作

    【作者简介】唐永辉(1980.09-),湖南湘潭人,邵阳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二语形态句法学习的效果和机理研究”(项目编号:18B429)。

    一、引言

    写作是二语习得的重要构成环节,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强弱,因此二语习作往往被视为二语教育及学习效果评价的最重要构成。教师给予学生们反馈信息源自教育者和读者视角,为学生的写作文章修改提供了高价值的信息,书面纠正性反馈是二语写作中使用最频繁的反馈方式,但目前还未能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纠正性书面反馈价值,这也使得教师在反馈环节无法达到最优效果。此次研究重点梳理过往研究成果,分析研判国内外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的现状,期待在二语教学中给予学生们更加高效高质的辅助。

    二、纠正性反馈概念

    纠正性反馈最早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过程教学法,该教学法提出反馈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经过近50年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纠正性反馈概念达成了基本共识,现有研究普遍认为纠正性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语言运用错误,“错误”既包括学生阐述内容与现实违背的部分,同时也包括教师认为学生表达不恰当或不准确的部分。纠正性反馈可以根据形式分为口头纠正反馈和书面纠正反馈,同时也可以根据内容分为语言错误纠正、归纳错误纠正、重复性错误纠正等。纠正性反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形成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及语言表达习惯,为语言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提供支持。

    三、书面纠正性反馈价值争议

    教师书面性纠正反馈出现和应用的历史超过40年,但书面纠正性反馈的价值、运用方式、运用效果等依然存在巨大争议。斯科特与弗里斯最早围绕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展开了激烈讨论,前者认为书面纠正性反馈不仅不利于二语写作能力发展,而且会给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来深远危害,他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教师源语言解读的选择会影响到反馈的适用性与连贯性,学生们为了降低错误发生率而主动选择简单且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斯科特认为二语习得理论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性理论,而书面纠正性反馈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该理论基础,简单的信息转换方式会影响到二语的习得与发展。后者则认为纠正性书面反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特定语言形式错误纠正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而钱德勒、普林斯等人实施的研究同样证实了弗里斯的观点。国内的张平、郭红梅、李冬冬等人展开的研究同样发现,书面纠正性反馈是非常重要的间接反馈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们的错误较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得学生们留下更加深刻印象,提升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关于书面纠正性反馈的价值与作用的争议尚无法形成定论,这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证实。

    四、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方式及效果研究

    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二语教育及习得展开了深入研究,书面纠正性反馈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和重视,书面纠正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写作效果并改善二语学习状态,书面反馈逐渐成为二语教学的重要构成。国内外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运用纠正性书面反馈时尝试了不同方式,筆者围绕具体方式及其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

    同伴反馈与教师反馈。杨淼对教师反馈及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习得方面的作用与效果差异展开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方式均能够达到较好的反馈效果。教师关注的重点往往集中于词语修改方面,而同伴关注的重点往往集中于写作内容方面,两种方式相互补充并共同促进。刘思成、张琳、刘超等研究者在对比分析后认为,教师反馈与同伴反馈的融合能够实现效果最优化,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推动二语习得质量提升,同时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也将被彻底激活。

    直接反馈与间接反馈。教师在学生出现写作错误时直接指出或告知学生被称为直接反馈,教师与学生在非面对面状态下会选择在学生作文上用文字或符号方式标记指明,这被称为直接反馈,教师的关注重点是单词、语法、句子形式及表达方式正确与否。当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后不直接告知学生或在文中指出,而是选择提醒检查方式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被称为间接反馈,间接反馈的核心是学生完成自我纠错,当学生们无法彻底解决错误时教师及时介入讲解分析,这能够给学生们留下更加深刻印象。国内外教师展开的研究普遍认为间接反馈方式比直接反馈方式更适合纠错,学生们的写作习惯、写作意识及写作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少部分研究者认为直接反馈相较于间接反馈更加适合,这恰恰反映出学术研究与教育思维的多元化,二者均能够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与能力,在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焦点反馈和发散反馈。焦点反馈围绕写作训练的重点展开书面反馈,教师忽略非教学重点,使得学生们的错误能够集中体现,有选择地完成错误纠正;发散反馈则不确定具体反馈重点,教师面向学生作文的所有错误进行纠正性书面反馈。里维斯围绕香港二语教学的纠正性书面反馈展开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对学生作文进行选择性纠正,但来自社会、家长、学校的多种压力导致教师必须要实施发散纠正,发现并纠正学生作文的全部错误。目前关于焦点反馈或发散反馈更适合学生写作教学的争议还未形成结论,任何类型的教学反馈均需要持续优化改进。

    反馈主体及反馈方式对比。国内外教师在近年来持续展开纠正性书面反饋研究,结果显示反馈应用后既纠正了学生们的二语写作语法错误,同时也使得语言准确性及写作能力同步提升。刘德美围绕教师反馈及学生反馈展开了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教师给予的反馈进行写作结构修正,教师在反馈时侧重点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反馈效果,语言反馈及书面反馈同样存在明显差异。苏建红等人对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学生群体中使用不同反馈方式出现不同结果。现有研究无法确定纠正性书面反馈是否明显优于其他反馈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在变量控制方面并未充分考虑反馈效果影响因素。

    反馈处理及其影响。第二语言的书面反馈会对最终语言习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学习者对教师给予的纠正性书面反馈能否做出积极回应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反馈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纠正性反馈注意力吸引保持重视。侯建东对作文写作反馈进程展开研究,同时关注写作纠正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在写作——反馈——修改的发展过中,纠正反馈能否在写作层面发挥作用既受到教师的反馈质量影响,同时也受到学生的反馈注意影响,全面提升学生对纠正性书面反馈的重视与兴趣是现阶段研究关注的重点。

    纠正性书面反馈在二语写作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会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语言习得产生负面作用,教育价值的两面性应该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哪一种书面纠正类型能够达到最佳效果是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教师在纠正性书面反馈应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书面纠正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写作质量,因此书面纠正反馈将会在未来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国内外教师纠正性书面反馈的启示

    1.现有研究设计具有局限性。当前国内外关于纠正性书面反馈的研究设计主要采用单因素相关联思路,二语教学同时受到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语言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但现有研究将教学方式与语言能力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作为研究重点,未能考虑到个体差异因素,而且只有弗里斯、本杰明等人围绕不同书面纠错方式的效果差异进行了研究,具体错误相关的认知特征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纠正性书面反馈的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忽视这些变量很容易导致最终研究出现偏差,进而导致研究结果的局限性被逐渐放大。

    2.现有研究设计缺乏质化性。当前关于纠正性书面反馈的研究以量化研究为主,群组均值作为评价标准会导致个体差异被彻底忽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并不突出。因此在基本变量量化基础上应该展开细化针对性研究,而深入的个案研究同样可能导致过程性因素及情感性因素被忽视。海兰德、斯维尔、兰科等人采用个案研究方式对纠正性书面反馈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但是在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依然较为浅显,未能对包括学习者认知、情感、语言特征等深层次因素保持关注。

    3.现有研究设计生态效度弱。现有研究重点关注少部分语法项错误,这虽然符合二语习得基本规律,但是目标结构选择过于主观的问题较为突出,语言知识的类别性质及学习者母语背景等因素未能得到充分考虑,特别是语言因素对纠正性反馈的潜在影响被彻底忽略,最终导致纠正性反馈出现了生态效度弱的现象。例如布鲁顿在研究中指出,纠正性书面反馈的关注重点集中于语法准确性,特别是语言结构,而当前写作教学主要围绕交际性过程展开,研究背离了教育实际。特斯林同样认为,背离写作实践而通过主观设想展开的教学研究会彻底牺牲生态效度。

    现有研究对纠正性书面反馈发展与应用产生了积极作用,该领域依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未来应该展开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晔,许悦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二语写作学习的情绪体验及情绪调节策略研究——以书面纠正性反馈为例[J].外语界,2020 (1):50-59.

    [2]唐建敏,刘德美,杨明.不同计算机交流环境下书面纠正性反馈对英语语法习得的影响[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3):19-25,18.

    [3]毛志成,姜琳.二语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路径:理论与应用——《书面纠正性反馈与第二语言发展》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4):127-129.

    [4]苏建红.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4):45-50.

    [5]侯建东.核查清单对英语写作中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8(4):89-96.

    [6]姜琳,陈锦.书面纠正性反馈与二语习得——针对英语类指名词短语用法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3(11):31-3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