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培养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校内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研究

    摘? 要 阐述贯通培养模式的新特征,说明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提出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构建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保障机制,以期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关键支撑。

    关键词 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实训中心;数字化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7?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5-0129-03

    1 前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多个省市围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与要求,组织实施多领域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其中探索开展“中职—高职”“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是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

    以上海为例,上海提出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标,并自2010年起开展“3+2”学制“中职—高职”贯通培养试点,2014年起开展“3+4”学制“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试点,试点专业规模稳步扩大,试点中高职院校数量持续增加,不仅极大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而且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竞争力与办学质量,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中职—高职”“中职—应用本科”贯通培养试点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共同申报实施,对试点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办学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承担试点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为深入推进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不仅要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而且要不断提升试点专业的办学基础能力,尤其要注重全面提升校内实训中心的能级,以有效支撑贯通专业学生深化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1]。为此,中职学校应从贯通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新特征出发,确立校内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规划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2 贯通培养模式的新特征

    培养周期长? 培养周期长是贯通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3+2”学制“中职—高职”贯通试点的培养周期为五年,“3+4”学制“中职—应用本科”贯通试点的培养周期为七年,这与以往三年或四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制有很大不同。长周期培养模式下,学生连续在校学习时间大为增加,因而学生接受实践技能学习与训练的时间也将大幅增加。

    培养规格高? 贯通培养试点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所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相应的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也明显高于普通中职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其中,五年制中高职贯通专业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七年制中本贯通专业定位于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在培养规格上提升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由注重单一的技能培养向强化复合型技能培养转变,同时更加强调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高职联合培养? 贯通培养试点采取的是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除少部分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办学主体上是一体化外,大部分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属于不同的办学主体,拥有不同的办学场所,这有别于普通中职专业的单一办学主体。联合培养方式要求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密切沟通与合作,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研讨制定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专业办学条件上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与共享[2]。

    培养对象为“准大学生”? 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学生在文化知识基础及在校生身份等方面,与普通中职专业的学生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由于考生报名踊跃,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录取的竞争性更强,进入试点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更好的文化知识基础,因而更加适应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在学生身份方面,对于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中职阶段的身份不仅是中职校在校生,也是试点专业对口高职院校未来的在校生,也就是具有“准大学生”的身份。这使得贯通专业学生相比普通中职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积极的学习心态与更主动的学习行为。

    3 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功能定位升级? 现有的中职学校校内实训中心大多具有多元化功能定位,基本功能为承担所面向专业及专业群的实践教学任务,包括学生技能实训、师生参与技能竞赛前集训、承办校内技能竞赛等;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包括提供职业资格鉴定、职业技能培训,承办校外技能竞赛等,可简要概括为“训、练、赛、证、培”[3]。多元化功能定位的核心是“技能”,即实训中心所承担的各项功能基本是围绕某一方面技能的形成而展开的。

    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培养规格提升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对技能培养提出目标,也对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提出要求。技能培养方面,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某种单一的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更加复杂的复合型技能,也就是技能要求复杂化了。技术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尤其中本贯通模式更加注重和强调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不论是中高贯通,还是中本贯通,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对学生技能、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会等到学生进入高职或本科阶段才开始,而是从中职阶段就开始实施。因此,为了满足贯通培养模式下的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校内实训中心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在功能定位上的转型升级。功能升级的目标是匹配贯通培养模式下学生掌握复杂技能、形成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把中心的主要功能从聚焦技能训练延伸拓展至技能训练与技术形成并重、兼顾创新能力培养上。为此,实训中心需要着力强化培养学生具備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功能,在坚持对学生实施技能培养的优势与特长基础上,由从聚焦“技能”培养向“技能与技术”培养并重转变,实现实训中心在内涵功能上的重大转型升级。

    设备设施升级? 实训中心的功能定位升级对中心设备设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由此需要相应升级实训中心的设备设施,可从两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一是为支撑更为复杂的复合型技能培养,需对已有实训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升级,包括更新已有的实训设备、工量具等软硬件,以及调整场地布局、重新划分实训区域等;必要时还需新建实训室。

    二是根据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特点,新建若干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在现有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属于薄弱环节,因为在普通中职专业的实践教学安排中,校内实践教学基本是实训教学,一般不设置或较少设置实验教学学时。但是在专科高职以及本科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通常占有较大比重,而实训教学的比重较小。贯通培养试点周期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中高职院校一体化设计后,部分原来在高职阶段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会前移至中职阶段完成,其中既包括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也包括理论课程中含有的实验教学学时。

    因此,实训中心要着力建设若干适应贯通培养试点专业需求的实验室,配足配齐相应的实验设备设施及实验耗材,弥补中职校内实训中心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短板。

    教学资源升级? 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一体化设计后,课程知识与技能被重构,原有的大部分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相应发生较大变化,由此导致原有的课程教学资源不再完全适用,相应的就需要更新或再开发教学资源。实训中心升级实践教学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发新的实训、实验课程或模块,开发实践教学所需的配套纸质或电子教材,开发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微课、课件、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校内实训中心要着力组织开发面向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一体化实训教材,这既是提升试点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试点专业内涵建设以及提升实训中心能级的重要内容。

    运行管理升级? 在贯通培养模式下,校内实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是深化实训中心的开放运行机制。经课程重构后,贯通试点专业的部分实践教学安排会后延至高职或本科阶段来实施,如果对口的高职院校不具备开展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条件,则中职校内实训中心应当承担起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继续为已转入高职阶段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

    二是优化实训中心的学生预约机制。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学生具有“准大学生”身份,大部分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更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往往希望能在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有更多机会使用实训中心的设备设施,以便更好地掌握技术与技能、开展创新活动等。面对这部分学生的需要,实训中心需要建立更为灵活的预约开放机制,在保障学生安全与设备设施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贯通专业部分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开展探究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需求。

    4 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

    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师资队伍是推进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为全面实现实训中心转型升级的各项任务与目标,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实训中心师资队伍的素质。

    一是持续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提升师资队伍的技术、技能水平。

    二是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等,尤其是探索适应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与分层教学的能力。

    三是加强实训中心教师参与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建设与教学研究的能力,包括开展贯通培养的专项教育教学研究,开发贯通试点专业一体化实训教材,开展贯通试点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建设等。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要求,实训中心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可通过校企合作,弥补在贯通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的新技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兼职师资等方面的缺失与短板,如依托企业的技术力量、工艺装备开发新的实践教学模块,建设新的实训室与实验室;依托校企合作对实训中心的师资队伍开展素质提升培训,促进教师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新技能、新技术与新工艺;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实训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企业校外实践基地,教育引导贯通培养专业学生尽快形成贯通专业对口职业与岗位的认知等。

    密切中高职院校合作? 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由中职、高职院校共同承担,双方构成贯通培养的共同体。尽管中职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主体是中职学校,但是在开展面向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中职实训中心要充分依托对口高职院校在教学、师资、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充实完善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与模块,开发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及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联合开展中高职教研活动,不断改进与优化实践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效;引进高职院校优秀师资,承担实训中心部分实验、实训的教学任务等。

    5 實训中心转型升级的机制保障

    专项投入机制? 在已有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投入基础上,专门针对贯通培养试点专业在培养学生复合型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新建扩建实验室、实训室,开发实验实训教学模块及一体化贯通教材等教学资源,提升实训中心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化建设需要,新增相应的资金、场地、人员等要素投入,建立专项投入机制,且随着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持续开展,相应的专项投入也应保持长期可持续。

    共建共享机制? 适应贯通培养对中职校内实训中心转型升级提出的更高要求,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训中心建设,共享实训中心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一是中职校与贯通培养对口高职院校共建中职校内实训中心,促进实训中心在贯通培养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师素质提升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是中职校与贯通培养试点专业面向的行业、企业共建中职校内实训中心,实训中心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引进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多元化资源,提升实训中心及贯通专业对接产业、服务产业的能级。

    在多方共建基础上,中职校、高职校、企业等多元主体共享实训中心的设备、场地、教学资源等,最大化实训中心的投入产出比。

    考核评价机制? 优化中职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与运行的绩效评价制度,专门制定针对实训中心服务贯通培养的投入与产出绩效指标,如承担贯通培养专业中高职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贯通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贯通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等指标统计与评价,强化中职校内实训中心服务贯通培养试点改革的评价导向,引导中职校内实训中心不断提升服务贯通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匹配度、产出度与贡献度。

    6 结语

    中等职业教育校内实训中心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办学与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凸显职业教育实践性、应用性特色的重要依托。面对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对全面优化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的新要求,中职校内实训中心需加快转型升级,从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新内涵、新特征与新需求出发,面向功能定位、运行管理、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实施系统规划并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不仅有助于提升中职校内实训中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也有助于推进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提升贯通专业以及试点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竞争力与影响力,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关键支撑。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文富.新时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考[J].职教论坛,2015(28):31-34.

    [2]郭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的理论依据探索: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83-87.

    [3]周齐佩,刘露露,陈嵩.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8(24):66-71.

    作者:万军,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2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