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2年职校开展职业培训年均5000万人次等

    到2022年职校开展职业培训年均5000万人次

    到2022年,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培训理念更加先进,培训层次更加完善,培训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培训类型与形式更加多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多方协同培训机制基本建立,培训能力和服务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职业院校成为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具体目标:

    1.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

    2.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和企业大学。

    3.建设一大批面向重点人群、学习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资源库,开发遴选一大批重点领域的典型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教师,适应“双岗”需要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60%。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

    落实产教科融合的十项举措

    落实产教科融合共有十项举措:构建多元制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撑服务科技进步发展趋势、实施以城市为载体效能模式、落实产教企校共同发展战略、明确产教融合推进实施逻辑、打通先进技术进入学校路径、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供需全方位全过程融合、创造产教科融合可复制模式、完善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出席2019“智涌钱潮”ICT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并作了题为《产教科融合助力人才培养对接科技进步》的主旨报告。

    思政课从“迎合”到“赢得”

    “除了五门思政必修课,学校单设了一门占40学时的实践必修课——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寻找最美中国人是思政课综合实践的一个模块,占24个课时。”张劲楠是“80后”,负责“寻找最美中国人”市级实践教学精品项目,从去年6月开始,这门实践课已经进行了一学期。“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主体,使思政课更完整。以前的教学,停留在如何让学生知晓,现在要让学生理解、相信。学生动起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推进集体备课,专题研究学生特点,增加实践内容,促进思政课内容融入学生头脑。

    福建省出台“职教高考”制度

    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与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相衔接,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职业倾向选择考试入学路径,高职院校根据不同对象和专业类别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招生评价办法,以多元方式录取。 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类大赛)三等奖及以上(或前10名)以及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一等奖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报考相关对口专科专业的,可予以免试录取。

    ——福建省高职院校面向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等不同群体,将实行分类考试招生,因材施考、科学选拔人才。

    组建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

    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一)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建设,协助教育部提升职业院校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能力;(二)为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供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宏观性、综合性、专题性政策咨询、参考建议;(三)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家库,促进学分银行和征信网络系统建设,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后评价工作。协助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双高建设”等职业教育和培训重大项目、试点和改革工作;(四)围绕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重要研究课题,组织开展调研,按照工作部署向社会解读宣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政策措施;(五)接受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及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委托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发布了《关于成立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的通知》。

    新职业层出不穷

    眼下冒出的“新职业”可以说五花八门:汉服造型师、密室逃脱剧本设计师、轰趴管家、电竞顾问、收纳师、宠物托管师等。有的是上门给顾客收纳衣物、喂养猫狗,有的是“人在家中坐,脑洞密室里开”,还有的负责帮顾客进行汉服装扮,让顾客玩嗨……或是新兴的就业形态,或是在原有职业的内涵上进行了新拓展,这些新职业已成为不少大学生的“新宠”。不走寻常路的他们,正以崭新的就业姿态,诠释着自己不设限的人生。

    ——据《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80后”“90后”成“新职业”从业者主力军,占比超90%,其中“95后”占比超22%;此外,约35%、33%的新职业从业者分别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

    自助式学习热度上升

    据近日由培生集团发布的《全球学习者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倾向于进行“自助式学习”来掌控自己的教育,在正规教育的基础上增加自学、短课程和在线学习,从而跟上人才经济的步伐。其中,约80%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的受访者表示,更喜欢通过专业短期课程或在线学习工具来提升技能;在全球范围内,76%的受访者认为更多高校学生将通过虚拟方式學习,而非坐在传统教室中。

    ——“进行自助式学习,你就像是自己的工程师,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四学生段翔宇4年间陆续通过多种慕课平台自学了约40门课程。

    处理“数字遗产”需审慎把握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处理数字遗产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平台方面要详细规划数字遗产继承的规则,明确继承人继承数字遗产的流程。当有继承人出现时,平台有义务协助继承人依法继承数字遗产。平台在处理数字遗产时应履行好通知的义务、披露的义务、协助的义务以及保密的业务,这也是处理数字遗产时要遵循的基本法律要求。二是立法方面,建议立法机关在修改相关法律时,要把数字遗产的问题考虑进去。

    ——目前,数字遗产的处理方式基本以各家互联网平台运营商自定为主。由于通信、社交账户等承载了个人隐私、用户财产与人格等多重属性,对于其背后继承问题的探讨更需要审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