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王玲莉 艾春燕 张宛筑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传统讲授式教学作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然而传统授课方式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足的特点,使其难以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并掌握相应技能,改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探索既适合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引入中国,国内学者的多项研究也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有效性。[1]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可行、便于组织且受众面广。因此,本研究聚焦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入学适应问题,以表现比较突出的人际关系问题为干预目标,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这一模式,探索一种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文数据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组于2018年9—12月进行的调查,随机选取贵州某大学2018 级大一新生,以系为单位,抽取4个班共4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协商后,两个班自愿为实验组,另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有效人数为445人,其中实验组244人,对照组201人,男生198人,女生247人,年龄在18~21岁之间。

    (二)研究工具

    1《.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際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由郑日昌编制,共28个项目,包括4个因子,分别为交谈困扰程度、交际交友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和异性交往困扰程度。此量表是一种较理想的调查人际关系程度的评定工具。

    2《.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由中国台湾学者林邦杰进行了本土化的修订,陈支那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再次修订,形成《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信效度良好。该量表共有40个项目,包括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5个维度,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概念越积极。

    (三)干预措施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对比的方法,团体心理辅导前,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对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测试后对实验组的2个班级进行6个单元的团体心理辅导(每周1个单元),每次时间约2小时。团体心理辅导中热身活动的目的是增加成员的人际互动和团体凝聚力,主体部分是团体心理干预,每次活动的内容都与干预目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结束部分让成员彼此分享感受;对照组的学生接受正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不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后测。

    二、结果

    (一)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人际关系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处理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诊断测验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之后,实验组的人际关系诊断测验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人际关系诊断测验总分及在交谈方面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异性交往困扰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对照组的人际关系诊断测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

    (二)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自我概念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概念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的社会自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除了家庭自我维度外,实验组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各维度分都比干预前要高,其中在心理自我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对照组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团体心理辅导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团体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融洽、温暖的环境,使成员彼此沟通、理解他人、提高交往的信心、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2]团体心理辅导中设置了一些对话、讨论等互动环节,使学生了解到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真诚、尊重等良好的品质。在团体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影响源,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验和观点,这些多元的信息为团体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开启了学生的思路,增进了彼此的沟通。[3]

    (二)团体心理辅导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概念

    本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家庭自我维度外,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他维度分都比干预前要高,其中心理自我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家庭自我维度得分较干预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被试为大一新生,他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往往会因环境变化而出现一系列适应问题,同时后测时间临近期末考试,因此学生会将对家庭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或者适应性问题上。[4]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设置了一些探讨价值观、自我回顾的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增强学生的自我概念。[5]而洪冬美等人的研究也表明,自助式的心理辅导能对大学生的自我肯定产生积极影响。[6]

    (三)团体心理辅导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重点。而团体心理辅导则突出了这一特点,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体验。首先,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多样,对上课场地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突破传统,因课制宜;其次,团体心理辅导根据内容设计合理的团体游戏,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分享经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及学习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再次,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体验式和探究式学习,学生在团体“心理场”中互相分享、回馈,并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独特的方法和要求,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