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整合传统文化的策略分享

    张诸谋

    摘要: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传统文化元素的解读不仅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还可以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当然还能够成为改变教学模式的载体。在经过一次次的探究与实践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元素,多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解读,还能够改变内在与外在,进而生成积极健康的心态,生成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当然,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整合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改变中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借助自己的感官,借助一次次的行动来有效的推进语文学习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拥有能力、素养。本文中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整合 传统文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整合传统文化作为优化教学的主要切入点。通过解读传统文化,学生可以生成民族自豪感、政治认同感,可以生成审美能力与生活认知。在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中的思想价值更具教育影响力。在面对中职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他们的内在需求更需要得到满足。通过观察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时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由传统文化支持的学习空间中,可以生成更多的共识。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而表现出极强的行动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让中职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进行有效的整合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中职学生正处于发展的质变期,他们此时拥有的不仅仅有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拥有生活见识,我们需要对于学生的思想进行引领,让他们能够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在拥有社会责任感之后再融入生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语文学科可以发挥出极大的优势,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语言美时,还需要传承其中的思想,进而让中职学生能够跳出小我拥有家国情怀、公民意识,从更大维度来审视生活。例如,教师在进行《故都的秋》教学时,可以通过对相关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将其中“故都之恋,故国之恋”等思想进行提取,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思想拓展;再如教师在进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时,可以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让学生思考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比如教师在进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时,可以唤醒学生对家国情怀、仁义道德的思考,让学生在未来面对艰难抉择时,明白什么是对的。教师通过类似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之间的间隙,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进入语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解读文化背景

    其实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我们认知中的经典,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其中的精妙之处。这种现象在小时候学生背诵“唐诗三百首”时也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我认为,就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认知与作品中展现的生活环境、生活认知之间有极大的代沟。因此我们要想让传统文化元素能够碰触学生的心灵,能够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也能够品味出其中的精妙之处,我们就需要为学生展开背景解读活动。从作者的生活背景,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从作品中所展现的思想内涵来与学生一起完成传统文化的学习,显然可以实现资源应用的最优化、最大化。如教材中那些或华美、或质朴的词句都是在当时某些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诞生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细品其中的内涵。因此,我认为若要将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穿过时间的河流,走到文章所描绘的背景年代,再从中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文化信仰等,想来必将别有风味。所谓文章背景,不仅包括作者生活的历史社会背景,还包括作者一步步的成长经历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变得更高,才能从整体上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在进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等手段查找蔡元培先生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介绍。只有学生更好地了解蔡元培先生所在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文章中“兼容并包”的思想。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作者,才能真正理解其作品,并对其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有所领悟。

    三、进入实地考察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更为丰富。人们应用多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旅游”就是人们最喜欢的释压方式。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时,我们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游一游”、“看一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承的文明型国家,可以“游一游”、“看一看”的地方有很多。在深入实地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心灵的震撼。例如,教师可以在周末组织学生寻找所在城市的名人故居、历史事件遗址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传统文化中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相应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从而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快乐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信息素养的生成已经成为新型人才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早就已经成为网络社交平台的主角之一,让他们生成阅读的习惯与能力,必然有助于学生生成信息素养,而学生拥有信息素养才能够搜集更多的信息。在中职学生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阅读习惯和能力也可以提供极大的支持。其中,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课外阅读活动,活动不限主题、不限形式,旨在提升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还能在每次阅读中感受到与文章作者的思维碰撞,并对文章作者的所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感情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通过不断阅读,学生才能渐渐从只是理解字面意义,转变为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综上所述,在将中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我們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同时生成核心素养,为学生融入现实生活奠定基础,为实现就职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生栋,孔德凤.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状及其成因探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1):42-43.

    [2]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