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王秀琴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提升科研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使其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能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解决对策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一、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1、受环境与体制制约

    由于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性质以及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绩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科研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服务性及单位的公益性质,致使其发展战略目标、文化以及管理体制的制定均不同于其他企业。同时加上单位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多变的经济环境,在经营管理中单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忽视对员工个体绩效及科研项目的考评管理。虽然绩效管理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但在当前组织结构下,科研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效果仍十分不理想。

    2、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实现本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但在实际的绩效管理中,存在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且未将绩效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未依据项目需求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员工和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缺乏重视,且绩效管理中缺乏统一、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使得绩效管理的内容较为空泛。例如,S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只是简单的对员工业绩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忽视科研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确定,对员工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没有具体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各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标准内容一致,忽视项目的申报要求,致使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应用示范类项目等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管理缺乏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1]。

    3、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和专门人才欠缺

    当前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负责绩效管理的人员都存在能力不足的情况,绩效管理组织机构缺乏完善性,其绩效计划制定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并且工作过程中缺乏依据,使得绩效管理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流于形式。同时,科研事业单位的“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现象严重,相关工作人员注重论文的发表与职称的评定,忽视科研项目的结果及质量,甚至部分工作人员的科研经验不足,且缺乏专业的培训,而单位也未充分应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对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管理,使得绩效管理中常常会因个人主观意识而做出决定,从而没有发挥出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

    4、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

    绩效管理并非是管理层单方面的工作,而是需要所有员工参与进来,通过沟通、反馈实现管理的一个过程。但现在科研事业单位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却忽视了员工的参与,缺乏健全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得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联系,从而使得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缺乏了解,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并使员工出现抵触心理[2]。

    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1、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要强化绩效管理,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机构,依据岗位需求配置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并健全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明确规定绩效管理的内容、标准、流程以及指标、反馈等,将绩效管理融入日常管理中,在企业管理中全面落实绩效管理制度,提高绩效管理权威性。

    另一方面,完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按照SMART原则将绩效指标设计方法(如KPI、BSC、CSF等)层层分配到各部门及岗位中,并以关键指标形式存在,构建系统的绩效指标体系。在这一环节中,绩效管理目标要充分体现单位战略目标,考核中工作人员要了解各部门阶段性任务及制约因素,并依据战略目标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机制,确保员工发展目标与单位战略目标的一致[2]。同时要设置多级指标体系,全面涵盖单位各岗位,构建系统的绩效管理框架,以主观性指标为辅,量化对比工作目标与工作实绩,建立评价标准,加强个人绩效考核与单位绩效管理的结合。

    此外,建立绩效管理实施体系。在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单位要将绩效管理与工资薪酬、岗位变动、培训学习等体系相挂钩,改善员工工作现状,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并注重绩效管理实施体系的便捷、易操作性,简化其工作流程。

    2、优化科研项目绩效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活动时,首先,要简化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科学确定项目数量,依据相关指南申报科研项目,并精简科研项目申报材料,以科研项目关键点为主,对申报项目及费用管理情况进行“里程碑式”考核评价,避免科研项目周期内频繁的评估、检查、抽查、审计等活动对项目的影响。针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项目和未满三年的项目,单位要以自我管理为主。其次,统一实施财务验收与技术验收。项目实施期末,专业机构需对财务及技术进行统一验收,并实施综合绩效评价。财务审计方面,单位可选择具备资质的机构实施结题财务审计,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结合强化单位绩效管理。最后,单位要健全“材料一次报送”制度。项目材料报送环节,单位要将科技管理各项工作和计划管理的材料报送相融合,实现一表多用,进一步简化报表及流程,完善学术助理及财务助理机制,通过财务助理的专业性整合,解放科研人员,并充分给予其技术路线决策权[3],提升单位科研能力。

    3、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管理,第一,要注重项目管理的质量及结果。项目管理中,单位要依据分类评价要求科学制定项目绩效目标,通过科学的项目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提高目标导向类项目的管理质量,这一过程中,科研事业单位还需依据项目关键节点分解阶段性目标及考核指标,加强立项评审中的创新性、可行性审核。第二,单位要强化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时,要依据其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价主体。例如,某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绩效评价时,参照国际和国内同行评议对项目原理原创性及科学价值等进行评价;针对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强调对新技术、新产品、关键部件创新性及引领行业发展等作用的评价;针对应用示范类项目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实施应用推广相关方评价和市场评价方式[4]。第三,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单位在实施绩效管理时,要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为核心,将其与员工职称评定、薪酬水平等制度挂钩,强化项目绩效评价的质量。

    4、完善评价激励制度

    首先,切实精简人才“帽子”。科研事业单位要在中央小组领导下,对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优化,转变传统人才计划中的评定模式,使其不再与薪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想挂钩,不在设置人才“帽子” [5]。其次,加强对核心领域科研人员的薪酬激勵。科研事业单位要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可对其采取年薪制,根据科研项目的内容和成果来制定科研人员的年薪,并且细化年薪制的操作模式。科研事业单位要以科研成果为纽带完善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落实相关的政策,加大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将其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到绩效工资之中。最后,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科研成果的各种价值进行评价,同时要减少评价的次数,对于连续评价结果优秀的可以定期内不再进行评价。

    三、结语:

    总之,科研事业单位要想在当前社会经济体系中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及时的分析绩效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地进行改进,创建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真正的发挥出绩效管理的作用,推动科研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胜英.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03):90-93

    [2] 肖强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3(09):221

    [3] 宋玲雅.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273

    [4] 荆涛.论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绩效考核[J].科技资讯,2009(20):172

    [5] 石玉英.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的创新改革研究[J].河北企业,2017(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