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 薄积厚发

    李永建

    摘? 要:少教,即基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生本课堂;多学,即基于探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增长知识、见识。对于试卷讲评课,少教,教什么?基于少教又如何多學?通过实践经验得出:少教则多思考,少教则多找点;多学重在方法,多学贵在反思。

    关键词:少教多学;试卷讲评;薄积厚发

    贵州省印江县组织九年级月考质量监测,针对学生答题反映的学习获得,就如何挖掘错题资源将学习引向深入,笔者聆听11节试卷讲评课,发现对答案、逐题讲、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教学现象依然存在。为解决这种问题,基于理念和实验,提出了“少教多学,薄积厚发”的教学实践主张。少教,即要切入学生的经验背景,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挖掘“学”的资源,将课堂走向深入;多学,即要高于生长点,不同的学生在经历学习后获得“四基”的发展,增长知识、见识,领悟智慧、道理。下面以初中试卷讲评课为例具体阐述。

    一、少教则多思考

    少教,则先思考:哪些不教?为什么不教?教哪些?怎样教?只有教师心里清楚,才会将教师的“清楚”教给学生。针对学生暴露的真实学习体验,教师应该如何去思考“教”呢?一是要整体分析,明晰命题人的意图,即为什么命此题?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命题?用意何在?二是要化“错”为宝,关注错误的背后,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把课堂推得更深、更厚。例如,在“文化常识及文学名著”试卷讲评课中,要抓答题分析,思考教师讲的背景是什么,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思考与错题关联的知识点在哪里。试卷讲评课不是简单的校对答案,就题讲题,而是借题来拓展知识点,发散学生的思维。首先,应用思维导图归纳、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入心、入脑地储存;其次,以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为载体,案例呈现,让学习真正发生;最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对话,引发学生思考,获得问题解决的经验。就这节试卷讲评课来说,对于“文学流派”之“豪放派形成于宋代,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晏殊”,除了掌握此题中出现的流派,教师还要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其他的文学流派,如“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等,让学生完全掌握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体悟少教多学,薄积厚发的实践价值。

    二、少教则多找点

    思考则以核心问题为引领,驱动生成问题串,引发更多的知识点和探究点,深化知识,内化本质。因此,少教的核心在于多找点,那么点又应该怎样去把握呢?主要的“点”包括常见考点、高频考点、交替考点、易错考点。对于常见考点要反复练习,个性化地积累经验,获得技能;高频考点和交替考点要获得解题的方法。错因剖析要做到“两找”,即找错点和找错因。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这篇课文时,对于学习线索的理解:课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是事件发展的线索,“备战—迎战—胜战—评战”;二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战”。如何深化理解文脉线索?要先找错点,明白误把“备战”放在“迎战”之前;再剖错因,受思维定势影响,总认为“备战”应该在“迎战”之前,只有打有准备之仗,才能够打胜利之战。殊不知,齐国要打鲁国,鲁国只有先被动“迎战”,后主动“备战”。通过学生理思路、找原因,轻松体验“两找”的快乐,既掌握了方法,又懂得了同类问题的解决策略。由此可见,试卷讲评课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通过一道题引发学生多学的思考。

    三、多学重在方法

    试卷讲评课,要想让学生多学,重在找准方法。例如,《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吓得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李逵”,这样的表述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正确?理由是什么?学生随即答道:解决此类问题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看文学作品与人物是否相符;第二步是看人物与其形象描写是否相符。题中人物李逵系《水浒》中的人物,而非属《三国演义》,再说“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指的是张飞,而非李逵,第一步检验完便知其结果是错的。因为多学而掌握了方法,固然会事半功倍。

    四、多学贵在反思

    引发思维去反思问题是多学的提升点。针对检测,反思问题分为考前反思、考中反思和考后反思。考前反思叫预设性反思,考中反思叫及时性反思,考后反思叫总结性反思。例如,对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被统治者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这样的表述是否正确进行考后反思时,学生恍然大悟考试时判断错误,考试结束后才知道失误的原因主要是知识不扎实,表现在对编年体和纪传体混淆不清,对司马光和司马迁区别不开。学生反思:纪传体是以人物为纲来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代表作品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纲来记述史实的书,代表作品有《资治通鉴》《左传》《春秋》等。学习一定要有困难和挫折,没有过程中的问题就没有结果的正确。

    综上所述,试卷讲评课,教师要做到少教则多思考,少教则多找点,学生要多学,重在方法,贵在反思。努力研究与实践“少教多学”的教学主张,做到“薄积厚发”,让试卷讲评课实现“教得轻松,学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代泽斌. 流动的风景:“少教多学”的实践与探索[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