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思考

    李清亮

    摘要:当前,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的发展,使民营企业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当前我国有95%以上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推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使民营企业在管理与经营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探讨核心,思考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思考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企业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

    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为了经营与管理制定阶段性的战略目标,通过实现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动力,企业在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调整保证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1]。

    (二)减少资产流失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获取经济收益、实现内部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源动力。但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防止财产流失是企业必须关注的话题。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民营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财产支出进行监督管控,减少内部贪污腐败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流失问题。

    (三)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性

    对现代化企业来说,商业信息是支撑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具有重要价值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也是联系各个部门紧密合作的纽带。企业信息可以以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划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全面而充分的搜集和归纳企业的一切商业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商业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

    (四)规避风险

    随着经济市场动荡不安,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更是危机重重。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对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多重风险,一旦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足或风险应对失策,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创伤。而风险管理是內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通过识别和分析企业实施业务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降低企业遭遇风险的概率。

    二、当前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弊端凸显

    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建立之初都会采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法能够凝聚企业的管理核心、加强对资产的保护,且家族式管理模式内部组织结构层次较少,比较适应当时的经营环境[2]。家族式管理模式是民营企业建立之初不得不采取的管理办法,也给当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其经营管理所涉及的业务领域越来越多,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当前的发展状况。家族式管理使企业管理层监督制约职能失效、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效发展。

    (二)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普遍从经营获利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经营规模而发展起来,可以说盈利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命力。这种发展模式使很多企业管理层长期将自身的重点关注放在短期效益方面,忽视了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计划,甚至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为了限制管理层的权力而建立的,对内部控制具有排斥心理。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的约束,投资决策盲目主观性强,企业短期效益明显。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得不到管理层的重视,又与企业执行层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内部控制的实际操作执行无法贯彻落实,企业管理手段僵化、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风险意识不强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核心环节,对民营企业来说如果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内外部环境无法及时适应,可能给企业带来破产危机。例如,对一些新兴产业来说,市场上的新兴产业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发展初期,经营领域与传统的企业大相径庭。无论对企业管理层还是执行层都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3]。新兴产业的成本核算风险比较明显,由于新兴产业一般以科学技术为业务支持,其研发成本在成本核算中占据的比例较大,而研发成本的确认与产业技术具有一定的联系。企业财务审计人员不能对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进行有效区分,造成会计账务错误的风险。另外,新兴产业虽然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但其本身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融资压力带来的财务数据造假、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等也会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内部审计权责分离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决定了内部控制工作是否贯彻落实,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合规合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也能自查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实施效果。但是,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优势,企业内权责分离现象严重、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很难对内部控制的贯彻落实进行全过程监督,也无法对缺失的环节或执行失误追究责任,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

    三、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针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顶层设计存在缺陷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股权结构治理工作,改善民营企业“大股东高度集中、小股东分散、董事会职能弱化”的现状,通过合理有效的选举方式组织管理层机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培养工作,大力宣传内部控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牵引内部控制的实施,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配合程度,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对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需要完善股权结构,改善内部股权集中的问题,积极进入资本化市场,引入多元资本对企业的股权进行分散和改革,并以对内部员工分配股权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二)设计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

    科学的内控制度应基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且围绕着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建立,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和控制方法后,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内控目标。针对这一过程,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应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内部控制的建设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内控体系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其次,企业要以经营业务为基础,对内部组织、部门以及岗位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进行明确规定和划分,分离不相容岗位,实现各岗位之间的监督制衡;最后,对于企业投资、抵押和担保等重大的经济活动必须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避免盲目主观,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质量。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对新兴产业下的民营企业来说,这类先导性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经验指导,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企业要对社会的动态变革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关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化;其次,企业也要提高风險识别和管理意识,通过分析财务报表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风险和责任风险等,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最后,企业要结合成本效益原则,通过购买保险等转移风险的办法措施降低经济损失,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效益。

    (四)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民营企业要以风险为导向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要保证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对审计工作设置一定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后期教育,以业务培训或奖惩制度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实现内外部审计监督职能的结合,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是民营企业打破当前发展困境、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和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机构,设计符合企业发展特征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元玲.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 经贸实践, 2018(6X):221-222.

    [2]李霞. 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 全国流通经济, 2018, No.2179(19):59-61.

    [3]王恒亮.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内部控制对策思考[J]. 商业会计,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