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无声细读有情

    施秀梅

    [摘 要]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学生展开文本细读时,教师要从学生阅读基础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解读的契机。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眼、主旨句、关键词、点题句、中心句等展开文本细读,并给学生传授细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深入阅读中理解文本,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文本细读;鉴赏体悟;梳理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38-02

    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有效课堂的基础。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如何展开科学的文本解读,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文本细读环节,这都是大家重视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方法意识,为学生提供文本细读的角度,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文本细读的自觉意识。

    一、抓住文眼,梳理文本内容

    统编教材所选编的文本,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其立意较高、视角较新,因此学生阅读时很难深入理解。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力基础,进行有效引导,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抓住文眼,这是最为常见的切入方法。所谓文眼,是指能够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全文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本细读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文本题目、开头、结尾等处寻找关键词句,以便确立文本细读的路线。

    小学生对“文眼”一词还比较陌生,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点出这个词语,可用“关键词”来替代。如,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的《腊八粥》一文,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配乐朗读音频,并提出任务:“这篇课文场面描写最为精彩,特别是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在听的过程中,大家要认真体会这些描写的表达效果,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掌握朗读技巧;同时,要注意找出文本的关键词,并通过这个关键词,理顺文本的写作线索,体会作者的情感。”根据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都全神贯注地聆听专家朗读,不时拿起笔来在文本中圈画。然后,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检查。在找关键词时,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腊八粥”这个词,也就是文本的题目。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题目展开分析,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

    教师提出的阅读任务,包含了关键词的寻找。学生很轻松地找到关键词,说明其捕捉信息的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解读,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知。文眼就是牵动整个文本的主线,抓住文眼展开梳理和分析,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阅读帮助。

    二、围绕点题,感知文本含义

    文本大多有比较明显的点题的句子,这是文本细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对点题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能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文本细读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之中,对文本主旨、作者情感、生活哲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以便形成新的阅读体验。主旨句也被称为画龙点睛之笔,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旨句的角度展开思考,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入。

    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要求学生找出课文开头和结尾中重复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作用。学生展开阅读,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个句子:“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解读其中的含义。有的学生认为:“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我们对过往的日子都非常留恋,但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过去的已经过去,无论谁都不能回到过去。唯有珍惜现在和未来,这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最后,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过去属于历史。我们要回顾和反思过去,如果有虚度光阴的现象,一定要引以为戒。只有善待现在的每一天,才能不辜负韶华。”

    教师让学生寻找点题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互动交流,这样给学生带来深度阅读体验的机会。

    三、展开鉴赏,体悟文本写法

    小学生语言鉴赏水平较低,因此,教师要从鉴赏的角度、鉴赏的路线、鉴赏的方式等方面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小学生的语言鉴赏要求,只要能对一些典型的语段进行感知解析,找出语段的表现方法,简单分析其表达效果,就达到目标,这也是典型的文本细读方式。在展开语言鉴赏时,学生大多会从修辞角度展开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从典词、句式、语言、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以顺利进入文本核心。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教师提出语言鉴赏任务:“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最为典型的片段,说说作者运用哪些表现方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点拨,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方法支持。首先是鉴赏角度的选择。学生大多会注重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展开分析。教师提示学生,让他们关注典型词语、特殊句式的运用,注意从结构选材以及主旨、情感方面展开思考。其次,是鉴赏的程序。学生大多缺少鉴赏逻辑意识。教师让学生理顺鉴赏路线——先点明方法运用,再结合语境展开具体分析,最后是进行关联性解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具体的鉴赏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提出语言鉴赏任务,并从鉴赏角度和鉴赏程序上进行具体的指导,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启示。在鉴赏操作中,学生逐渐形成系统认知,这为后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推敲句读,建立文本认知

    在文本细读时,不仅要对内容进行仔细分析,还要对关联因素进行解读。如句读方面,学生大多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让学生对一些特殊的句读展开思考,从语气、语调等方面进行推敲。作者利用特殊句读表达特定意思,这是最为正常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展开分析感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设置了特别的阅读任务:“找出文本中的句号和冒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符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于是,学生对这些特殊標点展开思考,课堂互动气氛浓烈起来。学生很快确定这些符号的位置,并对其应用作用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说:“大量问号的使用,给读者创造更多思考的机会。”教师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展开对应分析。

    在文本梳理阅读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特定句读展开研究,给学生提供特殊的学习契机。问号和冒号,这些符号虽然不算很特别,但对学生来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分析解读时,学生能够联系具体语境,使他们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具体、鲜活。

    文本细读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性地传授文本细读策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方法的启迪。在文本解读时,因为阅读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往往找不到阅读的切入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筛选文眼、中心句、关键词、过渡句等内容,并从这些地方展开探究学习,以提升学生的文本细读水平。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