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研究

    杨曼华 李晓巍

    

    

    【摘要】本研究随机选取北京市134名2~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挫折情境实验考察其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结果发现,2~3岁幼儿已经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情绪调节策略,较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分心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不同年龄组幼儿在积极活动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2~3岁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可概括为积极型、求助型和分心型3类。研究者据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2~3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0)7/8-0015-05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反映其社会适应水平的高低,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会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和同伴关系质量的提升。〔1〕已有研究表明,幼儿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方式反映了其情绪调节能力,對其学龄期的学校适应具有深远影响。〔2〕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有计划、有意图采取的做法。〔3〕目前关于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对象多为3~6岁幼儿,研究工具多采用由家长填写的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研究内容更多关注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因素或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较少关注情绪调节策略本身。基于此,本研究以2~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挫折情境实验考察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北京市134名2~3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幼儿的平均月龄为33.05个月(SD=3.47)。其中,男孩63人,平均月龄为32.95个月(SD=3.35);女孩71人,平均月龄为33.15个月(SD=3.57)。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史密斯等人设计的挫折情境实验程序〔4〕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以测查2~3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实验在安静的房间内进行。研究者事先在房间内准备了1张地垫、3个透明盒子(不易打开)、3种零食、1把成人座椅以及1台录像机。研究者提前告知家长实验目的,并要求家长在实验期间不要给幼儿提供帮助。正式实验时,研究者先让幼儿选出1种装在透明盒子里的零食,选好后告诉幼儿打开盒子就可以拥有零食。 研究者确定幼儿听懂任务后,将盒子递给幼儿,并以此作为计时起点,观察并拍摄幼儿在接下来3分钟的挫折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3分钟后,研究者为盒子不易打开而道歉,并帮助幼儿打开盒子拿到零食。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分为积极活动、寻求帮助、自我安慰、寻求他人安慰、分心及动作发泄6种。积极活动指幼儿为实现目标所作的努力,如拧盒子、用嘴咬等。寻求帮助指幼儿寻求家长或研究者的帮助。自我安慰指幼儿处理挫败感时自我语言安慰或以身体动作寻求自我安慰,如幼儿表示自己一定能打开或摆弄身体、衣服等。寻求他人安慰指幼儿象征性地寻求他人安慰或以身体动作寻求他人安慰,如幼儿表示自己打不开或触摸家长的头发、衣服等。分心指幼儿注意力离开盒子超过2秒,如幼儿操作与任务无关的物体、与家长谈论与任务无关的事情(非寻求帮助)等。动作发泄指幼儿消极的情感或肢体动作表达,如跺脚、踢腿、摔盒子等。

    研究者将3分钟的录像等分为18个10秒时段,每10秒记录1次幼儿是否表现出情绪调节策略,表现出几种情绪调节策略记为几分,未表现出情绪调节策略记为0分。每种情绪策略的最后得分为3分钟内这种情绪调节策略的总分除以18,即计算出10秒时段内这种情绪调节策略的平均得分。两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参与评分。经检验,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较高。

    本研究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

    由表1可知,在挫折情境实验中,积极活动策略、寻求帮助策略和分心策略每10秒的最高分均为1分,且情绪调节策略总均分的最低分大于1,表明幼儿在情绪调节过程中不是采用单一的情绪调节策略,而是综合采用多种策略。在挫折情境中,2~3岁幼儿较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分心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由于本研究选取的幼儿的年龄范围在2~3岁之间,2.5岁为30个月龄,因此将幼儿按照小于等于30个月龄和大于30个月龄分为两组,小于等于30个月龄的幼儿共26名,大于30个月龄的幼儿共108名。对不同年龄组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t检验发现,不同年龄组幼儿在积极活动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表明,大于30个月龄的幼儿更倾向于使用积极活动策略,而小于等于30个月龄的幼儿更倾向于使用寻求帮助策略。

    (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及典型个案分析

    本研究发现,幼儿很少采用单一的情绪调节策略来调节情绪,而是采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的组合来应对挫折情境。因此,本研究以6种情绪调节策略为初始聚类中心,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发现,幼儿情绪调节策略可概括为积极型、求助型和分心型3类。

    由表1和表2可知,积极型幼儿在寻求帮助、寻求他人安慰、分心和动作发泄上的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积极活动得分最高。求助型幼儿在积极活动、自我安慰、分心上的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寻求帮助得分最高。分心型幼儿在积极活动、寻求帮助、寻求他人安慰和动作发泄上的得分均低于平均水平,在分心上得分最高。

    1.积极型

    (1)个案典型表现(女,29个月)

    她双手先将盒子拿起来摇了摇,又放在腿上,一手扶着盒身,一手放在盒盖的位置努力想打开。这个方法没有效果,她就用左手拿着盒盖,将盒子举过头顶摇一摇。(积极活动策略,持续100秒)

    “妈妈,我打不开!”她的眼睛盯着镜头。(寻求帮助策略,持续3秒)

    “打不开,打不开。”她说话的同时还是用左手拿着盒盖,在自己右上方摇摇盒子。(自我安慰策略,持续5秒)

    她又一次坐回到自己的位置,右手从盒底将其托起,放在眼前晃一晃,然后拿下来,一手扶盒身,一手掰盒盖尝试打开盒子,脸上做出努力的表情,嘴里还说着:“打不开。”(积极活动策略,持续20秒)

    (2)个案分析

    该名幼儿使用积极活动策略的平均得分为0.94,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由上述案例可知,幼儿在挫折情境中一直尝试通过各种办法打开盒子,如举起来摇、用手拧等。总体而言,她一直在为实现开盒目标而努力,最长持续时间达100秒。

    2.求助型

    (1)个案典型表现(男,29个月)

    “自己动脑筋,要想吃到那个东西就自己打开。”虽然奶奶如是说,但他还是坚持把盒子给奶奶,还发出了哭腔。(寻求帮助策略,持续5秒)

    他挺起身子,身体前倾向奶奶,还将盒子带到她身边,说:“你帮我打开。”看到奶奶没有理会,他便站起来,一手拿着盒子,一手摇着奶奶的胳膊,试图停下奶奶手头的事情:“奶奶打开,奶奶打开。”(寻求他人安慰策略,持续10秒)

    他把盒子推给奶奶,说:“你打开。”奶奶拒绝后他没有放弃,绕着奶奶走来走去,还试图跺跺脚。(动作发泄策略,持续15秒)

    奶奶又一次鼓励他,他没有接过盒子,而是说:“打不开,你打开呀。”他和盒子保持了距离,自己背靠着墙,手指着盒子示意奶奶打开。(寻求帮助策略,持续55秒)

    (2)个案分析

    该幼儿在挫折情境中表现出的寻求帮助策略、寻求他人安慰策略、动作发泄策略的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寻求帮助策略的得分最高。由上述案例可知,幼儿通过把盒子推给家长来请求其给予帮助。在未得到帮助时,幼儿还运用了其他情绪调节策略。

    3.分心型

    (1)个案典型表现(女,34个月)

    过了13秒之后,她转过头来,看了盒子1秒后又将头转向了右边,还朝研究者伸出舌头做鬼脸。在此过程中,她的手一直托着盒子放在胸前。(自我安慰策略,持续5秒)

    之后,她又注视镜头2秒,看左邊10秒,注视镜头3秒,看左边18秒。她又一次看向镜头,不过眼珠一直在打转,持续8秒。随后她又盯着盒子3秒,试图打开。(分心策略,持续73秒)

    她从桌子右侧离开小椅子,看了盒子一眼之后,将头偏向右边看了18秒。她把盒子一直放在手上,托盒底的手没有动作,抓盒盖的手一直在动手腕关节,不过没有用力。最后她又回过神看了2秒镜头。(分心策略和自我安慰策略,持续25秒)

    (2)个案分析

    该幼儿在分心策略上的得分为0.91,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同时该名幼儿也表现出高于平均水平的自我安慰策略。由上述案例可知,幼儿注意力离开盒子超过2秒的频率非常高,有时甚至持续20多秒。在此期间,她扫视四周,关注与实验任务无关的事物。同时,她通过做鬼脸等获得安慰。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不是采用单一的情绪调节策略,而是综合采用几种策略,这说明2~3岁幼儿已经具有了较为复杂的情绪调节策略。2~3岁幼儿较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分心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这可能与2~3岁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水平有关。实验伊始,幼儿被实验任务吸引会聚焦于任务本身。遇到挫折之后,由于2~3岁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他们会逐渐出现注意力转移或表现出一些与任务无关的行为。此外,2~3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在家长的陪伴和帮助下进行活动的,与家长之间深刻的依恋关系使得他们信任和依赖家长的帮助和支持。〔5〕

    2~3岁幼儿较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这与已有研究一致。〔6〕不过本研究在寻求帮助策略上的研究结果与以往对西方幼儿的研究有一定差异。西方幼儿使用自我安慰策略的频率较高,而本研究发现中国幼儿使用寻求帮助策略的频率较高。这可能与中西方幼儿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差异有关。〔7,8〕

    2~3岁幼儿在积极活动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高年龄组幼儿更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低年龄组幼儿更多使用寻求帮助策略。这可能是因为高年龄组幼儿通常认知水平较高,且注意力能够保持更久,所以高年龄组幼儿更多使用积极活动策略来实现目标。此外,积极活动策略的使用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动作技能和语言技能,〔9〕高年龄组幼儿这两种技能的发展水平高于低年龄组,这为其努力实现目标提供了保障。低年龄组幼儿可能因为注意力难以长久保持,语言及动作技能发展水平较低,往往更多地寻求他人帮助。

    四、教育建议

    (一)科学引导幼儿合理使用情绪调节策略

    作为幼儿的照料者和教育者,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当认识到2~3岁幼儿已经掌握了较为复杂的情绪调节策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应当关注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鼓励其面对困难情境时使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例如,面对挫折情境时允许幼儿适当宣泄来转移注意力,或鼓励幼儿积极活动,引导其正确归因,从而提高幼儿的情绪调节及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都有利于幼儿发展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有研究表明,寻求帮助策略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呈负相关。〔10〕家长和教师在幼儿寻求帮助时应当科学引导、合理回应,以帮助幼儿发展情绪调节能力。

    (二)鼓励幼儿运用积极情绪调节策略

    已有研究发现,成人支持性的应对方式与幼儿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张育珊,2017)。本研究发现,2~3岁幼儿使用积极活动策略的频率最高。当幼儿采用积极活动策略时,家长应当多肯定并鼓励这种行为。长此以往,幼儿会主动增加自身运用积极活动策略的频率,自身情绪调节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为幼儿树立应对消极情绪的榜样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幼儿在观察和模仿中习得经验,获得发展。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家长及教师应当为其树立应对消极情绪的榜样。学习应对不同挫折情境下的消极情绪,是幼儿发展其情绪调节能力及策略的重要途径。幼儿家长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互动机会,为幼儿提供应对消极情绪的积极示范,逐步引导幼儿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减少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10〕夏锡梅,侯川美.儿童攻击行为的情绪调节及神经机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7):1109-1115.

    〔2〕KRISTINA J H,CRAIG S B,ELIZABETH A S,et al.Preschoolers emotion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Relations with school adjustment〔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13,(6):174.

    〔3〕ENGLISH T L, JOHN O P,GROSS J J.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selection in daily life:The role of social context and goals〔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7,41(2):

    230-242.

    〔4〕DAY K L,SMITH C L.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private speech in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3,(2):405-414.

    〔5〕SCARAMELLA L V,LECE L D.Clarifying parent-child reciprocities during early childhood:The early childhood coercion model〔J〕.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2004,(2):89-107.

    〔6〕ZIMMER M J,SKINNER E A.The development of coping across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critique of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11,35(1):1-17.

    〔7〕GROLNICK W S,BRIDGES L J,COTMELL J P.Emotion regulation in two-year olds:Strategie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four contexts〔J〕.Child Development,1996,67(3):928-941.

    〔8〕XIE S, LI H.Tiger mom, panda dad:A stud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arenting profiles〔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19,189(2):284-300.

    〔9〕王莉,陈会昌.2岁儿童在压力情境中的情绪调节策略〔J〕.心理学报,1998,(3):289-297.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Aged 2-3

    Yang Manhua1,2, Li Xiaowei1

    (1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2The First Kindergarten of Yinchuan Ningxia, Yinchuan, 750001)

    【Abstract】Randomly taking 134 children aged 2-3 as research subject, and frustration situational experiment as research

    method,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2-3 year old children have complex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using more positive activities, action venting and seeking help; there are significant age differences in positive activities and seeking help; basically,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for children aged 2-3 include 3 types: positive, help-seeking, and distracted.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Keywords】children aged 2-3;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characteristics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項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7ZDA123。

    **通讯作者:李晓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E-mail:bnulixw@l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