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小古文教学策略

    韦霞君

    摘要:小古文是儿童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诵读、表演、创作等多种方式触摸小古文,内化于心,获得纯正的文言启蒙。

    关键词:小古文? 诵读? 表演? 创作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珍珠,其语言凝练,具有丰富的内涵,让人回味无穷。而小古文是指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王崧舟说:“因为读、因为诵、因为熟、因为化,学生所积累的,就不仅是文言词汇和语言,而是随同文言形式一起生长为学生精神血肉的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 那便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中国灵魂。”自统编版教材采用以来,小古文从中段起步,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小古文,利用1+X、群文等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小古文的魅力,从而真正爱上小古文,打下终身受用的传统文化的底子。

    一、诵读之情趣

    于永正老师说:“小古文怎么学?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有效地积累既能培养语感,还可以体会语言的韵律之美。在小古文教学时,多种形式的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可以想象画面,可以联系生活,还可以借助于白话文故事,在诵读中体会小古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培养诵读小古文的语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时,可以借助于《守株待兔》的白话文故事,学生容易理解“触株”“折颈”“释其耒”等关键词,诵读时就能读出韵味,读出“宋人”的可笑。

    二、表演之乐趣

    小古文的表达方式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老师需要在课堂上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这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有趣,更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尤其在低中段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合适的契合点,降低难度,帮助学生体会小古文学习的趣味。而表演作为一种体验方式,学生们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有形的肢体表达,能够愉悦身心,增强阅读感受。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为例,学习完白话文故事后,教师将《狐假虎威》的小古文展示给学生,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知其大意,而后分组表演,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直接人物扮演的,有皮影戏形式的,还有配音折纸表演的。学生们兴趣高涨,尤其是对狐狸那惟妙惟肖的表现,让人忍不住称赞。在不知不觉中,小古文的内容植根学生心中,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创作之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要借助于教材来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寻找合适契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浅易小古文阅读能力的养成,必须以文言知识为基础,但拥有知识不等于生成能力,因为知识转化成能力还需要以尝试性的实践为中介。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将知识运用于阅读实践的过程,是阅读能力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在仿写中感受美好

    仿写即模仿,模仿小古文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学生凝练自己的语言,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辨析能力。低年级学生没有古文基础,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性小古文来教学,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在教学中,面对内容短小、浅显易懂的小古文,学生们对仿写兴趣盎然,且仿写的作品超出老师的想象。如小古文《芦花》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们在读中感受到芦花之美后,出示桃花的图片,出示课件:山坡多桃树。?? 开花,一片?? ,?? 吹来,花如飞霞。

    师:桃花是什么时候開放的?

    生:春天。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什么开花?

    生:春日开花。

    师:一片什么颜色?

    生:一片粉色。

    师:春天刮的风,我们可以称之为什么?

    生:春风,春风吹来。

    师:远远看上去,一大片粉色的桃花好像天上粉红色的晚霞一样,所以我们说它“花如飞霞”。在仿写例句的过程中,学生就创作了一篇小古文,学生体验了创作的乐趣,老师先扶后放,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逐句创作,再出示句式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精彩应运而生,如:“山坡多梨树。春日开花,一片白色,春风吹来,花如飞雪。” “花坛多玫瑰。春日开花,一片红色,春风吹来,花飞如火。”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爱上了小古文。仿写伴随我们小古文学习的始终,每逢遇到佳句,或者词语,孩子们仿句顺手拈来,有模有样,好不快意!

    (二)在留白处想象画面

    留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语言留白令人遐想。在小古文教学中,利用留白,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司马光》一课中有“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就提出疑问:其他孩子都跑了吗?没有一个人尝试去救人吗?这个问题很好,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可以启发孩子:其他的孩子可能去干吗呢?可用“一儿?? ”补充想象。就有孩子补白文言写道:“一儿速去推缸,无果;一儿踮脚捞人,无果。” 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言或半文言的句式,我们都应该给予鼓励与表扬。小古文的创作有时不必长篇,起步之时,一句、一段的补白不仅充满趣味,丰富文本,更降低了学生整篇小古文的创作难度。

    (三)在续写中体会情感

    续写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合理想象,让故事继续发展,这是对学生语言思维品质的重要提升。四年级小古文《精卫填海》课后习题中有这样的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中段文言文的基本目标。于是我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想象当时的画面、场景,通过补充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将这篇小古文讲一讲,通过讲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想象女娃的样子,去东海游玩的心情,被东海淹没化为精卫后的心理,大海会对精卫说什么,精卫在衔石填海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四人小组先讲后写,鼓励大胆地想象创新,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版本。在教学中引入创作,不是让孩子成为小古文“创作大家”,而是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语感,学习古文中蕴含的中华文化。

    总之,要想让学生爱上小古文,需要老师不断努力,提升古文学习的趣味性。诵读小古文,表演小古文,创作小古文,不断润泽,不断吸收,学生必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