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信息及循环路径探讨

    陈正

    摘 ? 要: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求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信息及其循环路径不断改进。文章从教育教学过程出发,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依据教学质量信息涉及到的不同主体,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分类,提出“一个核心、三类质量、七层闭合循环”的教学质量信息及循环路径模式,旨在推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质量信息的畅通循环。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信息;循环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2-0063-02

    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学生、授课教师、督导、听课教师、二级学院、学校以及用人单位等多主体,各类教学质量信息由这些主体产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行传递。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信息是指教学质量信息必须从学生出发,经过不同主体,最终反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

    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信息

    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可以按照教学活动过程分为人才培养设计阶段的质量、教学运行过程的质量和教学结果质量。这三类质量通过质量信息载体在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提升与传递。

    人才培养设计阶段的质量包括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办学定位、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方案。该类质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专业设计质量,主要为高校通过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设置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人才培养方案质量,包括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属性等;第三,课程的教学内容质量,包括依据培养要求制定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教學运行过程的质量是指学生在高校教学运行过程中接受具体教育,以及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学运行过程的质量主要是通过课程实施的质量表现出来的。

    教学结果质量是指学生经过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取得的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具体体现出来。学习结果可分为广义结果和狭义结果。广义结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结果,如毕业生数量等;狭义结果为学生在具体专业领域内的结果,如学习一门课程之后的成果、经过实验实训的成果等[1]。

    二、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质量信息的要求

    (一)更新教学理念

    当信息化和“互联网+”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学习场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基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学生、教师和教学督导等经常会处于不同的物理空间。因此,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应更加成为关注的重心,教学理念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二)拓展质量保障主体

    高校要吸纳政府、企业、家长、社会和第三方机构等外部主体加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当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在线教学过程中时,相关企业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有利于在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同时也拓展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渠道。此外,当学生在家庭中通过在线教学学习时,家长的参与比线下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与学生等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中。相比线下课堂教学,在线教学的组织和实施都分散于教师和学生的居住地,传统的集中进行教学检查和现场教学督导不再可能。因此,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参与到质量保障体系中。

    (三)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与管理

    基于线上教学的教学运行管理,传统的由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管理的督导和评估模式受到冲击,需要由学校、二级学院、系部、督导、听课教师、授课教师以及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在学校与二级学院(系部)管理层面、在教师教学层面、在学生学习层面等三个层面,展开教学质量与监控工作。因此,要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系部三级管理的督导与评估模式,增大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运行中的作用。通过基层教学组织,更快捷的与授课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监测教学进展情况和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收集。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中的中间作用和主体地位[2]。

    在线教学形式的大量采用,使得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在物理空间上出现了“隔离”,这就要求加强对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可以通过对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更科学、更立体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转向“用数据说话”,从而支撑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3]。

    三、教学质量信息及循环路径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客观上要求在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评估、传送、质量信息改进、反馈中更多依赖在互联网上实现或远程通信。依据本文对教学质量信息的参与主体和教学质量信息分类的讨论,结合在线教学的特点,可以将教学质量信息再进一步分类,形成“一个核心、三类质量、七层闭合循环”的教学质量信息及循环路径模式,实现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评估、传送、质量信息改进。

    (一)师生互动是核心

    师生互动是质量信息产生与改进的核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质量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样各种质量信息及其改进建议都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每一堂中最直观的质量信息是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观测到,并立即进行改进,这种信息的产生和改进是教学质量信息封闭、循环与提升的核心。

    在线教学对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带来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终端和平台,及时扑捉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进而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内容。质量信息的收集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必须依赖互联网或远程通信来实现。

    (二)教学运行过程质量信息是主要环节

    1.学习状态的质量信息及其闭合循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是教学质量信息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变化最频繁的动态质量信息,学习状态的质量信息主要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或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成、并通过改进建议,直接反馈并应用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一个层面上的质量信息闭合循环。

    2.教学内容的质量信息及其闭合循环。对于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质量信息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或听课教师、系部”,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最终传送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二个层面上质量信息的闭合循环。

    3.课程设置的质量信息及其闭合循环。对于涉及到课程设置、开设和考核方式等质量信息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或听课教师、系部、学院”,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最终传送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三个层面上质量信息的闭合循环。

    4.课程体系的质量信息及其闭合循环。对于涉及到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基础设施和条件等质量信息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或听课教师、系部、学院、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最终传送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四个层面上质量信息的闭合循环。

    (三)教学结果质量信息是最终目标

    1.课程学习效果的质量信息及其闭合循环。对于涉及到课程学习效果的质量信息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系部、学院、学校”,应用专门的试卷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评估等收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最终传送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五个层面上质量信息的闭合循环。

    2.专业培养方案完成情况的质量信息及其闭合循环。对于涉及到各专业培养培养方案完成质量、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情况等质量信息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系部、学院、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学校、二级学院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收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最终传送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六个层面上质量信息的闭合循环。

    (四)人才培养设计质量信息是基础保障

    对于涉及到学校办学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情况等质量信息是通过“师生核心、督导、系部、学院、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需求”,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和教学过程中收集、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修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最终传送到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而完成第七个层面上质量信息的闭合循环。

    参考文献:

    [1]赵春鱼,吴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及其检验[J].高校教育管理,2018,(3).

    [2]左惟,趋势与变革:高校开展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0,(1).

    [3]韓筠.“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9,(12).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