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合一”模式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应用研究

    徐超

    微课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也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微课程体系整体化、系统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存在着过于分散、重复建设、制作粗糙等问题。“六化合一”模式围绕信息化手段服务教学的宗旨,遵循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从六个专业化发展角度出发,进行微课程资源的一体化整合,可以切实有效地推进微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微课设计项目化

    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但微课不是“视频”,或者说不完全是“视频”。2个小时的院线电影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主要原因,在其故事叙述深入浅出,结构层次丰富,高潮跌宕起伏,而这一切都源于创作者对于各个环节的精益求精和巧妙设计。微课虽然只有5~8分钟的时长,但如果制作者想要做到生动有趣、扣人心弦,则必须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微課是由视频发展而来,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所以微课项目在设计上应兼顾两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而形成了两种设计形式:第一种是形式上的设计,也就是视觉感观的设计。微课给人的第一体验,就是眼睛看到的画面。从静态画面的角度讲,微课的设计是指画面构图、版式排列;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则是指剧情的设计。制作者运用蒙太奇的视听表现方式,巧妙进行情节层次和结构的设计,使观看者获得美的享受。第二种是内容上的设计,也就是教学知识点的设计。每个知识点都是相对独立的,同时也是贯穿整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关键点,也都有着与之匹配的教学目标,共同构成了整个课程知识系统。内容设计的目的是,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制作团队专业化

    微课的播放时长较短,但对于一位仅仅受过短期培训的教师而言,制作一节微课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实战能力欠缺,教师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微课创作。同时,微课的创作过程较为烦琐,一节完整微课的制作周期为10~12天。

    微课程是由若干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包含了系统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微课程如果想要将所有内容都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恐怕需要制作60~80节微课。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依靠个人独立完成是不现实的,微课程制作团队化是必然趋势。

    团队合作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各位成员的特点,开展分工协作,实现高效高产。微课程的专业制作团队,应是包括专业教师和影视制作人员的结合体,教师的角色是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大脑,影视制作团队的任务则是创作和制作微课。团队专业化的分工与熟练配合,才是精品微课程创作的保障,也是微课程高效建设的保障。

    三、硬件设施配套化

    微课程专业化的建设不仅仅是指项目专业化、团队专业化,与之匹配的硬件基础也要符合行业的专业标准。

    微课的制作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视频制作体系,涉及拍摄、录音、灯光、后期制作等环节。微课的拍摄不必像电影那么复杂,但用手机拍摄难于满足需求。用手机拍摄视频时,因为光线的变化和对焦自动调整等因素,容易出现拍摄画面光线跳动无序、拍摄主体对焦不可控等情况。相较而言,摄像机和单反相机的操控就更加可靠。声音是微课的主要传导手段,但拍摄设备与主体之间的距离远近不一,可能导致出现声音录制不稳定、不清晰且伴有杂乱的环境音和回音等情况,这就需要使用专业的指向性麦与录音机、摄像机。光线也是保证画面质量的条件之一,微课的拍摄场所以室内为主,在自然光被阻隔、室内自然光线较弱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就会噪点颗粒增多、画质模糊。借助灵活的LED摄影灯,可以帮助摄影师捕捉到清晰的画面。后期合成包括特效、剪辑等环节,素材的大容量保留和剪辑效率都离不开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和性能出色的PC电脑。总而言之,专业化的微课制作,离不开专业化的设备。

    四、课程体系系统化

    微课程系统化的建设,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知识点的系统化。一节微课的知识结构系统的完整性,是由知识点的概念、知识点的运用以及知识点的延伸等要素组成的。第二,课程的系统化。它是指一门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在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大纲指导下,按照课程授课计划,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全部融入微课程系统中,便于学生系统化、渐进式学习。第三,专业的系统化。它是指一个专业学科的微课程系统。学科体系是个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课程门类较多,课程之间联系紧密,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微课程体系,系统化培养专业人才。

    五、教学模式常态化

    微课程教学到底该如何应用、何时应用、怎么应用,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规范。有的学者提议结合翻转课堂,有人主张融入课堂教学,也有些学者主张实行混合教学,还有人主张成为课程延伸教材。无论是何种应用形式,微课程常态化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第一,解放教师重复性基础教学工作。广大教师常年周而复始地从事基础教学工作,容易丧失教学耐心和兴趣。微课程的应用则可以替代机械重复的工作,从而让教师有精力和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区别化教学。第二,解决学生针对性辅导难题。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满足所有学生的答疑解惑需求。微课程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资源,就能替代教师进行教学,并且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关注热点,个性化地推荐课程视频。第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释放教师教学活力。微课程的影视作品可以穿插动画、特效、音乐,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氛围。

    六、校企平台一体化

    网络平台是微课程资源共享的主要载体。很多中职学校陆续建立了校内的微课程共享平台,便于教师间的交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网络平台并不是教师的教学主阵地,教师精力有限导致微课程内容滞后、更新缓慢,逐渐趋于荒废。

    学校有资源和市场,企业有技术和运作能力,网络平台的建设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校企微课程资源共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微课可以在企业平台发布、企业平台资源可以被学校使用,校企首先需要完成学校内网与平台账号的对接与共享,实现教学课程与平台微课程的深度结合,同时将微课程学习成绩纳入平时成绩,深化微课程资源应用的交叉。另一方面,从校企合作的角度出发,微课程既是知识也是商品,校企任何一方都难以独立承担开发费用。学校懂教育,学生有需求,企业有能力,校企合作共同创作出来的微课程,才完全符合教育需求、市场需求。所以,校企合作发展微课程一体化平台是必然趋势。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区域微课程‘六化合一模式共建共享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JKGHYB-0627)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