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生活中抓取鲜活新闻

    2020年11月19日,前往赤峰市参加比赛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乌兰牧骑3名队员,遭遇大雪被滞留在K896次列车上,于是他们把车厢变成首演舞台,把参赛作品呈现给了旅客们。有旅客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美好瞬间,温暖了广大网民。鄂尔多斯市迅速响应,精心组织策划,全媒跟进报道,该新闻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媒体、商业网络平台等3000余家媒体刊发了此条新闻,全网累计阅读量近4亿,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二,话题总阅读量达2.8亿。网友们纷纷跟帖热议:“太好听了,为这特别的演出鼓掌!”“建议举办方给予特别的奖励。”“真正的表演是让人民群众欣赏的,你们做到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错过比赛,没有错过服务人民”的特别演出让乌兰牧骑再次火遍了全国。

    实践证明,每一条新闻线索都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身边平凡小事中挖掘新闻素材,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性;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用敏锐的洞察力在第一时间抓住新闻的落点,以小见大,折射出重大主题,以此增强报道的力度。

    一、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平淡生活、身边小事中挖掘鮮活新闻,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大量的信息、生动的事实、典型的事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素材。新闻“猛料”可遇不可求。新闻工作者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遇到的人和事,探究各种问题和现象,勤于捕捉线索,积累各类素材和知识。唯有如此,才会创作出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新闻作品。

    大的时代精神往往蕴含在一个个小的新闻场景中。具体而细小的新闻素材,乍一看,只是些“小”题材,事实上,当你敏锐地抓住看似微小却独特的新闻视角时,就会钓到“大鱼”“活鱼”,通过小的新闻视角揭示重大主题,写出精彩的新闻作品。好的新闻理应做到“以小见大”,只有从小处着手,讲真实故事,才能拥有真正的大众视角。在全媒体时代,只有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小事里透过表面看本质,挖掘出蕴藏的深层意义,才能将更深层、更精准的思想见地,润物无声地传播给大众,提升宣传效果。

    乌兰牧骑队员把车厢当作首演舞台,是一条典型的从小事中挖掘出大主题的好新闻。火车延误错过演出,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件,经过记者挖掘梳理,找到了契合时代精神的大主题,有针对性地写出了极具社会影响力的新闻稿件,充分体现出其新闻价值。天气虽然寒冷,列车上的真情演出却让旅客倍感温暖;没有按时到达比赛现场,却将参赛曲目演奏给了更多的人欣赏;错过了比赛,却赢得了旅客们热烈的掌声和网友们的一致好评。这种强烈的对比迅速抓住人心、打动人心,让读者从中受到启发。它所反映出来的主题,是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新闻价值体现的是乌兰牧骑把初心和使命始终挂在心上、落在实处的生动实践。

    二、擦亮“新闻眼”增强新闻敏感性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迅速而敏捷地辨别和捕捉生活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中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还要练就过人的新闻敏感能力。新闻工作者凭借自身新闻敏感性,能够在海量信息中迅速过滤无效或与事件不符的信息,并捕捉到更多不同角度看事件的价值线索,分析并辨别相关线索是否具备深度挖掘的内涵,从而增强受众黏性。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新闻工作者要有精准把握新闻的敏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意义;二是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许多事实的重要性;三是及时判断某一事件能否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四是及时判断某一事实能否对全局产生积极影响;五是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增强采访工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新闻敏感非常重要,它是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强化知识积累,勤于实践,通过多读、多看、多写,关注时政、民生、行业等,不断培养善于观察、发现及思考的能力。只有沉下心、俯下身,置身群众,扎根沃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才会有新闻敏感,才能在关键时候发现新闻点。培育新闻敏感并把握好度,需要时时注意、处处留心,及时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为提升新闻创作的质量,编辑记者应积极提升自身文化内涵、综合素质、社会实践经验,培养创新创造思维与互联网信息分析能力,提高新闻敏感性,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挖掘出大量有价值的新闻,创作出有广度和深度的新闻报道。

    乌兰牧骑队员在列车上演出温暖同行旅客,这条新闻之所以轰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记者敏锐的新闻敏感性。车厢变成了特别的舞台,参赛曲目变成了一场暖心的表演,让乌兰牧骑的3个小伙子意外走红;扎根生活沃土,在人民中间绽放,让乌兰牧骑成为文艺战线上一面鲜艳的旗帜。心中有人民随处是舞台,将乌兰牧骑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全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渠道更加广泛,表达手法不断创新,但强化内容建设依然是根本。新闻写作要增强读者意识,读者意识藏在新闻作品的字里行间。有读者意识的新闻报道会更有生命、有趣味、有故事、有情怀,更易引发读者共鸣。

    新闻价值在于人们对其关注的重点,是否能引发社会的思考。新闻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内容,而民声、民心、民意又是内容的关键。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社会现实,更需要被社会大众喜闻乐见。一则新闻报道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读者距离的远近。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洪流充斥着信息渠道,受众一般都比较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和新闻。当记者决定找小切口、讲真故事时,要从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问题或事物着手。只有把反映人民呼声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任务,才会受到公众的信任。

    从新闻生产来说,采取矩阵模式宣传展示,更能让新闻报道“动”起来,让受众在互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抓住受众的兴趣点,通过更有针对性的选材和策划,把对重大决策部署的宣传,转化为受众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新媒体环境下,与“大水漫灌”“高举高打”式的新闻报道相比,“精准滴灌”小落点式的新闻报道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新闻吸引力更强。

    3个乌兰牧骑队员将参赛曲目献给同车旅客,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舞台。这个新闻素材被多渠道、多形式接收,并将采集而来的素材进行符合各自平台特点的“深加工”,通过多种终端多次分发,做到即时、全面地播发内容,讲好新闻故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达到“聚而合之”的最大宣传效果。新闻报道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组委会破格允许他们参赛,他们的作品最终获得了银奖,达拉特旗乌兰牧骑3位小伙还获得了组委会增设的特别奖。为了回应广大网民的关心和社会期待,鄂尔多斯媒体记者跟进追踪报道,刊发了《马头琴声温暖同行旅客 ?“轻骑兵”载誉归来信心倍增》《乌兰牧骑——在人民中绽放》等后续报道,将“暖心”故事的结局分享给受众。与此同时,央视《黄金100秒》栏目导演组也注意到了此事,并且向3位乌兰牧骑队员发出了邀请。

    有细节就有温度,有温度就有热度。这样的新闻传播出去是好故事,更是好声音,是主旋律,也是正能量。

    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需要锤炼出见微知著、发现新闻的好眼力,透过事物表象发掘内在价值,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用小切口表现大主题,才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

    作者简介:武文玲,鄂尔多斯日报社编辑

    编辑: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