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湿了眼眶的语文课

    雷鸣

    学习课文《故事大王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故事。

    故事大王帅帅今天讲《智斗大海怪》,讲到精彩处突然停下来,过了一会故事继续,“威武的虾将军抡起大刀,带领身着盔甲的蟹兵,向大海怪发起了冲锋……”而帅帅停下来是为了不刺痛一个残疾小观众宁宁,他巧妙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把“驼背的虾将军”改成了“威武的虾将军”,友爱善良的帅帅用智慧保护了宁宁的自尊心。

    这篇课文的难点便是揣摩帅帅讲故事突然停住时的内心活动,体会帅帅美好的心灵。

    初读这篇课文,孩子们并不能体会文中帅帅的聪慧与善良。于是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帅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帅帅讲故事时为什么忽然停住了?这时候帅帅看到了什么?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孩子们开始默读,思考问题的答案。

    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学生的口头表达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别:

    “威武的虾将军抡起大刀,带领身着盔甲的蟹兵,向大海怪发起了冲锋……”

    “驼背的虾将军抡起大刀,带领身着盔甲的蟹兵,向大海怪发起了冲锋……”

    “威武的虾将军”“驼背的虾将军”,文中的确出现了这两种不同的表述。这时候我问大家:“同学们,怎么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呢?难道帅帅讲了两个故事?”

    生:“没有呢,帅帅只讲了一个”

    师:“那怎么出现了两种回答?”

    生:“其实帅帅真正讲的是‘威武的虾将军……”

    师:“那‘驼背的虾将军是怎么回事?”

    大家开始思考。

    有生回答出:“本来是驼背的虾将军,但是后来帅帅说成了威武的虾将军。”

    师:“你们知道帅帅为什么这样说吗?”

    学生继续思考。

    有学生回答出:“为了不刺痛宁宁。”

    学生思考了很久,勉强找出了课文里的一句原话,如此看来学生还没有理解帅帅善良的举动与其背后的原因。

    我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呢?我尝试进行情景再现,于是问学生:“谁想挑战故事大王帅帅,把这个精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小手积极地举起来了。我点名叫了小超。

    他跃跃欲试的神情透出了对这次朗读的自信,大家也都看着他,和我一样充满期待!

    小超开始了,“威武的虾将军抡(lún)起大刀”,“抡”字刚出口,全班就炸开了锅,有的起哄,有的哈哈大笑,“小超你读错了!”“哈哈,这个字都不会读,还当故事大王呢!”……

    在一片哄笑声中,小超低下了头,眼中含泪。我制止大家停止吵闹,鼓励小超继续讲故事。坚强的孩子含着眼泪,带着哭腔读完了。我极力地表扬了他的勇敢与坚强,又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安抚他。

    我心里一直思索着如何处理这个课堂小插曲,我想批评班上同学刚才的行为,告诉学生嘲笑、打断同学发言都是十分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可二年级的孩子我直接告诉他们、用强硬的态度制止他们也许并不能从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和这篇课文的难点一样,如何让学生有切身体会呢?看到这时失落的小超突然让我想起课文里面驼背的宁宁,想起如果宁宁被嘲笑,可能比小超要更加难受。大家刚才的嘲笑让小超很受打击,可是直接批评同学们他们不一定能体会。也许可以借这个“嘲笑事件”让大家学会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我没有直接批评刚才大家的行为,而是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超刚才为什么流泪了吗?”

    生沉默。

    师:“我想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你遇到了小超这样的情况,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难受,想哭,不开心……”

    师:“被人嘲笑的滋味很难受对吧,同学们,帅帅看到驼背的宁宁是怎么做的?”

    生:“没嘲笑他”“把词都改了” ……

    师:“为什么他把词改了?”

    生:“因为帅帅知道被人嘲笑很难受,不想让宁宁被嘲笑”

    师:“帅帅是在保护宁宁。”

    生:“是的,帅帅不想让大家伤害宁宁,帅帅很善良”

    师:“是呀,帅帅真的很善良,如果他在我们班,应该也会保护刚才的小超。”

    此时学生已经基本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了,小诺突然举起手“老师,我觉得大家做错了”,小诺站起来,我看着他竟然眼里含着泪水。同学们的目光都汇聚到小诺的身上,看着流下泪水的小诺,大家沉默了。

    小诺的眼红红的,看着他,我也莫名地鼻子一酸,湿了眼眶。“如果你是帅帅,你会怎么保护小超?” ……

    這堂课中,我原本头痛的一个问题因为一个孩子的失误得到解决,也正是因为这个失误,打开了孩子们和我的情感。人的很多感情是会引起共鸣的,同理心让我想到每个人都不希望被嘲笑,当大家看到小超因为被大家嘲笑竟然泪流满面时,二年级的孩子切身感受到嘲笑别人是一件令他人痛苦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由此转到课文里的宁宁,他的驼背如果被刻意放大,引起大家的关注,肯定会受到嘲笑,也必定会让他感到痛苦,所以善良聪明的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语,从而保护了宁宁。此时孩子们已经能体会到课文里帅帅心灵的美好。再重返现实情境,小超的被嘲笑而流泪与小诺的因为“大家都错了”而流泪,让学生能够从课文联系到自己的经历,学生的情感才充分打开了。而我的流泪是因为帅帅的善良,小超的坚强、小诺的感悟,还有大家的沉默。

    这堂让人泪湿眼眶的语文课让我有了两点感悟:

    一是领悟到语文课堂中绝对不能只有冷冰冰的知识与严肃的说教,只有做到关注语言文字的内涵,开启学生的情感,联通学生生命的体验,才能算得上一堂合格的语文课。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很多教师都认为:“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提出“让感情进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等一系列要求,突出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良好的品格、健全的心理素质、丰富健康的感情。一个人“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甚至发展到自私自利、残酷无情。”

    二是相比一成不变的语文知识,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的流动对学生生命的熏陶与感染才是一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实现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多以情感内容为主,如亲情、爱国情、友情等。这样的内容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其形式简单、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而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而言,这是开启他们人生的重要素材,但情感教学目标其实是最难达到的一点,它需要教师以语言为媒介,在听说读写和字词篇段的训练中相机进行。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决定课堂的心理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小学生的角度加以理解和开发。恰如托尔斯泰所说:“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为这些感染,也体验到这些。”对于情感教育时机的选择、教育方法的采用,教师都要倾注心血。适时捕捉生活和课堂中的细节,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情感教学。可以说,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作者通联: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