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三策略”

    刘英林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持续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已有认知自主发现数学的奥秘,教师也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结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对学生形成有力的引导,促使其逐步提升自主学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学能力;策略

    初中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是有较高要求的,仅仅依靠被动学习的方式,很多学生并不能够准确把握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会影响教学质量,阻碍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十分有必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持续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已有认知自主发现数学的奥秘,教师也需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形成有力的引导,促使其逐步提升自主学力.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自学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生动化的学习情境,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数学自学的兴趣.

    1. 借助生活实物,创设学习情境

    初中生针对知识学习所拥有的主动意识以及不断探索的动力,都需要立足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这一基础之上,只有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才能就此提升主动性,才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因此,想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这一氛围,需要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要聚焦于主动学习动力以及兴趣,进而才能够在其驱使下展开对知识点的探索和学习,才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力.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梯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聚焦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更积极更主动的数学思考. 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展现相关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基于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展现数学知识,也呈现了生活实例,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数学思考,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展开高效的知识探究,树立自学意识,提高自学能力.

    2. 基于生活场景,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现实应用,所以,需要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融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简单易懂,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能够主动接近数学知识. 针对数学这门学科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其学习难度较大,所以更需要足够的学习兴趣,进而才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

    在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认识图形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篇幅,以“轴对称”为例,生活中随处可见轴对称图形的例子,所以,在前期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链接生活,将生活中的实例呈现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搜集,根据现有的认知,了解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只蝴蝶,很多学生一看到就能够脱口说出它的两只翅膀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切不可止步于此,还应当触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哪些事物具备与此相同的特征,这样就能够顺势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不仅使学生所掌握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自然地关联在一起,也能够立足于学生的自我认知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自主学力,还能够培养发现数学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乘方”一课时,可以借助孙悟空的金箍棒设计例题:如果金箍棒的起始长度为3厘米,每一次增加的长度都为3厘米,根据这一规律,20次之后,金箍棒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在这一问题情境下,学生大都会选择逐步推算,当所有的推算结果得出之后,就能够了解乘方为何物. 这不仅是一种提高自主学力的有效举措,还有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和记忆.

    改进教学模式,培养自学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要善于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培养自学能力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自提出之后,就得到了一线教育者的认可与肯定. 当下的翻转课堂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载体,改变了原有课堂中师生的地位,同时改变的还有知识的接受方式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 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预设目标对大纲进行合理设置,由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与其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不仅要自主完成教材阅读,也要就此展开提问,结合教师的引导,顺利完成知识的习得与内化.

    例如,在教学和“投影”相关的内容时,首先需要教师给出明确的指导,告诉学生如何展开学习. 可以将与此相关的内容制作成为微课,在课堂教学之前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在课前顺利完成自学,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检测性练习. 当学生遭遇学习重点和难点,或者出现思路不清时,一定要及时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避免学习偏离预设. 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由教师展开针对性的讲解. 在这一自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强度必然要与其个人能力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还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促进了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提高其自主学力方面也具有极其显著的现实意义.

    2. 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培养自学能力

    每一个学生在思维方式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可见集思广益不仅有助于丰富知识,也能就此营造和谐且积极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 可以立足于教材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出示和扑克牌相关的游戏:在桌面上放置了4张扑克牌,分别为梅花3、4和红心3、4,如果从这两组牌中分别抽取一张,求两数同为奇数的概率. 如果可以选择小组合作的方式,必然有利于提升解题速度,学生两两一组分别抽取,自然就能够轻松且高效地得出正确答案.

    又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绘制三角形. 因为每一个人在画法及测量角度方面都会存在偏差,然后观察每个图形的不同点,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若满足边相等或角相等这一条件,则究竟能够画出多少个不同类别的等腰三角形?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提升了团结合作能力.

    开展自我评价,形成自学习惯

    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逐渐丰富,会随着学习以及成长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 所以,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适度放手,由学生展开自评,不仅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自我感知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笔者所创设的是游戏竞赛的方式:说一说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实例. 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自评,有的学生提出桌面、车库、伸缩门等等,因为是第一个回答的学生,所以能够列举的实物相对丰富. 也有学生提出黑板、平行四边形纽扣以及桌面等等,因为一时想不起来,还重复了几个之前学生所说过的实物. 当学生费力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平行四边形之后,笔者设置问题:你自己对这些回答是否满意?如果总分为10分,你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几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回答,端正学习态度,既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也可以根据自己所打的分数展开有效的评价,促使其主动补充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这种阶段性的自学意识得到了有利渗透,使其对知识的掌握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接近.

    总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养成主动动脑思考的习惯,当然拥有这样的表现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教师也需要结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于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仅是为了顺利实现教学预设,也是为了落实自主学力这一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