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肖明军

    摘? 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小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承担着培养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任务。要想在小学阶段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道德教育,传递法治精神,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当代诉求和具体表达,彰显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追求和育人为本的发展方向,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学生观不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就不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就不同。教师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增加教学中的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改变以往讲故事、讲知识、讲道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教学中的对话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对话形式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也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要读懂教材设计,可以借助“主持人语”、活动图标和留白的提示,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學的出发点,由于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都有话可说,对话的展开就有了一个起点和基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时,讲到“认识公共生活”这个话题,从对学生的课前调查结果和学生课上交流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网上购物是不是公共生活”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清晰,甚至没有思考过。学生会有认识偏差,可能会以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覆盖对整个事物的看法。课堂上,有近半数的学生不清楚网上购物是否属于公共生活。通过增加师生对话,学生认识到网络虚拟世界也存在公共生活,生活中最常见的网上购物就是公共生活。教学时,教师以思维碰撞为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话题的思考,在与已有生活经验发生联系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这样才能让每名学生都有收获。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学活动安排,设计好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对话,使学生能在对话中既学到技能、技巧,又调动了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自主的道德学习非常重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从价值说教转向价值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地提升或者拓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并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杜威曾经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1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讲到“课余生活助我成长”这个话题,在分享同龄人的课余生活片断时,面对怎样处理自己闲置的文具和书籍问题,有学生质疑: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换,自己缺可以再买。如果有人缺,把闲置物品直接给他就行。针对这些想法,教师应该做出调整,适时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闲置文具或书籍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什么结果?把自己闲置的文具或书籍直接送给同学,可能让受助人产生什么心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开展“闲置物品交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让学生在活动时有机会与不同的人交流。

    又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一方水土? 一方生活”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教材涉及了东北雪乡、水上人家和陕北窑洞,如果学生的居住环境正好具有特殊性,那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直接说说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来扩充教学内容。

    2. 采取恰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微课针对某个特定内容进行展示,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微课具有短、小、少、精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第1课时“改革创新谋发展”时,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农业、工业、科技的发展,展示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知道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且充满希望。

    3. 课堂教学以有效且多样的活动为基本形式

    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可以保证学生主动且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多样呢?首先,教师要读懂、领会教材中活动图标的提示,理解教材预设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如教材统一编写的活动园、阅读角等图标指示,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节课,个性化地使用某些活动提示,如“找一找”“想一想”等。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主题上的困惑点和兴趣点,适当调整教材中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例如,对于“体会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活动内容,针对城市和农村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思路。对于城市学生,可以设计相应模拟活动来感受农业生产,如种地、除草、插秧等;对于农村学生,可以让他们回忆自己与父母一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的情境。最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要尽可能地体现出教学过程的层次性,以此来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综合发展、生活的整体建构。例如,不要都是语言交流类的活动,或者都是动手类的活动,而要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活动。

    4.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会反思

    为了方便教学,教师教学用书融入了部分教学设计。虽然这些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师指明教学方向,但是却不适合所有班级的实际情况。因此,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课后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总结新发现、新理解和新创意,并把它们作为未来教学的新起点。反思需要载体,教师反思的载体就是问题。反思起始于问题,落脚于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第8课“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第2课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民主共和渐入人心”时,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进行的探索,体会仁人志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懂得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师主要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着重围绕“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究,如“革命者为什么不怕牺牲,坚持革命?”“为什么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我们还要纪念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等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历史、反思历史,感悟历史事件和英雄故事背后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学生在尝试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师要珍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作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重要责任,从多角度探究有效的新式教学活动,更好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同秀. 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 学周刊,2020(2).

    [2]王培培.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