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下的教学探索

    王艳 汪海彬

    【摘 要】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提出“乐情”“冶情”和“融情”三原则,将其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基于情感教学三原则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为:以“乐情”原则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以“冶情”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情感;以“融情”原则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学;初中语文;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37-02

    【作者简介】1.王艳,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五中学(安徽黄山,245000)教师,一级教师;2.汪海彬,安徽省黄山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感因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同步发展,实现教学目标。1993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情感教学心理学》一书,明确提出情感教学的内涵、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系统揭示了情感的特性、功能和心理机制,提出“乐情”“冶情”和“融情”三条原则及其实施路径。为此,本文依据情感教学心理学三原则,进行初中语文情感教学探索。

    一、以“乐情”原则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乐情”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造积极条件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为此,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精心设计教学:

    1.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心理匹配策略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学活动,从主观上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使学生以愉悦的情绪学习。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多源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达到与作者同步的情感体验,这样才更易于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并且完成课文的情感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2.采用超出预期策略组织教学,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超出预期策略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处理教学内容,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一些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会划分层次、概括段意、总结主旨,而大部分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固然,整体把握课文是很有必要的,但笔者认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内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鲁迅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童年生活趣事入手,鼓励学生回忆趣事,然后与鲁迅所写的内容进行对照。这样,学生就会处于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对课文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内容教学的目标。

    二、以“冶情”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情感

    “冶情”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调节自身情感来感染学生,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通过教材所表达的情感来陶冶学生。

    1.通过调节自身情感来感染学生。

    教师也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此才能以积极的情绪状态开展课堂教学;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培养自己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并把这种热爱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和全部教学内容中。如初中语文的说明文教学不仅是学生畏惧的,也是不少教师难以把握的,因为说明文往往以介绍事物或事理为目的,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内容的枯燥加上形式的单调,使说明文教学的情感阵地是一片荒漠。教师应积极调节自身情绪,克服自身讲解说明文的畏惧情绪,表现出对说明文的热爱,如此通过自身情感来感染学生。

    2.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来陶冶学生。

    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指教师从情感维度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材内容能充分发挥其情感陶冶方面的积极作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中存在着“重知轻情”的局限,更多强调写作目的、主旨以及技巧方面的知识,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挖掘,为了改变这一格局,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如在教授议论文时,除了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基础知识,了解议论文的论证层次和逻辑关系,还需要挖掘一篇议论文所表现的情感。如《纪念白求恩》一文,毛泽东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整篇文章的论证也正是基于毛泽东对白求恩同志的精神的赞美,只有挖掘出文章中的这份情感,才能使整篇议论文显得热情洋溢。

    三、以“融情”原则构建融洽师生关系

    “融情”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师生人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融。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且直接的作用。

    1.发挥情感的协调功能,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的协调功能指情感具有促进或阻碍人际关系的效能,能融洽师生关系。情绪情感作为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之一,对其他心理活动或机能具有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正性的、符合个体所处情境的情绪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作用,能提升信息加工速度,促进其顺利进行;而负性的、违背情境氛围的情绪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瓦解作用,个体将出现意识狭窄、对自身行为控制减弱等现象。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师的积极正性情緒有利于其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进行;而当教师将消极负性情绪带入课堂时,极易将自身消极情绪归因于学生,从而破坏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回路。

    2.发挥情感的迁移功能,调整学生学习心向。

    情感的迁移功能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在教学上表现为能调整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学习心向。教师以自身正性情绪关怀学生,不仅可以使师生情感得以交融,还能以情感为纽带,改变学生对于教师所授教学内容的看法,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以情冶情、以情促知,充分发挥师生间良好情感的积极作用,才能达到知情并茂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