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价值分析

    史小英

    

    

    【摘要】目的 分析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 选取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临床观察,依据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主、被动康复锻炼及按摩法,并依据实情调整,观察组在常规康复锻炼中加入良肢位摆放。采取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并进行并发症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运动功能改善显著,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显著,对患者生存质量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良肢位摆放;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2..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其致残、致死率较高[1]。偏瘫是脑卒中中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由于患者运动能力丧失,需要保持长期卧床治疗,若体位摆放不良将易引发肌肉痉挛、压疮等症,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预后。因此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价值显著,本文就针对良肢位摆放进行价值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观察,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骨折、帕金森病及精神症状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建立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41~72岁,平均(57.2±13.4)岁,其中缺血性脑卒中42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经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主、被动康复训练及按摩,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训练量。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良肢位摆放,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患侧卧位摆放: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患手屈曲90度位放于枕边,患侧下肢伸直,两下肢间垫软枕。健手放于胸前或身上,健侧下肢屈曲,呈迈步状。(2)健侧卧位摆放:患侧在上,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侧下肢置于软枕上,膝关节稍屈位(20~30度),健手屈曲外展,健侧下肢屈曲,背部垫软枕。(3)仰卧体位摆放: 患侧肩关节屈45度,外展60度,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髋关节伸直中立位;膝下垫软枕屈曲20~30度;踝关节于中间位,防止足下垂,健侧取舒适体位。

    1.3 观察指标

    在Barthel指数评分中[2],建立细化评价机制,内容包括平地行走、上下楼、进食、如厕、修饰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恢复效果越好。同时,治疗3月后随访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方差检验。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在Barthel指数评分中,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治疗后随访,观察组患者中,关节僵硬3例,肩痛1例,压疮2例,足下垂2例,总发生率为28.5%,对照组患者中,关节僵硬6例,肩痛4例,压疮3例,足下垂4例,总发生率为60.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中通过观察组良肢位摆放的应用,使其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中,观察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产生率比较中,观察组为2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7%,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治疗中的显著效果得到证实。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主要是防止患者肢体痉挛或后遗症的产生,保护患侧肢体关节功能,是治疗中有效的护理体位[3][4]。患侧卧位:患侧卧位增加患侧肢体的感觉输入,使患肢被拉长,有利于预防痉挛。健侧可以自如活动,是最佳体位。缺点:患肢在下,要注意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健侧卧位:患者感觉最舒适;缺点:由于健侧肢体被限制,活动能力下降;平卧位由于接触面积大,稳定性最强;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缺点:长时间采取仰卧位,由于紧张性颈反射和迷路反射影响出现姿势异常;以及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易出现压疮。

    综上所述,良肢位摆放依赖静止性反馈与持续性控制优势,可有效抵抗患者肢体异常状态,为患者的预后恢复产生有益效果。对患者康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 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5):147-148.

    [2] Ono Y,Honda T,Kuwajima H,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albumin level and long-term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apoplexy[J].Jap J Rehabilit Med,2015,52(8/9):550-554.

    [3] 程秀鳳.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93-94.

    [4] 滕金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