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印记

    郭茜 杨梦乔

    

    

    大班幼儿对时间已经有了一些感知,自我意识也在同伴交往、日常生活中不断发展完善起来。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是入学准备阶段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开展了认识、管理时间的系列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准备,应对未来学业与成长的挑战。

    迟到事件引发对时间的讨论

    一天早晨,孩子们正在安静进餐时,忽然,教室门开了,思琪进来了。老师看到思琪,一边招呼她进门一边说:“思琪,今天迟到了哦!大家已经开始吃饭了,快去放好东西洗手吧。”思琪的脸上挂着小小的难为情。

    餐后晨间谈话,老师对大家说:“今天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做到我们班级公约中的‘不迟到。思琪,今天迟到了没关系,能不能说一说你迟到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讨论,以后如何能够做到‘不迟到。”思琪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晚了。”“哦,原来是这样。那大家想一想,如何能不迟到呢?”

    “已经起晚了就动作快一点!”“让爸爸妈妈早一点叫我们起床!”“要抓紧时间。”“还有什么办法能不依靠爸爸妈妈,让我们自己起床呢?”老师问。“我妈妈给我买了闹钟,早上到时间会发出声音叫醒我。” “大家说了‘抓紧时间,‘时间在哪里呢,你们从哪里发现了时间?”老师接着问。“在房间里。”“教室里。”“在闹钟里面。”“在公共汽车站发现。”……“好像你们发现了,时间无处不在。”老师追问:“你们觉得时间是什么呢?”

    “时间是鸡,会在早上叫我们起床。”“时间是一个圆圈,不停地在转动。”“时间是圆形的,像钟表、像扣子、像笑脸、像硬币、像XXX的脸。”

    ……

    孩子们争相发表着自己对时间的看法,一时间班级掀起了对时间的讨论热潮。

    时间像什么——画一画时间

    借着孩子们对“时间”讨论的热度,集体阅读分享时间,老师拿出绘本《时间的故事》。打开绘本第一页,是一束光打在黑暗中:“世界上第一缕阳光是哪一天出现的?”“应该是恐龙灭绝以后吧?”“不对,恐龙出现前就有了。”“不对,宇宙大爆发的时候就有了。”“亚当和夏娃造人时候才有的。”“谁说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书里是这样描写时间的:“时间是蜗牛。过了早晨中午晚上,再过早晨中午晚上。过了春夏秋冬,要再过春夏秋冬。”“时间是淘气鬼。一会儿长,一会儿短。”

    绘本故事引发了孩子们对“时间像什么”的思考。孩子用想象力将对时间的抽象感知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描述。

    “时间就是以前的古董,你现在不能使用了,一用就散架了。”“时间就像戳破的气球一样,你戳破后,气就一点点放了,就再也弄不回来了。”“时间就像坐火车,如果到站了就必须上车,不然错过了就再也不能坐这个火车了。”“时间像冰块一样,会化掉的。”“时间就像水,喝完了就再也没有了。”“时间就像坐高铁,如果你中途下车了,就再也不能坐今天的车了,车就开走了。”“时间就是如果你长高了,就再也变不回小时候了。”“时间就像单行道,你开过去就再也不能开回来,只能往前开。”

    听完孩子们的表达,老师觉得大家的想象和思考都特别精彩,可以做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绘本。于是提议:“我们把自己说的画出来吧,做一本我们班的《时间的故事》!”孩子们欣然相应。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们利用区域游戏时间,在美术区“画”时间。一开始他们各自画各自的,后来老師为大家提供了长长的画纸,一些小朋友开始合作作画。孩子们的作品被展示在班级的墙上,大家都兴致勃勃地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时间在哪里——寻找时间的印记

    随后,在孩子追寻“时间”的热情下,我们又开展了“找一找时间的印记”活动。孩子们在班级和幼儿园里寻找时间留下的“印记”。他们自由分组,拿着老师提供的相机拍下自己的发现。在活动分享环节,各组小朋友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发现。

    “时间在水果上留下了痕迹,时间长了水果就变味了,需要用保鲜膜保护起来。”

    “时间在手电筒上留下了痕迹,老师老说手电筒怎么没电了。”

    “时间在胶枪上留下了痕迹,你知道这个胶枪使用了多久吗?”

    “时间在凳子上留下了痕迹,凳子上的水彩笔印怎么都去不掉。”

    “时间在正方体上留下了印记,做这个小东西花了我们一下午的时间。”

    没墨的马克笔,无法画画;干掉的手工泡泡泥,无法制作;破损的桌布,影响美观和清洁程度;损坏的小椅子,存在安全隐患……“时间真是个淘气鬼!”孩子们说。

    放学后,孩子们将寻找时间印记的活动延续到了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时光在身体上留下的印记。

    “时间在妈妈的肚子上留下了痕迹,妈妈生了两个宝宝后,肚子上有了妊娠纹。”“时间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迹,你看我变得更漂亮了。”“时间在爸爸的眼睛上留下了痕迹,爸爸的眼袋越来越大,我和妈妈说爸爸你很奇怪。”“时间在妈妈的头发上留下了痕迹,妈妈头上有了白头发。”“时间在姥姥的腿上留下了痕迹,姥姥的腿脚不灵活。”“时间在哥哥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哥哥的脸上长了青春痘。”“时间在我自己身上留下了痕迹,我从小时候爬到现在会跑会跳。”

    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孩子们对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且对时间这个“神秘”的朋友兴趣不减。老师也持续支持着孩子们的探索,在班级里投放了时钟、绘本等与时间相关的材料。其中孩子们最喜欢绘本《时间的故事》。绘本中提到“眼睛一睁一闭60次,一分钟就过去了”,引发了孩子们对时间长短的探索兴趣。带着对这个说法的质疑,孩子们进行了亲身实验,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发现书中的说法确实是正确的。孩子们对这个结果并不满足,他们纷纷讨论起了自己的本领:有的孩子说自己一分钟可以拍手100次;有的说自己一分钟可以拍球200次……于是,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我们开展了“一分钟可以做什么”的挑战,并请家长用视频记录下来。“一分钟的时间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做的事情是不同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好事情,就能在一定时间做更多事。”

    “回想一下,早晨我们都要做哪些事情?做这些事情都要用多长时间?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分享结束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道。

    老师的提问变成了一个家庭亲子小任务。孩子们回到家中请爸爸妈妈协助,记录下自己早晨穿衣、洗漱、收拾等环节需要的时间。通过这样的记录,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时间就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一点点地不停向前。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时间记录表带回班级时,老师和大家一起计算和规划,每一位小朋友都推算好了起床时间,保证每天都能按时入园,不迟到。

    管理时间,管理自己

    在系列感知时间的活动中,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老师在班级日常环节过渡时,也会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关注时钟和时间。慢慢地,孩子们对幼儿园的一天有了自己的认识。我们进行了绘制“幼儿园的一天”时间饼图活动,进而又延伸出绘制周末时间安排饼图。在园所和家庭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时间进行划分,借助钟表、计划表等工具,逐步形成孩子对时间的规划意识。

    在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讨论自己的时间分配饼图时,有孩子说:“我有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我的计划去做事情。我要做好多事情呀,本来晚上我想玩一会儿乐高,但是其他事情做完后就马上到睡觉时间了,我只能去睡前洗漱,没有时间玩乐高了。”这番话引发了很多孩子的共鸣。

    于是,老师问:“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怎么才能把时间用好呢?”孩子们提出可以做计划,或者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好清单。于是,他们尝试用绘画、符号的方式列出清单,并将需要做的事情分类:“必须要做的事”须先抓紧时间做,“想要做的事”才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做。做计划时,应分清先后主次,给要做的事情排好序。

    列清單的方法让孩子们感到很有用,于是他们又将列清单的方法迁移到各种不同的事情中:列购物清单、列晨间或睡前流程、列出游准备物品清单等等。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在我们关于时间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从对时间的感性认识,逐渐到发现时间、认识时间的珍贵,最终孩子们学会珍惜时光,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生活,学习自我管理。

    这个主题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和成长。孩子们说出的话语、手绘的图画闪耀着哲学家的光芒;兴趣昂然的思考、积极主动的行动与探究,同样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与惊喜。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有能力的、具有自由意志的生命体。他们能够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游戏。当我们沉下心去倾听儿童的话语,将它们记录下来,试着跟随、欣赏,并给予支持时,我们就会发现儿童令人惊叹的力量。这次主题活动过程中,我们追随幼儿的兴趣,对孩子们的行动全然接纳;教师的提问是启发性、引导性、支架式的,通过提问不断激发幼儿将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在问题的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将发表观点的空间和机会给予幼儿;在与幼儿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成为学习成长的共同体。教师在观察、欣赏、支持幼儿过程中,也获得了专业的成长,在陪幼儿走过珍贵童年时光的同时,获得一段珍贵的职业与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