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中心取向下小学数学课堂能动学习策略

    田军霞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教师的授课行为应当契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小组活动、对分课堂四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儿童中心取向;学习策略

    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教师不应该用强硬的方式教育学生,而是要综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习惯、情绪冲动和智慧水平,通过疏导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向良性的方向转变。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逻辑思维比较复杂,学习难度相对最高,儿童中心论的引入带来了新的教育思路。如何给学生营造趣味横生、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学习状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课题。对此,笔者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生活情境、问题启发、小组活动、对分课堂四种教学策略,期望能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创设生活情境,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意识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要想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动学习,首先要从意识层面入手,唤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引导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生动的知识引入情境,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引入了趣味动画片《猫和老鼠》,借助斯派克、汤姆和杰瑞分肉排的经典剧集片段来阐述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当学生看到斯派克、汤姆和杰瑞三个角色因分肉排不均而打成一团时,不仅体会到了乐趣,还直观感受到了“平均分”的意义。通过动画情境,教师提示学生:斯派克、汤姆和杰瑞他们三个是因为肉排分的不均等才关系破裂的,那么三个人怎么分一整个肉排才算公平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从分数知识中寻找答案。

    二、引入问题教学,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行为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会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果再进行有效的思考,就能将欲望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时,教师带领学生一同玩“剪刀、石头、布”游戏,随后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游戏中能不能一定获得胜利?当学生得出不一定获胜的结论后,教师顺势对学生讲道:成功与失败都属于这个游戏的一种可能性。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老师提前告诉你们下个回合我要出“布”,你们能不能获胜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肯定能获胜”以后,教师再告知学生:你们知道我要出“布”,就能确定出“剪刀”能获胜,这时你們的胜利就是一种必然性。由此,教师将“剪刀、石头、布”游戏作为问题教学的载体,成功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

    三、组织小组活动,提供学生主动实践方向

    小学生限于年龄因素,其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学习专注度也有待提升,这也意味着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独力难支的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解题研究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活动,并为每个小组量身制定学习主题,鼓励学生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来克服一道道数学难关。例如,在教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时,教师为各个学习小组布置了调查统计任务,让学生统计当地一家商场某个商品一周以内的售卖情况,将每天的售卖量以扇形统计图的方式记录,要求每个小组至少统计五种不同的商品。这种主题活动赋予了学生充足的学习自由,并且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课堂中脱离出来,不再拘泥于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将学生实践探索的方向对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引导学生体会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奥妙,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培养均大有裨益。

    四、开展对分课堂,给予学生主动探究时间

    很多小学生在能动学习方面发展不足,主要因为自己的学习过程长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并没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对分课堂模式,将整个课堂时间一分为二。前半段用于知识讲解,后半段给予学生讨论研究。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时,教师讲解完列方程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寻找等量关系”之后,专门将半节课的时间应用于例题的拓展练习。为了避免例题内容太过枯燥,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例题,搭配背景音乐、生活情境和卡通图片,力求让例题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由于对分课堂会占据一部分理论讲解的时间,导致学生数学根基的成长不足。教师可以将重要的知识分析录制成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后重点复习,为学生能动学习的培养做好查漏补缺。

    笔者以儿童中心论作为研究导向,结合教学实践经历,从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思考、学习实践和学习时间作为教学切入点,综合上文所讲述的生活情境、问题启发、小组活动、对分课堂等教学策略,得出以下结论:以儿童中心取向作为教育前提,教师的授课行为应当契合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主观能动学习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尤雅萍. 指向真实学力的能动学习范式构建研究[J]. 读写算,2020(30).

    [2]任晓霞. 让学生成为“主体性觉悟”的“探究者”:“能动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建构策略探析[J]. 小学教学研究,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