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统战文化建设

    郭鑫 陈旭坚 郭昱

    关键词 文化建设 高校 发展

    作者简介:郭鑫、陈旭坚、郭昱,南方医科大学校团委。

    中图分类号:D6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38

    本文立足于高校统战文化这一关键词,对统战文化的基本信息、存在现状及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共青团的实际工作着手,探讨如何在共青团系统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战文化。一、高校统战文化的内涵

    高等学校是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提供教学和研究的组织,汇聚了大批党外分子的优秀学术科研人才,不仅数量多,而且政治学术层次高,同时还与其他优秀人才联系紧密,更重要的是对我国的政治干部有一定的影响,是民主党派和党外干部的“源头”。高校统战文化不仅具备统战文化的普遍特征,而且也结合了高校的固有特点。

    以“高校、统战文化”为关键词,在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提取有用的文章信息发现学界对高校统战文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高校统战文化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团结高校内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营造的一种人文氛围。其他观点可以通过可以通过统一形式进行体现,并且在工作中也有具体表现,同时也能大部分内部人士统一的行为标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这点都体现了高校统战文化的政治性和潜在的文化熏陶作用。

    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杜薇等人对高校统战文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他们认为高校统战文化是围绕高校内的统战人士以及相关工作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内形成的特定的文化内容,不仅包括统战方面的文化,其中主要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和多种内容。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统战文化和高校党政部门作为研究的基础,对高等学校师生寻求中国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区域文化的认同,用青年人去影响青年人,通过不断努力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二、高校统战文化的作用

    (一)政治导向

    高校统战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统战工作从诞生的一开始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进行工作的,统战文化也是一种具有醇厚政治色彩的文化,所以在使用统战文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而且还可以将政治作为具体导向。

    高校统战文化是统战文化在高校的具体体现,它主要对针对的是高校的党外人士以及港澳台、外国留学生等不同人员。面对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文化,我国高校必须以一种能被所有的受众接受并认可的价值准则来进行活动,只有这样,全校师生才能够把实现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高校统战文化就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具有引导性的价值观念。

    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积极指引高校统战人士在参与高校多种文化活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实际的文化感受以及爱国感受,对于形成良好的政治基础以及体系都有着一定的帮助。另外,通过开展活动的方法还能提升文化建设覆盖范围,确保政治导向具有正确性,对于改变文化结构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大时代背景下需要严格按照具体标准和原则,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将共产党作为中心点实施统一完善和部署,为民族复兴以及梦想奋斗提供稳定基础。在进行统战文化结盟过程中需要确定鲜明主体,在党带领下,其他部门的配合下把高校内各方各面的力量全都凝聚到学校的发展建设上来。

    高校汇集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学术优秀人才,在自己的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所发表的观点对社会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引导作用。高校统战文化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帮助党外人士以及港澳台,在外国学生的角度来讲,需要不断提升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做好文化衔接工作,这样才能对建设目标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学校做出了贡献。

    (三)协调关系的作用

    高校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高校教师群体就有党员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党外人士之分,学生群体有团员、党员以及港澳台、外国留学生等。一旦学校结构有变动、格局有调整的时候,相关的教学矛盾、学术矛盾、行政权力矛盾以及文化差异等等就会暴露出来,高校统战文化能够在“和而不同”的引导下,通过沟通协商,使得各方各面都退让几步,重新构建缓和稳定的局面,呈现出新的和谐的高校环境。三、高校统战文化的现状

    (一)高校统战文化的受众具有多样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的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的成员结构也越来越多。首先是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教师不断增多,其次是来校的交流访学学者的数量也随着课程设置的丰富化不断增加,再者是港澳台、少數民族以及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面对如此复杂的统战受众,学校的统战文化受到了一定的考验。

    (二)高校统战文化工作制度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高校很少设置独立的统战部,许多高校将统战部作为党委其他部门的附属机构,例如“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党委组织部(统战部)”等等。此外,统战工作的相关制度文件规范在高校也比较缺乏。当前众多高校只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作为统战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比较缺乏根据学校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的相关实际操作文件及其他规章制度。另外一点是当前高校的各二级学院很少设立独立部门、配备专门工作人员从事统战工作,导致统战工作在二级学院不够重视,大部分教师对统战工作的了解仅限于一年一度的学校统战课题申报。

    (三)高校统战文化的实践创新不足

    高校的教育体系中统战文化的相关教育较少,具体体现在高校教师一般致力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展研究,对统战工作及相关文化的思考较少,在学术科研中缺乏对于统战工作的研究及成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很少开设专门的统战课程以及统战教学,使得学生对于统战文化的了解较少;在各种教材特别是思政教材中也很少涉及到统战文化相关内容,教师课堂讲课对于统战文化相关内容提及较少;统战文化的相关专业课程也尚未开设,针对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也比较缺乏等等。

    (四)高校统战文化工作缺乏宣传

    当前高校统战文化工作多以集中召开会议、集中实地走访为主要方式,登陆高校统战部的网站会发现统战部和其他党委部门共用同一个网站,而且网站发布的相关链接多以党委其他部门的活动、工作、制度为主,统战工作屈指可数,有的链接内容甚至为空白。由此可见,高校统战网站的工作存在“重创建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对于相关的统战文化工作缺乏宣传。四、主要对策

    (一)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坚定政治方向

    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始终认同党领导,并且还要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最高政治管理原则。对于我国共产党而言,共青团属于基础和储备军,所以需要通过合理方式进行合理地文化宣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政治意识和核心理念,始終坚持维护领导地位的原则。

    共青团需要严格按照党的部署和指导进行工作,并且还要需要明确具体目标,其中包含了服务大局、严格治党以及凝聚青年等部分,重视思想方面,并且还要将其作为核心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引领成长和凝聚精神的效果。需要将社会主义作为核心部分进行引领,做好精神文化和专题方面的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马克思观点以及立场,对于具体问题分析也有着重要意义。全面做好省委和基础团组织的重要工程,确保工程多项目标符合标准,将智慧团建作为发展建设基础,从而确保牵引工作质量。

    进一步完善全校系统组织树建设,做好系统团组织、团干、团员报到查缺补漏等工作,有效整治空心团支部,全面增强和改进基础团务工作管理,增加实际的团体覆盖面积;做好组织转换和团费收缴等方面的工作,对于脱团工作和基层工作都要进行整体规划,从而也能让日常工作具有可追踪特点。做好团籍清缴方面的工作,对于不符合标准和可追踪部分进行整改。全面发挥出团组织具有的优势以及特点,将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进行结合,定期进行有效指导,合理提升青年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认知。

    (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重视朋辈群体的影响

    榜样具有非常大的力量和能量,在年龄相仿的范围内具有的作用更加明显。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对优秀学生进行模仿,学生大部分精神理念和价值观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在这个过程中和朋友、同学接触的概率最大,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等都在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对比和参考,所以对于价值观建立造成了一定影响。大部分学生更愿意接受年龄相近的教育,学生希望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兴趣交流和相处,所以在进行兴趣交流过程中需要对这种情况重视。

    高校共青团需要通过以德服人的方式,做好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榜样,从而才能发挥出行为引领和示范具有的全部效果。在进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而且还要确定新时代党建方向,定期开展党建交流会和分享主题活动,这样才能发挥出党员干部以及优秀人物的带头作用。

    通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榜样激励学生,以优秀典型带动学生,以德才兼备、求实创新的学生骨干队伍引领学生,增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三)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强化统战文化理念

    在宏观的角度来讲,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以及生命力,其中涵盖了大量生命因素和同化力,具有包容性、亲和性以及创造力也非常强,所以对其进行延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构建良好的生命延续基础。在统战文化落实过程中需要将“和”作为发展基础,严格依据和谐、合作、互助、团结等原则,将民族文化团结和党派文化作为发展基础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中涵盖了大量统战文化、经典内容,在理念方面也出现了相同点,因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强化统战文化相关理念,实现两者的融合是统战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

    高校共青团要落实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立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记录机制,打造学生的“第二成绩单”和“第二毕业证”。规范校园文化秩序,进一步加强团学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继续开展“梦屿千寻”花灯赏、“艺鸣惊人”才艺大赛,等一系列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配合学校教师节暨教学质量活动月开展“尊师·尚学”微视频创作大赛、学生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社团如中医药文化社团、茶艺+麟云社、龙舟队、太极队等社团的文化育人功能,通过文化宣讲、义诊、太极班教学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对于新媒体建设一定要重视,在进行新媒体工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基础工作的理论进行,做好基础路线确定和宣传理论确定工作,为大学生和主流传播提供稳定基础和重要价值。对于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以及民族思想也要进行合理借鉴,综合综合我国实际需求进行价值观念确定,通过视频、图像、文字以及音乐等方式进行优质内容、重要观点传播。发挥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创客工坊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研发、种子培育、项目孵化、高水平竞赛五位循环创新氛围。

    (四)强化服务引领,实现知行合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使得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理性认知之后进行亲自体验,同时还要协助学生完成实践和理论方面的有效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目标和重要价值。在进行价值确定过程中,需要对具体手段实施确定,将我国特色主义思想作为具体引导,新时代文化作为发展核心,重视精神扶贫工作,整体提升青少年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让当代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文明素养。

    高校共青团应该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多样的社会生活,了解新时代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 加強志愿者队伍建设, 广泛吸收社会各界青年参加志愿服务, 主动参与百姓宣讲、价值传递、“三下乡”、文化服务等实践活动。

    (五)加强制度创新

    在建设统战文化过程中需要得到制度支持,对于制度而言创新是发展和文化建设基础,这样才能建立具有稳定的统战文化基础。在进行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统战思想,在引领过程中也需要确定工作部分职能,建立良好的统战体制。由于高校体制需要对多个机关单位进行确定,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明确思想,所以学校和高校部门之间需要建立稳定关系,而且还要改变已有的统战工作情况。让党部门和党支部之间建立密切配合关系,可以让统战工作进行的更加具体,而且也会更加贴近群众,同时还能让意见得以表达,对于协调关系和矛盾也有着重要意义。

    然后,需要让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员参与制度制定过程中,而且还要培养此方面的人才,做好相关的选拔工作,这样才能解决改革建设以及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还需要逐渐构建完善的监督体制,通过公开方式解决制度方面的问题。在确保成员基本条件和权利可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激发建设以及成员发展方面的积极态度,这样才能逐渐构建具有民主性和时代性的政治氛围,对于提升成员凝聚力也有着很大帮助。最后,为了确保统战工作顺利进行,那么就要保障统战顺序,并且在进行的初始阶段进行深入研究,做好计划和预算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活动进行有着足够的资金保障,同时也能完成资金充分利用的效果,对于统战文化建设而言提供了稳定基础。利用以上方法可以实现价值管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形成民主和谐的高校统战文化氛围,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凝聚力,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实现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杜青林.大力加强统战文化建设[J].求是,2012(7):7-9.

    [2]刘岩.我国高校统战文化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9.

    [3]金婷.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的路径提升[J].世纪桥,2013(3):113-114.

    [4]杜薇,施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5(3):71-75.

    [5]王景.新时期高校统战文化工作的新思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132- 133.

    [6]贺军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努力把共青团锻造成为新时代党的助手和后备军[N].中国青年报,2018-01-12.

    [7]魏晓文,修新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培育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8(9):98.

    [8]邢海阔.认知视阈下的高校统战文化建设探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0):60-61.

    [9]张木林.传播统战文化理念 推进统战文化建设[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