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青海建设中的心灵生态塑造

    冯永香

    青海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生态是青海最重要最可持续的品牌。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体现到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工程建设、民众生活和政府监管各方面,让生态文明成为全省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青海发展的鲜明标识。”在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新征程中,除了注重生态环境之美的打造,更要注重人的心灵生态之美的塑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对青海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才是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长久之计。

    心灵生态美的塑造是美丽新青海建设的心灵基础

    保持自然生态美,首先需要塑造心灵生态美。打造美丽新青海,塑造心灵生态美是根本前提。

    一是心灵生态美的塑造是实现美丽新青海的心灵基础。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新青海的前提和基础。在生态立省战略的指引下,青海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较好地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打造青海的自然之美,根本前提是要塑造人的心灵生态之美。只有拥有一颗正确认识和对待大自然的心灵,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打造青海的自然生态之美。

    二是心灵生态美是打造自然生态美的心灵导向。心灵生态对自然生态有着根本的导向作用,自然生态美的打造,需要塑造良好的心灵生态。对于青海而言,建设美丽新青海,塑造人的心灵生态美是关键。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青海发展的最大优势,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青海将会失去发展的优势,青海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也就失去保障。因此,要保护好青海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需要人们拥有一颗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美丽心灵。

    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绿色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一是培育绿色文化是塑造心灵生态美的重要途径。青海自提出“生态立省”战略以来,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建设美丽新青海的过程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青海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要实现绿色发展,就需要培育绿色文化,形成绿色理念和绿色行为,从而构建绿色文化浸润的心靈生态。绿色文化涉及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方面面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是培育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态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要以培育绿色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绿色文化所包含的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渗透、贯穿于绿色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对绿色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青海在践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培育绿色文化体系,将绿色文化渗透、浸润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建立绿色教育新环境

    心灵生态美的构建,需要营造绿色教育新环境。青海在生态文明的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对人的内部心灵的关注度还不够。为了提升公众的心灵生态美,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绿色氛围”。学校是进行生态文化培育的关键场所。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构建幼儿园到大学全方位的绿色教育体系。要加强绿色校园环境建设。针对不同教育阶段,营造各具特色的绿色校园环境,进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实现绿色熏陶。构建绿色教育教学及管理体系。要推进绿色课程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绿色理念和绿色知识,从而让绿色价值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另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唤起学生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行为。

    二是加强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企业人。必须推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核心是要构建绿色价值观。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同时要加强企业员工培训,使其树立节约、环保意识,并成为一种日常的规范,贯彻到每一个细微的行动中。

    三是加强绿色社会文化建设,培育绿色社会人。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各种新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绿色文化宣传,大力倡导绿色饮食、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进而营造绿色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要开展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绿色阅读,普及科技、法律知识,让更多群众参与绿色文化活动、享受绿色文化生活。同时加大绿色文化产品供给,发挥青海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创作一批反映青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作品。

    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推进绿色生产新方式

    绿色生产,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企业作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核心主体,要有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致力于不断推进绿色生产绿色管理。

    一是推进绿色生产,提供绿色产品。首先要大力发展作为青海龙头产业的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要充分发挥青海的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提高旅游等服务业的供给质量,推广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与互联网、农业、会展、文体等产业的深度整合,提升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完善旅游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进而将青海打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胜地。其次,要发展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清洁生产、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推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从单纯的种植、养殖和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是推行绿色管理,实现绿色发展。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的远见卓识,以绿色发展战略为指导,进行绿色经营管理,树立绿色公司形象。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宣传企业绿色经营理念,包括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财务管理、绿色营销管理等,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所有环节,从而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

    心灵生态美的塑造需要构建绿色消费新模式

    践行绿色消费,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形成勤俭节约、绿色环保、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一是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在绿色消费过程中,要将绿色消费观念根植于公众内心,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如在“衣”的方面,应避免过度消费、奢侈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在“食”的方面,要注重勤俭节约、避免过度浪费。在“住”的方面,对住有所居,不要盲目追求大而忽视生态环保。在“行”的方面,要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环保公交、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总之,要在日常生活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是完善绿色消费制度,构建绿色消费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废弃物管理、限制商品过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要制定绿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以及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要制定消费方式绿色化的相关细则,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绿色消费长效机制。同时,要以强有力的制度执行力保证绿色消费制度的实施,从而为绿色消费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总之,建设美丽新青海,首先要保护好青海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之美是美丽新青海建设的基础,而自然生态之美的打造,最根本的是要构建良好的心灵生态。要以绿色文化作为支撑,用绿色文化浸润心灵生态,培育具有良好绿色观念和绿色素养的绿色公民。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