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彭瑛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一部分,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语文产生一定影响,人文精神的渗透能够强化素质教育本质。下面文章通过对高中人文精神渗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下人文精神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84

    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较之以往有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上,更是突破了以往教学活动的局限。在实际中,不管从哪种角度看待语文教学,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精神则是尤为关键的载体,其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大帮助,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落实。

    1 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

    在高中学生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理念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课堂进行人文精神渗透,能够帮助高中学生接收积极的思想进行精神面貌建设,从而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茁壮成长。语文课堂作为人文精神教学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往往具备需求性和基础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人文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完成自我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完善,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成长,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能够对学生的精神建设和道德人格完善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高中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之一,其价值取向和道德素质往往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实现德育智育教育的最优化,运用语文课堂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方式来实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筑,让高中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的德育问题,不断的创新来实现自我的人格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德育观。

    2 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受到高考影响,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注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设定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所以当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补充更多理论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理解与记忆。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方面的培育,在教学中未能全面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全面学习发展具有较大限制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诸多教师都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比如各类文体阅读方法、修辞手法应用、文言文解读、写作训练等,促使语文学习工具性更为突出。语文教学内容严重偏离了学生现实生活,人文思想难以有效传递,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导致学生语文课程学习成效难以提升。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中,诸多高中语文教师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此类片面化评价模式,将导致学生人文精神难以得到有效培育,限制了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升[1]。

    3 提高中专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教育的策略

    3.1 改变当下高中语文教育的观念,增强教师人文精神的理念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意义和人文精神,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做题方法,而应该向学生传递一些人文素养。例如,在文言文教學过程中,很多老师在讲解时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章中的虚词和实词含义、文章的句法句式等一些古汉语语法。而文章的表达和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和作者的生活背景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关注文章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样的借鉴。例如,讲解《劝学》这篇文言文,其蕴含的知识点相对较为庞杂,名句也较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解其中的句法句式以及诗词和虚词的用法,在一些基础知识讲解完成以后,应该进一步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比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应该在成功之前不断积累,一点一点提高,对于一些大事绝不能急于求成。再比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教师可以通过这句话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不能在尝试之后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应该坚持到底,总会有所收获,对待事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充足的信心。上述这些课文知识的延伸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使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基础理论,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逐步渗透到了学生的思想中[2]。

    3.2 发掘语文课文中的人文精神,实现平滑过渡

    人文精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爱国之情,可以是友情,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文学涵养、社会道德价值、执着的科研探索精神等。我们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不能生搬硬套。根据语文教学进度,结合语文课文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平滑的过渡方式。比如在苏教版高一语文《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谈到了应该如何去获得教养。其实,教养本身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教养的获得可以来自书籍,也可以来自校园。老师会从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个点切入,跟学生谈论教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谈论如何在校园里获得教养,如何从书籍里获得教养。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养的理解,老师还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行为和现象,让学生去分辨是否有教养。比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满心怨愤,对同桌发脾气;或者有的同学在老师组织的自习活动中态度消极,并对其他积极学习、认真学习的同学态度鄙夷;还有的同学对自己成绩好的科目洋洋得意,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说三道四缺乏尊重。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没有教养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用教养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人文精神的继承者[3]。

    3.3 健全人文精神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过程中,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课堂教学模式来满足人文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的渗透。在学生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中,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人文精神教育,来保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培养。因此优化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人文精神教育学生更好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让人文精神回归课堂教育的本位,让学生的德育教育回归教学主体,通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来将人文精神教学模式与语文知识有效的结合,进而激励高中学生在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下,实现优化自我的价值观,将人文精神教育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师的课堂的教学中,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有效化。在健全的人文精神教学模式中,要求高中学生和语文教师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保证在健全的人文精神教学模式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助于课堂上下人文精神的教育能够很好的进行。健全人文精神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为学生心智心理的成长提供一份良好的引导,这更好地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教育职能。在日后课堂教学中还应该结合高中生特点与语文课堂优势,更好的开展人文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宏园.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17.

    [2]王金宏.人文精神渗透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分析[J].语文课内外,2019(22):75.

    [3]黎龙.再谈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才智,2018(1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