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实践现状分析

    郭井双 潘宏伟 崔性赫 万海英 崔小良 张宝华

    

    摘? 要 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哈爾滨学院、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六所省属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专家咨询、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所高校的实习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进行;实习周数有所不同,集中在六周、八周及半年;多数学校有固定实习场所,但实习场所均不属于学校自有,有两所学校的实习场所属于校企联合。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实习实践;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4?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4-0127-02

    1 前言

    体育类专业实习实践是各体育类院系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体育类专业教学实践与其他学科类专业教学实践有相同之处,但其本身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之处。从教学实践的目的来看,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无论是师范类专业还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学实践都是对体育类大学生从师、从业素质和在校学习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规范化实践考察和职业标准要求的检验[1]。改革开放以来,各高校在实习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伴随高等教育的扩招以及对体育人才要求出现的新变化,为高校实习带来新的难题。目前,高校实习面临人数多、场所少、时间有限、质量难以保障等方面的困难,面对社会发展需求,高等院校需积极采取措施,明确实习实践的目标和任务,探寻有效实习路径,确保实习效果,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服好务。

    2 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实习时间? 如表1所示,在所调查的六所高校中,有三所高校把学生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有一所安排在第六学期,还有两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安排在不同学期进行,一个在第六学期,另一个在第七学期。总之,实习时间都集中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体现了黑龙江省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的时间还是比较集中和接近的;各学校在实习周数上有较大差别,主要集中在六周、八周和半年及以上。

    实习场所? 在对六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场所的调查中发现,两个专业均有固定实习地点的有三所高校;有两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有固定实习地点,体育教育专业没有固定实习地点;有一所高校两个专业均没有固定实习地点。实习场所均不属于学校自有,其中有两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场所属于校企联合。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场所依次为健身房、其他、学校、社区;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场所依次为学校、社区、健身房、运动队、其他。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在实习实践时侧重点有所不同,社会体育专业更多的是面向社会,主要从事的是健身指导、咨询等工作;而体育教育专业主要面向的是学校体育,从事体育教学、教书育人,体现了两个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实习过程? 六所高校在学生实习前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在实习期间配备了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与交流的专业教师带队指导,为学校有效开展教育实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高校在实习前开设了基础理论与实践课,如学校体育学、体育实习与指导、运动解剖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课程,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实习之前,各高校对学生进行了专项培训和思想动员,为了确保和提高实习实践的时效性,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监督考核。考核部分由大学生所在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完成,并上交实习报告。实习结束进行实习总结,学生汇报具体实习实践情况,总结实习过程的体会和收获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由指导教师或系部进行解答并总结,汇总实习材料,为下一届学生的实习实践做好铺垫。

    3 实习实践对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

    语言表达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听、练的时间多于说、讲的时间,语言表达和动作讲解示范的机会较少。在实习期间,实习生通过给学生授课(学校)或会员授课(健身房),在语言方面可以得到较好锻炼,言语表述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各单位在人才招聘时要考核的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面试主要是讲授和技能展示,而讲授和技能也是体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对就业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伴随着角色的转化,观点、视角、行为方式等都有了新的变化,提高了对社会和工作的适应能力[2]。

    认知能力? 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从书本和教师处获取知识,以学生的角色来接受知识和技能,在实习中是以教师或教练的角色输出知识和技能。由于角色的转换,他们认知的角度便会发生变化,对相应知识和技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展各项工作。如学校运动会、体育比赛等的筹划、组织和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的进一步学习,为他们日后就业增添竞争实力。

    实践能力? 目前,我国体育专业院系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会用,专项技术会做不会教,实践能力严重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实践是围绕教学活动目的而进行的由学生亲自体验的实践活动,实习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起点,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开端,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由于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体育院校开设课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理论与术科。无论是理论还是术科,学生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获取知识,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人少有机会通过实践培养和锻炼专业能力,而实习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在相应的体育领域探索开展各项工作,不仅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也更好了解和认识了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

    4 实习实践存在问题分析

    實习时间短,效果难以保证? 在对六所高校的实习调查中发现:有四所高校是在第七学期进行,两所高校安排在第六学期,实习周数集中在6~8周,只有一所学校是半年以上。在实习期间,学生进入实习场所首先要了解实习场所的概况和要求,熟悉实习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项管理,为实习实践做好准备。实习期间的前两到三周,学生接受培训、观摩、学习等,之后才能进入真正实践体验环节,剩下的实践时间也只有4~6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至上思想的存在使得一些学校占用体育课堂,不能保证体育课开全开满,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

    实习基地与场所不固定? 由于实习场所能容纳的人数有限,因此,各高校基本采用分散的方式进行实习。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本是在学校所在市区内的各单位进行,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实习主要集中在健身场所,既有本地区的健身房,也有外地、市的健身房。无论是体育教育专业还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每年实习的时间基本一致,但实习的场所会根据具体情况而相应调整。由于师资、资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不能全程陪伴指导,以致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监管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 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学生虽然对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有了一定了解和掌握,但由于缺少实践机会,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当以教师和指导员的身份进行工作时,便会发现知识的匮乏和技能的缺失。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能将所学致所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确实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有些高校课程的开设是参考其他院校来确定的,并没有真正根据学生需要、社会需求实际设置课程[3],在课堂教学中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轻学科间的交叉性、融合性与实践性,致使在校所学与工作所需不符,出现脱节现象。由于教学时数减少,学校在课程设置时便会有所侧重,难免对一些课程有所遗漏,无法体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5 结语

    实习是高校教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合格体育人才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实习是学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体验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契机。学生在实习中会接触不同的教学设备和环境,在先进理念、良好风气的影响下,在资源丰富、体育人才聚集所产生的浓厚的教研、健身氛围中,不但可以得到严格正规的训练,而且能受到良好教育氛围的熏陶,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郭井双,潘秀丽,等.师范类体育专业大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6):532-534.

    [3]刘宁.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2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