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产品生产模式的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

    郭少聪 董曼培 何雅洁

    

    【摘 ?要】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仍存在品种单一、质量参差不齐、农产品的规模经济发展困难等问题,推动农产品生产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发展迫在眉睫。农业信息化为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变提供了方向和内生动力。目前,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信息化素质较低等问题。论文基于“农户+政府+龙头企业”的新型生产模式,提出河北省农产品生产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提出河北省农产品生产模式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ill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variety, uneven quality, and difficulty in developing scale econom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urg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from traditional mode to intelligent mode.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provides direction and endogenous power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mode to intelligent mode.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low quality of farmers' informatization. Based on the new production mode of "farmers + government + lead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mode in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mode in Hebei Province.

    【關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生产模式

    【Keywords】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agriculture products; produc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F323.5;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5-0036-03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对维护国家稳定、人民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全国粮、棉、油等作物集中产区之一。农产品生产模式仍然存在种植管理模式单一、农业产业机构不够合理、农产品质量层次良莠不齐、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等问题。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生产模式和结构亟待发展与转变。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积极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2018年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数字农业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信息网络安全水平,有力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普遍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信息化为转变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为智能化模式提供了方向和内生动力。

    2 农产品生产模式特点

    我国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方式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但是这种制度也决定了我国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特征。这种生产模式难以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个体化的经营模式导致农产品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作用。

    “农户+政府+龙头企业”的新型生产模式是基于土地流转制度的生产模式,土地流转制度让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情,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规模、技术和资金问题。在这种新型生产模式中,农户负责出让土地;龙头企业负责解决农产品生产管理中的技术建设、专业人才、市场预测、融资等方面的问题;政府负责创建特色生态农业生产园区,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好农民的引导和安置工作,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入驻,创建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从而提高园区农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3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是指将信息科学理论及信息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管理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农业信息化使得农业生产者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得完整的农作物生产管理数据和市场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贯穿于农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这些技术的综合不断完善和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技术性、生产方式的合理性和生产经营的综合水平。

    2020年5月,河北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的指导意见》提出,为带动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河北省将大力推广全产业链托管、菜单式多环节托管、股份合作分红、股份托管并行、专业化托管、供销社为农服务6种主要托管服务模式。这种新的托管服务模式将农户、批发商、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农产品生产过程。实行农产品生产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模式发展迫在眉睫,基于农产品生产模式中的“农户+政府+龙头企业”新型生产模式的特点可知,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农户、政府和企业三方的相互合作与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信息化助力农产品生产向着智能化模式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

    4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提出针对农业技术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的研究[1]。20世纪80年代后,农业信息化的相关研究才逐步系统和完善起來[2]。Ikoja-Odongo指出农业信息的及时获取能够帮助农业经营者更好地定位市场、把握市场价格变化,从而为经营规模扩大化创造条件[3]。有学者研究日本的农业信息技术运作模式属于“精确农业”模式,结合“国小以寡”的本国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开发出特色而的农业信息化系统[4]。印度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合作的发展机制,政府负责投入信息化基础建设资金,企业负责联合开发多种农业信息系统和基础建设硬件,农民负责管理网吧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5]。Lesaoana-Tshabalala认为由于农场经营者和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状况不同,农业信息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保证农业信息得以更充分利用[6]。Caroline Haythora thwaite指出农业信息资源的高价值应通过社会网络在不同主体间传递方法、信息与技术来实现。

    4.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较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农业信息化可以为农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农业的精准化、管理智能化的新型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李姣娥认为需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7]。罗春龙提出应基于已有的电子政务平台,借鉴“数字城市”的优秀经验,结合实际来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8]。胡建兵提出既要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要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9]。以辽宁省为例,赵坤提出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专业人才缺乏[10]。吕敏提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运用大数据理念和创新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数据化、精准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11]。杨森通过对比国内农业外信息化建设经验,发现我国在基础设施、观念意识、专业人才等方面存在短板,应进一步探索与改善[12]。徐旭初提出要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为契机,促进数字化农村合作社[13-15]。

    5 农业信息化实施方案与模式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和实施过程复杂,涉及主体利益较多,具体的实施过程很难。为适应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农民、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合作发力(见图1)。

    5.1 农户负责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人工管理

    农产品生产的信息化建设要借鉴农户的种植管理经验,并通过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实现。农户负责提供流转土地给企业或者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农户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实践者,要首先了解智能化模式的实施方案。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不再拘泥于人力和依靠主观经验判断的方法,而是构建集环境生理监控、作物模型分析和精准调节于一体的农业生产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改进农业生产工艺,从而进行农产品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生产管理。

    5.2 企业负责农产品科学化、个性化、品牌化的管理

    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农业市场的时间、空间和地理位置限制,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政策信息、技术信息、采购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将会得到实时监测和传递,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能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环节都能够通过唯一的食品识别号对农产品进行查询认证识别。

    5.3 政府负责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政府在进行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中主要负责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在政策上保证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大型龙头企业为本地的农产品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和营销活动,为农户、企业和市场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以便于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在生产管理环节,政府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应将智能设施与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农业测土配方、茬口作业计划以及农场生产资料管理等生产计划系统,提高效能。

    6 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建议

    河北省农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农户、企业和政府等多放的努力合作,解决现有农产品生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6.1 建立“农户+企业+政府”合作的管理体制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农户的日常劳动力付出,也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当地农户提供基本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设备,政府要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作为农户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对农户来说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政府要利用自己的公信度做好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农户要充分利用政策资源和政府资助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企业应该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向农业渗透,衍生出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应用等创新型农业新业态,利用信息共享平台打通生产和经营的通道,注重提供高创新技术转化能力。

    6.2 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就是财富,没有农村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由于农业信息服务前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前期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相关人员配备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拨款和专项资金投入来实现,因此,政府应将农业信息化投入列入政府投资预算,建立稳定完善的投入机制,在农业信息化网络软硬件设备、后期维护、信息员及农户培训等方面留足资金,使整个系统能真正运转起来,更好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各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开发整合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特色农业生态园区时应确保园区的统一设计,生产标准的制定,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等工作。

    6.3 提高农户的信息化素质

    通过相关的政策文化宣传改变基层群众传统的农业思维模式,针对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现实状况,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适应性和接受性,让农民自身对农业信息技术产生好奇并且想掌握这些技术。充分利用各类网站特别是本地农业信息网站发布农业、农村、农民的各类信息;办好农业信息刊物、集镇信息板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探索利用手机等现代化通信手段进行信息发布的方式。同时,应不断对农民进行培训,以提高农民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并结合相对简单的业务,使农民受益于信息技术,从而提高农民对信息技术的搜索和应用能力,加快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1】Mark Tucker,Ted L. Napier.Preferred sources and channel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formation among farmers in three midwestern US watersheds[J].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2,92(2):297-313.

    【2】丁亮.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3】蒋利.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8.

    【4】石坤鹏.什邡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案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5】陈立平,赵春江,梅方权,等.印度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借鉴[A].“863计划”数字农业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863计划”数字农业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北京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5:4.

    【6】Bopane V. Lesaoana-Tshabalala.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eds and resources available to agriculturists and farmers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Lesotho[D].Johannesburg:Rand Afrikaans University,2001.

    【7】李姣娥,牛萌婕,李清清,等.云南省數字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20(20):84-85.

    【8】罗春龙,蒋春祥,陆宁.基于“数字城市”视角的“数字乡村”探析——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45-47.

    【9】胡建兵.建设数字乡村 赋能乡村振兴[N].中国商报,2020-07-22(001).

    【10】赵坤.辽宁数字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3):73-74.

    【11】吕敏,袁帅.发展农业大数据助力河南省数字乡村建设[J].农家参谋,2020(15):238.

    【12】杨森,汤星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探究[J].小城镇建设,2020,38(3):61-65.

    【13】徐旭初.把握数字乡村发展趋势,促进农民合作社数字化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7):16-18.

    【14】郑阳.以数字乡村战略为契机打造“小”且“精”的合作社品牌[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7):28-29.

    【15】吴彬.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打造数字化合作社正当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