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秘书职业化视域下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万军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模式突显,人才作为企业走向成功道路上最关键的环节,企业间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各项工作中起着的“桥梁”、“枢纽”作用的秘书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价值,秘书呈现职业化发展趋势,这使得高校在培养秘书人才时需要重视市场需求。笔者从秘书职业化的视角,结合分析当今市场对秘书工作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秘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推进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校秘书人才的培养建言献策。

    关键词:秘书;职业化;人才培养;能力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78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秘书的定义

    秘书主要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队、院校内的一种行政职位,是各级领导机关及领导人员的参谋助手,主要职责是协助决策、承办业务、搞好行政工作。

    1.2 秘书职业化

    秘书职业化是现代社会职业分工的必然结果。秘书职业行为形成了完善的管理系统,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保障其运行,职业性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体现了本职业能有效的预防秘书腐败,提高秘书的工作效率,实现与国际接轨等功能。

    2 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意识培养欠缺

    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严格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和认知能力,学生接受学校的教育,首先完成对于专业基本意识和责任的教育,了解于本职业的特点,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心中的专业认知能力明显不足,学生在本科教育结束之后,如果能继续坚持本专业知识所属的领域和专业特长的话,这就有力证明学校在对于学生专业培养方面是成功的,反之,就相当失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2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诸多高校的秘书学专业中,大都以行政管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合并在一个系部内,这些系部都具有相似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这就会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秘书学专业课程未体现秘书学专业本身应有的特点。另外,秘书学专业实践性强,但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课程设置过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社会对秘书这个职业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致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2.3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秘书学作为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师资配比不足,教学将难以进行,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力令人担忧,甚至很难具备胜任秘书工作的能力。在高校教师资源中,教师们大多是从相近的专业中转岗而来的,大多数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屈指可数的,虽然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是非常优秀的,但由于他们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专业实训条件缺乏

    我国多数高校进行秘书专业的培养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给学生灌输许多的理论知识,停留于表面,而对于一名秘书工作者而言,他是需要更多的实践过程,理论与实践现结合,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之中。比如问到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哪些环节更为重要,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认为,实践环节更重要。更何况是社会实习,虽然学校都会给学生定期制定一些学习计划,但是,学校和学生的实习都是流于形式,大多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

    3 提高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举策

    3.1 培养专业意识,加强全局引导

    由于目前高校秘书学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欠缺,导致许多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从而缺失了专业意识,进而对于行业未来的发展和个人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高校有必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加强对于他们的引导和训诫,采取不同类型,不同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整个四年的学习阶段,给学生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专业知识的兴趣。比如,大一年级可以进行学长学姐的交流会和师生交流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大三以后,学校举办秘书知识竞赛,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3.2 优化课程结构,培养职业技能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强学生对于其他方面的一个能力水平,比如通过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多开设专业素质课程,比如中国秘书史、秘书英语、管理学原理、秘书英语、公关礼仪等。但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不仅学习到專业知识和应用技能,还要学会实际操作运用的能力。

    3.3 优化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个属于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师队伍来培训一批特色学生。比如暨南大学尝试了创新的方式,它们开设了秘书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该专业的学生都有两个老师来进行培训,一个是一线工作人员,另一个是自己学校的老师,这样可以通过校内外,完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师资力量同等条件下,创造出符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学习和教学方式。

    3.4 加强专业实训,提高操作能力

    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秘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全过程中,一定配备一些专用的设备,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比如高校普通话实训室、速记速录实验室、三笔字实训室等。实训中,必然要遵守实训室规章和制度,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学校的实际建设,建立类似的专题实训基地,拓宽实训的渠道。如礼仪课程,应重点投放到实际操作上,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同场合的穿着规定,从穿着上体现出基本的礼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现代秘书职业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校应随着市场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层次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制定动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出更多的高质量专业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志标.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肖生福,杨锋.秘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3]邓胜芳.高校秘书专业教学应与秘书职业化相适应[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6).

    [4]刘冬生.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7(11).

    [5]章玫平.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因素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03).

    [6]张宏亮.秘书职业化进程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秘书之友,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