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学生基层组织中的作用

    秦振洋 朱媛

    摘 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各大高校的各类组织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快捷的途径。图组织的活动同样需要运用新媒体的手段,尤其是学生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团中央书记秦宜智指出:“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既要发扬传统思想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基层组织;作用研究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77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并普及,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学生表达个人诉求的途径亦越来越多。而学校以往的由下及上、层层传递意见的反馈模式(学生—学生组织—学校),在应对需要亟待接收并解决学生反馈的信息时,显得力不从心。在此模式下,学生组织缺少正式的渠道去了解民意,整合意见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

    1 问题提出

    1.1 背景

    新时期,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新媒体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以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媒体为传播渠道的新媒体平台,对信息传播与交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了解社会也从过去的传统媒体向数字化新媒体进行转变。关于新媒体的“新”,业界普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并非绝对。新不仅仅是从新技术上的考量,更多在于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渠道和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集合自媒体、多媒体等多种媒体于一身新的传播社交媒体为传播渠道的新媒体平台,对信息传播与交流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了解社会也从过去的传统媒体向数字化新媒体进行转变。

    面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引导青年、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证调查,目前高校学生组织新媒体在管理上主要存在扶持体系、監管体系、管理体系、运营体系、权威体系等建设工作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五个工作观念的转变思路,积极发挥学生组织新媒体的最大效用。

    1.2 目的意义

    在高校中,学生组织新媒体除学校官方媒体外,还包括由学生组织或个人组成的新媒体群,共同形成高校宣传阵地格局。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组织新媒体的作用并未都得到高校的关注和认可,这也导致其在管理工作、传播交流中存在阻碍。因此,落实解决高校学生组织新媒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问题,构建一个高校新媒体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外部发力,高校完善相关机制形成保障形成机制保障,推动专业化建设,有助于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理论基础

    自1967年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CavlGoldmark)在他发表的一份商品计划书中提出“新媒体”这一词,“新媒体”这一概念出现迄今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而《online》杂志对新媒体下过的一个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流传播——也受到许多人的推崇。而国内研究者在吸收国外研究者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时,也对“新媒体”做出不同的定义,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的理解,即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所谓的新媒体就是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今天的网络就是新媒体。笔者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靠网络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的表现形式、运作方式都与时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在论文中,笔者所指新媒体主要指大学生所熟知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工具或平台,如微信、微博、网络论坛等。

    1.4 理论分析

    高校学生组织通过使用新媒体网络平台,能够更为快捷地发布和传递信息。组织者和参与者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互动,参与者有好的想法和建议可以及时地提出,组织者可以及时采纳并进行自我改善。同时使用新媒体平台也为学生组织开展活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更方便快捷。此外,使用新媒体平台还可以拓宽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使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活动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组织的创新动力。

    2 新媒体的运用及影响

    2.1 新媒体对学生基层组织的消极影响

    2.1.1 新媒体的多元文化生态造成学生价值观体系的多元化

    新媒体无屏障即时传播的特点使学生可以更以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信息的叙述方式从传统媒体的单面性向多角度多侧面转变,信息表现形式也由单一静态向多元动态形式转变,使得当代学生比他们的前辈具有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创新的精神。与此同时,新媒体海量的信息也导致多元复杂的文化生态和多元文化的激荡碰撞引起不同的价值观,矛盾冲突影响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容易使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学生思想混乱,产生迷茫心理。

    但是我们同时也能够看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不良的言论的错误引导下,绩效部分的青年学生对生活主义信心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前途存在模糊认识,尽管影响很好,但我们也应防患于未然。加强青年学生的理念信仰教育,坚决消除那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的理念信仰教育的渠道略显单一,主要是以思想政治课程和相关活动形式展开,未能及时运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宣传手段。

    2.1.2 信息接触量较大,心理压力增加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金伯利·杨曾对接触网络信息做过一项调查,他说:“无论我们是为了回忆一个曾经看到过的食谱而搜索几万个互联网站,还是给电子邮箱中的邮件写回信,我们都会把时间观念放在脑后,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将更多的时间浪费在网络世界,在这期间,4个小时变得更短。”学生长时间地沉溺在互联网络中,会不知不觉地降低他们的感知能力,而且在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时,学生们往往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理解和接纳。超负荷的信息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无形的压力,对于一些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他们甚至会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以至于干扰他们的正常学习,影响他们的思维深度,减弱他们的思维能力。

    2.2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拓展

    2.2.1 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延伸了大学生的认知感官

    各种新兴媒体的产生并运用,使人的触觉、听觉、视觉、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有助于大学生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克服或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避免主观臆断的失误。

    从当前情况看,青年学生的思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值得肯定的,以我院大学学生骨干为例,对党和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有较高的认可度,他们成绩优异并且自觉向先进的党组织靠拢,注重加深自身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修养,发挥着不可比拟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对组织的亲切感,责任感,归属感。

    2.2.2 新媒体的监督机制拓展了大学生的认知范畴

    大学生借助新媒体搭建的交流平台,赋予了他们自主地把握文字话语权、声音话语权和视频话语权,培养和营造了自我表达、交流和分享的习惯与氛围,而心灵与精神平等自由的表达、沟通和交流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标系中“精神健全、心理健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育”的基本条件。

    新媒体作为人类文明和科技成果的体现,会不断地把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文明进步等等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规章制度存在的弊端,日益频繁地暴露在舆论和评论的监督之下,这有助于营造出大学校园公正、公平、透明的和谐氛围和科学风气,激发大学生们的诚信意识、公平感、正义感等良好心态。

    3 新媒体发展措施

    3.1 当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新媒体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还打破了传统媒体霸权,使传统媒体在发行量、收听收视率、经营收入、受众结构、受众阅读习惯等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传统媒体依然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传媒现在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数字技术和新媒体使“全民写作”成为可能,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新闻信息生產和传播形态——公民新闻。

    先以一组数据来看新媒体的影响力,截止至2013年4月25日,搜狐新闻客户端宣布用户过亿。而早在此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突破5亿,有六成通过移动端登录。更具格局承载力的腾讯微信用户数也已突破3亿,由此可见新媒体的传播威力不可小觑。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干部和基层干部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任务,家具修读年限和创新创业政策出台,以及毕业实践环节增多,致使高校学生的流动性很大,很多国际办学形式的增多,部分学生会选择出国深造。随着学生干部人数的增多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学生基层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大网上宣传的建设,有效地发挥网络的时效性和无地域性的作用,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把学生会成员人文社科学院成立员迅速联系起来。用网络解决了空间上的距离感,使学生基层始终都能围绕在学生组织的周围接受教育,获取学校学院的相关信息,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群中基层有了归属感,同时也实现了高效的科学化管理体系。

    3.2 新媒体条件下学生需要理念信仰教育

    笔者简要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类: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内容庞杂,这其中不乏留言骚扰信息甚至攻击言论。对社会的稳定以及青年学生理念信仰的树立带来的不良影响。

    今年学生是庞大的守护用户群,并且上网比例已近饱和。结合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的新宠,这一定论我们不难得出新年学生实习媒体最大的受众群体的结论。这即是说只要善加引导,新媒体关于理念信仰的舆论导向。就有可能收获取消,因为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新媒体对青年学生快速的大规模的,主动的传播正确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从而为大学生的理念信仰教育实践提供崭新平台。另一方面,树立了科学而崇高理想信念的青年学生也可以成为自媒体。以点带面形成青年学生创新争优的集群效应。

    我院学生基层工作者要相应提升自己的新媒体使用能力和素养,准确把握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利用新媒体的扩散效应,将理念信仰教育植根于青年学生群众。其次,要整合各项教育资源,集中精力打造学院宣传平台,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合理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个体化,并搬迁上线,以满足青年学生的需求。运用社会导师资源,以新媒体社交平台为依托,以论坛互动、案例分享等形式为导向,吸引青年学生的观摩学习,以切移默化的方式时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向汲取。再者要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因材施教,打造人性化的理想信念教育素材,不同专业背景甚至不同年级的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鼻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以求教育的实效性。最后,要放手发动青年学生干部,针对干部骨干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后,发挥利用学生带头作用,以此在学生社区中扩散学习,达到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预期,这是源自我们群众基础,放手发动群众理念的学习和迁移,以青年学生干部作为宣传理想信念教育的自媒体,其效果将远远超过单一的课程学习和活动宣传。

    3.3 正确认识新媒体发展的动态环境

    未来发展中,针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要理性去分析问题,重视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双刃剑性质,了解时代发展的特点,了解当前的媒介发展环境,高校要积极去分析和判断,明确高校在现代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确保高校校园是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更加明显,是个性化与多元文化共存的发展局面,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程度也会加深,未来发展中,校园信息安全和信息监管仍然是高校文化建设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任何发展阶段,对信息的监管工作都不能松懈,而今后新的媒体技术也会不断出现,媒介环境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样也处于发展中,都与社会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研究中必须以社会发展实际为背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新媒体技术,不可过分依赖,也不可排斥,发挥其有利影响,避免其不利影响,才能促进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网络新媒体作为时代科技的产物,有着信息包容量大,资源丰富,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交互性和形式多元化的优点,它越来越受到高校组织者的喜爱。新媒体平台的合理运用,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想、增进学生的交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不断探索和丰富工作的新手段,整合新兴媒体资源,将其作为有效的管理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促进教育宣传管理,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

    4.2 建议

    1、完善新媒体组织的精神、文化、规章制度。高校组织要规范发展,要通过各自的精神、文化、规章制度为学生指引方向。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建立起专门的管理体系,如建立起新媒体中心。规范工作程序、简化工作流程、完善运行机制,要善于运用制度的手段去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2、加强创新理念,打造与时俱进的新媒体平台。将传统学生工作的内容与新媒体形势下的学生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满足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等的各种需要。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多种多样,这也对高校新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日常运营外,运营人员应学会追踪时事热点,提炼新闻要点,增强与师生间的互动,以便适应于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

    3、加强学生组织负责人的媒体素养和自我约束。随着信息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多种多样传播工具的产生,各种信息都在网上流传,这就要求学生组织负责人首先要具有新闻灵敏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果出现工作失误,应当及时承认错误并进行说明。其次要有判断能力,客观理智。新媒体平台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关注者会有不同的判断和看法,管理者应当冷静对待不同的看法,不可偏激,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英奎,林思梦,王杞酮,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析[J].企业研究,2019(4):52-54.

    [2]宋鈺婷.新媒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45,138.

    [3]黄月胜,杨素霞,黄婧.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运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3):85-89.

    [4]张美琳.试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J].国际公关,2019(8):86.

    [5]陆旻瑶.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87-88.

    [6]周燕.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6):77-78.

    [7]叶凡.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校园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综述及展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36(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