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孟卫东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文化惠民工程的落实是当前文化小康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如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逐渐的增强,然而社会建设却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并将其真实的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的重要性。文章对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 分析现在社会中所突出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开展作一定程度的探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惠民;策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矛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基层文化水平,发挥群众组织,用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村,为老百姓送温暖,更为老百姓老有所乐,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在落实政策时所遇到的问题

    国家近几年对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十分的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地改进,逐步去落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尽量使得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政策的福利。但是,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加上现状,能看出来还是有不少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的解决,没能做到全覆盖、均等化,这就导致可能有些地方能享受到政策,而有些地方并不能享受到,牵制了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的满足感。

    (一)社区内设施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好,政府对农村的建设方面关注不高,这就导致现在的资金有限,政府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来填补这三十年来农村建设的短板。受财力所限制,文化公共事业的资金不到位,对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就只能搁置。有些地方,为了响应号召,已经开展了文化服务体系的工程,但资金的不到位,建设一拖再拖,各种设施功能根本就不齐全,占用地方,还没办法给居民舒适的公共文化生活,更有甚者,在建设过程中基层文化建设的还有欠账。

    (二)文化设施管理的不到位

    有些地方在建设时,冲劲满满,一门心思发展硬件设施,到后期的管理维护时又丝毫不在意,少了管理维护,硬件设施的老化加快,使用率降低,最终只能荒废。荒废的场地不能带给群众身心愉悦,反而因为占用地方资源,又无法提供什么有利作用,让老百姓唏嘘不已。

    (三)文化资源、受众单一

    正常来讲,公共的文化资源应该是根据当地的人民群众的所需建设的,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文化中心千篇一律,感觉上去到那儿都是一样的,没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也没有创新,单一的文化资源使得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变低,甚至有群众感到不满意。城镇的文化惠民工程,因为它的覆盖面有限,没有办法去广泛推广,单一的文化资源,使得参与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的群体,很少有青少年去参与其中,收益群众的不广泛,是没有办法去展现出文化惠民工程真正的落实普及到群众生活中的。

    (四)专业型人才的缺失

    近几年国家才开始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于很多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加上建设工作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去支撑的,所以在开展政策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没有一套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组织群众进行活动时没有很好的创新性,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时也是没有激情活力,长此以往,人民群众的兴趣会消减,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结构上的失衡,处于短缺的状态,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便存在很多同志在做担任某职位做相关的工作时,还需要去兼顾其他岗位的工作,身兼数职却分身乏力,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也是很直接的影响到整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所需策略及方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公共文化服务在“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中,不仅要尊重百姓需求,更要努力培养百姓口味,如此才能既接地气又长精神。还需要对上面所说的问題进行解决和优化,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一)对财政的分配要合理

    当地的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的投入,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多方面发展,确保做到“多点开花”。要建立相对应的“小分队”,有专门负责的组织,也有专项资金,去合理的分配城市、乡镇、村的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可以偏向农村的建设,资金比例可以侧重于农村,要尽可能地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均衡发展,不能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建设。比如,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树立向基层倾斜的建设导向,调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在过去的很多年我国一直在对城乡间的差距做了很大的努力与改善,但是城乡之间公共文化资源上,不管是布局也好,还是公共服务也罢,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思路,转换方法去进行,统筹兼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尽可能地去形成以市中心为主要,县镇为辅,社区和村为点分散出来,争取做到全面覆盖,结构完善的一个系统结构。等到了在社会中,每一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资格去享受公共文化的服务,这才能去体现政府所做的公平。资金不足的方面,政府可以做一些措施,例如号召群众捐款,或者是找当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谈,要鼓励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投资,反馈给社会,福利给群众的态度。

    (二)加大建设强度,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基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等都是需要去建设的。硬件设施完善后,应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当然是需要另一套的标准跟管理服务的方式,所以政府应该去制定修改新的规章制度。免费开放的项目应该涵盖普及到多个区域,对外公示,让公共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这项工作透明规范地体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有些服务项目,例如图书馆、博物馆这种场地,应该逐步扩大开放项目,延长开放时间,加强安全措施,在场馆内应布置好休息区、学习区等,要做好安全预防的工作,例如:安全出口的标识,人流的控制,消防器材的更新添置,电梯的维护运行等等,为了万无一失。建设场馆其实就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它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发挥每个场馆自己的优势,积极宣传,准时开放,让人民群众能够从这些设施中感受到政府所做的良苦用心,同时给群众带来生活上的便利,身心得到满足。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切不可这样就不再去管理,维护场馆也是十分重要的,馆舍和设施应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文化惠民的作用,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实实在在用好,不要成为摆设。使用过后,应该每天都有专业人员对场馆进行清扫与维护,保证第二天群众再到来时,场馆的整洁干净,也能使场馆的利用率提升,就无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在重建场馆上面。着力完善,因地制宜的建设,方便居民生活。

    (三)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与规范

    要考虑到省市县甚至到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标准,还要去考量不同的服务对象的差异。要让公共文化服务跟老百姓实现一个零距离的对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性别,甚至是不同的性格,所需要的都是不一样的,要以群众的多元需求为突破口,从根本上去转变现在这种由上到下的单供给形式。具体就是说,现在的体系工程的建设,都是政府为了方便快速想要建什么就建什么,完全忽视了人民群众的感受,也没有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想法,这就是很明显的专业人才缺少的情况。所以当相关人员在进入政府机构去做建设的时候,应该先学习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内容、方法、措施等,结合现有的问题情况做出科学的培训管理方式,例如:请专家来讲学,派优秀人才出去学习,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加强文化工作者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提升水平,把公共文化落实到群众中,真正做到惠民。另一方面,培养人才需要留住人才,对于有些基层人员不愿长期留在基层工作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提升薪水或者是为其作一些良好的政策保障,以留住人才。人才多了,一人多职的现象就可以避免,文化工作就不会被压缩,公共文化服务也就不会卡在“最后一公里”。久而久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就这样诞生。

    (四)媒体的推广

    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传播力跟影响力。如今自媒体行业的兴起,我们不能按部就班的去使用传统的推广方式。要利用好新媒体,例如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发布一些有意思的文章,配上符合文章意思的插图或者小视频,就能发起热门话题的讨论,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全民都参与其中。在发布之前,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对文化产品去进行包装和推广,如果用传统方法去推广,只能有少部分人能够看到。应利用新媒体去着重描画文化产品的特性、主题、差异等等,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实时互动。只有真正的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我们政府的建设才能更加符合民心。

    (五)文化創新

    文化惠民工程的发展必将离不开文化的创新,创新过程中,首先要明白理解定位,不能盲目创新。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性格、性别、文化水平、地域差别、理想境界等的方面去划分,去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当然,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文化,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产品。

    三、结语

    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也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改善民生,发展和谐社会。政府需要结合每个地区的公共文化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文化政策,留住专业型人才。当然,做出这些也不能单单政府出力,人民群众也应该参与其中,政府同人民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敏.文化惠民视角下城市品牌活动的价值创造——以深圳钢琴音乐节为例[J].艺术教育,2019(07):225-230.

    [2]崔莹莹.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升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8.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人民政府)